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邹忌以妻因为偏爱自己、妾因为害怕自己、客因为有求于自己,都说自己比城北徐公美。邹忌从中悟出自己受到了蒙蔽,从而想到齐威王受到了宫妇左右、大臣、百姓的蒙蔽,比自己更严重,于是建议齐威王广开言路,最终使得齐国在政治上战胜别国。2、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写的就是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歌颂了触龙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才能。3、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4、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5、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 但有更多的谏难.纳谏更难的事例,举出这样的正面例子
更多文章
编一个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引子:人生何故长短叹,秋过愁悲离群雁.报得花开春光早,笑对坎坷年复老.借酒高歌亦何欢,琉璃靡靡灯阑珊.年少不知辛劳度,父母天恩岁摧残.易曰君子天行健,孟曰丈夫立身言.贫富困苦其足惧?求神不如搏人间!.九州百工考(汉书方技第十三)面人六值汉季,天下糜。百姓困苦,背景离乡。时关中凭险危立诸侯,百姓生计略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经常说是5000年,这只是一个概数。如果算上前期,应该从前6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算起,经过前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南方),半坡文化(北方)都是代表。前21世纪的夏朝只是代表中国第一个奴隶制时代即国家。前170万年元谋人只是人类活动遗迹,不能算文化与文明。历史的最低底线是文化,即产生的
中国历史发源于什么时候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三皇五帝开始的距今约4500年前。真正有史料记载的政权是夏朝,开始了中国农耕社会大概500年的统治时间。也是中国这几千年封建社会的雏形和奠基。之前的都是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应该算作原始社会,出现官方文字记载的个人感觉才真正算文明社会的开始。商纣王帝辛是商朝第三十位皇帝,同时也是最
商朝有哪些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契(前2257年---前?)昭明(前?---前?)相土(前?---前?)昌若(前?---前?)曹(前?---前?)冥(前?---前?)王亥(前?---前1972年)王恒(前1971年---前?)上甲微(前?---前?)报乙(前?---前?)报丙(前?---前?)报丁(前?---前?)示壬(前?---
历史上商纣王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我个人的看法,纣王很有可能是个残暴的君主,只是商朝残暴的君主,未必他是最残暴的,从考古发掘来看,商朝的奴隶主一向对奴隶很残暴。纣王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不但对奴隶残暴,对贵族也很残暴。纣王挖比干的心,囚禁箕子,可能是为了压制贵族势力;杀死九侯、鄂侯,可能是为了打击地方势力。他一方面打击贵族势力,一方面
商纣王帝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一点可以肯定,他虽不昏庸,但他无道可以对比着看,项羽的优点和他类似,霸气、英勇、能指挥小规模战争,没有战略眼光,项羽小肚鸡肠,妇人之仁,但如果他生下来就是帝王,那如果没有一个叫的凶的反对者,倒不至于亡国,因为他一般不得罪人。。。纣王则不同,他若处在项羽的位置,他必定比项羽灭亡的早,项羽偶尔还会听
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A.夏桀。夏桀,又名癸、履癸。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生卒年不详。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商纣:《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
形容这种方法效果很好的成语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事半功倍shìbàngōngbèi【注释】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举例】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比较地容易获得~的效果。(邹韬奋《经历前途》)【近义词】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反义词】得不偿失、舍近求远【谜语】六个月完成年计划【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觉得这句话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它的意思是: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内外强大的敌人,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证明,它是对的。
商纣王被抹黑2千年,征服四方的雄主,如何变成暴君代名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王,帝乙少子,又名帝辛,沫邑(今河南淇县)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赐其谥号为“纣”,这就是商纣王这个名字的来历。提起商纣王,估计很多人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他沉迷于酒池肉林、纵情声色、昏庸无道的暴君形象。众多的史册更为这种说法提供了殷实的历史依据,据《史记》中记载,商纣王“知足以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