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需使用工具。西方人习惯刀叉并用。
印度发现的“狼孩”,由于长期与野兽为伍,他竟“学会”了野兽的吃食方法:趴在地上,直接用嘴去舔食盘子里的物品。
我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的广大人民,最普通的吃饭工具则是筷子。筷者,夹取食物的用具也。
据考证,筷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不过,周秦时候吃饭,人们还喜用手抓。《礼记·曲礼》有“共饭不泽手,毋搏饭,毋放饭”的记载,意思是说,抓饭时不要乱搏(拾取)或把粘在手上的饭再拨放到饭盘里去。当然,这指的是与人“共饭”时要注意的规矩,假如是独自就餐,也就用不到这么多的清规戒律了。大约在汉代,筷子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在云南发现的一座汉墓中已有筷子实物。
我国筷子的花样繁多,有竹子的、骨头的、塑料的、银子的传说三干年前商朝的纣王,竟有一副象牙筷!
吃肉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不过,要是用刀把熟肉送进嘴里,总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如一双筷子安全。现在,已经使用“尖头筷子”,它除了可以夹取食物外,必要时还可以当“叉”用。然而,如果筷头太尖,仍可能刺伤口面,对小孩尤其如此。
用筷的好处不仅在于卫生、同雅观、安全,还有益于健康。仪器测定发现,使用筷子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这样,就能更好地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所以有人认为,用筷有助于手灵巧、脑发达。对此,恐怕许多用筷者不曾想到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