你不如说那种忠心的让人感动甚至让人头疼的吧!春秋战国时期,有申包胥哭秦,为了求秦国发兵援救楚国,在秦国宫廷连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国发兵;有文种为了让吴王夫差答应越王勾践求和从山上跪行下山,表示自己的诚意,可惜最后却被功成名就的勾践赐死了;不过那个时候,君王概念并不强烈,与其说是忠于君王不如说是忠于自己效力的国家,忠于自己,为了表现自己的才能,青史留名而那样做,那是一个相对人权自由的时代。南宋时期抱着小皇帝投海自杀的陆秀夫,写下不朽诗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兵败自杀的张世杰,被称为“宋亡三杰”。那时起,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开始,大臣已经有了忠君思想,为了一家姓愚忠。还有清朝时期的那些放抗外国侵略者的名将们,不用多说,搜一下那些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就知道了。个人觉得,其实岳飞也是愚忠,所以被皇帝一道圣旨一下,然后乖乖赴死,不过那时起人民从小被灌输忠君思想,岳飞“精忠报国”,可惜做到了忠诚,也做到了报国,就是没有做到精明啊!
1.最有名的三国诸葛亮辅佐阿斗,最后病死五丈原,可以说在刘备死后撑起了整个蜀国的脊梁2.南宋岳飞以抗击金国而闻名,主张黄河以北的游击军和正规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曾大败金国名将兀术,后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遭奸人秦侩所害终以“莫须有”罪名杀害。3.春秋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因父亲和儿子被楚平王杀害,逃到吴国,被吴王夫差倚重,帮助夫差灭越国,但后来因为吴王听信谗言将其杀害。4.战国李牧赵国大将,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并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夺其兵权,将其杀害。5.商朝比干纣王的叔父,受其兄帝乙的嘱托,忠心辅佐侄儿幼主纣王,后被纣王杀害。6.南宋文天祥和陆秀夫都是抗击蒙古的良将,最后文天祥兵败自杀,陆秀夫更是背着小皇帝跳崖殉国。7.明朝徐达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8.明朝袁崇焕,曾击败皇太极的进攻,获宁锦大捷。崇祯元年(1628)升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次年,皇太极率军进逼京师(今北京),袁崇焕闻讯星夜驰援,统率诸路援军重创后金军于广渠门外但崇祯帝听信谤言,中皇太极的反间计,以袁崇焕“私通”后金军罪,将其逮捕入狱,三年八月十六被冤杀于北京9.明朝戚继光抗倭名将还有很多我们熟知的霍光(汉)、魏征(唐)、寇准(北宋)、包拯(北宋)、于谦(明)、海瑞(明)、史可法(明)、郑成功(明)、林则徐(明),张居正(明)就不一一列举了,百度就可以查到他们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