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迁备受屈辱后的故事(100字)

司马迁备受屈辱后的故事(100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895 更新时间:2024/1/19 16:50:03

西汉史官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因为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将军说了几句公道的话,触怒了汉武帝,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司马迁是一个有血性的男子汉,面对这种生不如死的侮辱,痛不欲生,但是他还没有完成《史记》这本倾尽一生心血的著作,所以他苦心孤诣,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本人纯手打。满意请采纳!

关于春秋时期的故事100字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滥竽充数的故事100字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的排场都不小,总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乐队的待遇很优厚,就一心想混进这个演奏班子。可是他根本不会吹竽,不过他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的乐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头,装装样子,充充数,谁看得出来!南郭先生终於千方百计地加入了这支乐队。每当乐队演奏时,他就学著别人东摇西晃,有模有样地「吹奏」。由於他学得维妙维肖,好几年过去了,居然也没露出破绽。直到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样,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却不喜欢合奏,而爱听独奏。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奏给他听。这下子,冒牌充数的南郭先生可紧张了,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马脚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啊!只好赶紧收拾行李,慌慌张张地溜走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简述凤姐的“贪”或“狠”的一个故事情节(100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①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第十五回)④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凤姐发现

  • 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100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退避三舍tuìbìsānshěEnglish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

  • 商纣王那么专政,为什么却因为一双筷子断送了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这都是因为商纣王的这双筷子是用象牙打制的,就这一双筷子就能看出来商纣王有多么的奢侈,以至于后来断送了江山。商纣王大家都知道,他十分宠爱妲己,贪恋女色,并且荒淫无道,生活的十分奢侈,是一个十足的昏君,可以说是祸国殃民。当时商纣王刚继位没多久,逐渐暴露了自己的本性,他命令身边的奴才去给他打造一副筷子

  •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100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故事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姓南郭的人听说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

  • 凿壁偷光的故事100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补充原文版: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

  • 象牙筷子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非常早,象牙筷子的使用,有据可依可追溯到公元前1144年前后,商纣王时期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这虽是对纣王生活奢侈而引起朝臣恐惧的陈

  • 商朝共有多少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应称呼为王更贴切商朝历代国王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商纣30个商朝历代国王契(前2257年-

  • 关于我们平时吃饭的筷子,有什么著名的典故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就筷子的起源来说就有不少历史典故,其中之一就是筷子是因妲己担心食物过于滚烫而惹得纣王不满,故而灵机一动取下头上银簪夹取食物之后先行吹凉再喂给纣王而出现的。商纣王是一个心性残暴的人,平时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处死宫人,为此宫人们对纣王心存畏惧。在平时吃饭时纣王也总是挑三拣四,要嘛嫌弃菜肴冷热不宜,要嘛嫌弃

  • 滥竽充数的故事100字及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翻译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王继承王位,齐王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 筷子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筷子,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1][2]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而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人则用手指去抓取。[1][2]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