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时进言因为语言不当而被杀的故事

古时进言因为语言不当而被杀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154 更新时间:2024/1/8 12:52:50

伍子胥春秋吴国大臣,建议杀勾践,灭越国,被吴王夫差所杀。比干劝纣王善待民众,商末忠臣被纣王挖心李纲进谏宋钦宗抗金勿和,遭贬韩愈劝皇帝不要迎所谓的佛骨,被贬望采纳

古代进谏失败的故事

伍子胥春秋吴国大臣,建议杀勾践,灭越国,被吴王夫差所杀。比干劝纣王善待民众,商末忠臣被纣王挖心李纲进谏宋钦宗抗金勿和,遭贬韩愈劝皇帝不要迎所谓的佛骨,被贬

贤臣讽君不纳谏的故事

1.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2.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于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示:吃喝玩乐人人都喜爱,但是应该有所节制,要懂得适可而止。我们自己固然不能逾越分寸,看到别人如此,也应该想办法来劝阻他,不要怕得罪了人就什么都不说了。齐景公知过能改,肯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这种宽大的度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3.周厉王是一个贪婪暴戾的统治者,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等人,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不让平民前往采樵渔猎。大夫芮良夫规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微了!那个荣公只知道独占财利,却不懂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谁想独占它就会触怒很多人,荣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能长久吗?”厉王不听劝谏,还是任用荣公做了卿士,掌管国事。周厉王的暴虐无道终于激起了广大国人的愤慨,国人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发现了后就来报告,立即杀掉。这样一来,议论的人少了,可是诸侯也不来朝拜了。三十四年,厉王更加严苛,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了,并警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不听劝阻。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过了三年,大家就一起造反,袭击厉王。厉王逃到彘。4.南唐后主李煜是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脍炙人口,无人不知。李煜初即位时,经常与嬖妾、幸臣在一块儿下棋。一次,大理卿(官名)萧俨入宫禀报事情,见李煜正同人下棋,就抓起棋盘掷在地上。?后主大怒道:“你与唐代的魏徵谁更高明?”萧俨从容笑道:“我若不是魏徵,陛下您也就不是唐太宗了。”后主默默不语,从此不再下棋了。?萧俨为人方正刚直,指斥弊端,议论朝政,从不阿谀奉承。贪官贵戚见到他时,都要整饰衣襟,以免遭到他的指责。5.武丁是商朝的第23个国王。他善于选拔人才,善于任用人才,所以在他的身边,就聚集了众多的名臣,除了傅说以外,还有甘盘、祖己等人。有一次,武丁祭祀成汤之时,一只野鸡飞到了鼎身上啼叫。在王都的郊外,有一片茂盛的森林,是飞鸟经常栖息的地方。所以,一只野鸡飞到太庙中来鸣叫,这本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武丁却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害怕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祖己趁机劝谏武丁:“请大王不要担惊,不要害怕。现在,只要你修好政事,励精图治,勤俭节约,一切不祥之兆自会烟消云散。”当时,武丁用来祭祀的祭品过于丰盛,而祖己担心他流于奢侈,便劝谏如此一番话。武丁是一个虚心纳谏的君王,非常乐意地接受了祖己的劝谏。聪明的大臣往往借自然的异变来劝谏君王,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野鸡鸣叫和共生树的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6.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十分漂亮,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人坐着闲聊,邹忌问他:“我与徐公比较,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远的不如(徐公美)。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畏惧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请求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及身边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畏惧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事请求您的:从这样的形势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已经很深了!”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命令:“全国臣民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能够书面劝谏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廷的门院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文王拘而演《周易》”讲的是怎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殷统治时期,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的周部族发达起来,周人尊后稷为祖先,重视农耕,勤恳耐劳。殷纣王荒淫暴虐,臣民怨声载道,反叛不断。姬昌本是周部族首领,被封为“西伯”。只因他礼贤下士,积善累德,声望日隆,纣王疑惧,就用个借口宣姬昌入都觐见,把他拘禁起来,监押在羊久里大牢,剥夺了他的行动自由。可是暴君

  • 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但有更多的难谏、纳谏更难的事例,请举出这样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 ...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很简单,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就是魏征和唐太宗李世民,这个具体的例子,很简单,就是李世民爱玩,魏征劝谏他,虽然语言比较犀利,但是李世民还是接受了。难谏、纳谏更难的就有古时的比干劝谏纣王行善,纣王不听还杀了比干。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善于纳谏,才有了”贞观之治“,而他与魏征这对君臣之间的事迹,也

  • 姜子牙初遇文王的时候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周文王请姜子牙故事编辑这天晚上,他梦见飞熊入怀,第二天就差人访飞熊。在渭水河边访到了钓鱼的姜子牙,姜子牙的号叫飞熊。周文王听了当差的禀报,亲自坐辇到渭水河边请姜子牙到朝里管理国家大事。姜子牙问周文王:“大王请我,怎样进京”?周文王说:“骑马、坐轿,随你挑。”姜子牙说:“我一不骑马,二不坐轿,大王的辇

  • 商纣时一代妖姬苏妲己的真实故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苏妲己在《封神演义》中,苏妲己是个大名鼎鼎的狐狸精。据文献记载,苏妲己确有其人,并非宋明以来的说书人和小说匠人杜撰的。《尚书》、《史记》等书目中均可以找到其客观存在的证据。苏妲己是人,不是狐狸精,但是,在其人辞世几千年之后,为何能够衍化为一个狐狸精的代名词?苏妲己是有苏部落部落头领的女儿

  • 纳谏,讽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我过古代纳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虚心纳谏的齐景公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

  • 筷子古代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引证一、先秦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译文:汤里有菜可使用)。二、西汉书法家史游《急救篇》中说:“箸,一名,所以夹食也”(译文:筷子,又名,是夹食物的)。三、明人陆容所著《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

  • 筷子的发展史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筷子的起源原始社会,人类靠采集浆果和狩猎为生,这决定了就餐方式简单粗暴,就是用手抓取。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我们的祖先学会了使用陶器烹煮食物。这就导致无法再使用手抓的简单方式来进食。因此,他们学会了使用两根木棍夹取陶器中煮熟的热食。2、筷子的发展筷子古称(音同夹)和箸,可以看出早期的筷子是竹制或其

  • 合金筷的名称来源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合金礼品筷在现如今提倡绿色消费的理念下提出的。合金礼品筷是一种集环保美观时尚高档文化内涵于一体的新生礼品。合金礼品筷具有环保、耐高温、易清洗、不易吸附细菌等特点。与此同时,合金筷适合人群广,对不同人不同双数,其所代表的祝福也各有不同,是一种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高档礼品筷。

  • 被骂为妖后,但她发明的东西我们每天都要用,筷子真的是妲己发明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筷子是妲己发明这只是一个传说,史书对筷子的记载是在商朝末年,与妲己出现的时代基本吻合,因此有这样的说法流出。妲己是商纣王的爱妃,传说妲己就是桃花星,一般来说桃花星若在帝王后宫必定是祸国殃民,红颜祸水,还有说法是妲己是狐妖所变,才是商纣王鬼迷心窍,商纣王对这位爱妃是百依百顺,妲己也尽力讨商纣王欢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