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筷子是谁发明的,在哪个朝代?

筷子是谁发明的,在哪个朝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638 更新时间:2024/1/26 16:22:0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筷子的国家,远在商纣时期,我国古人就开始使用筷子。筷子在一些研究者看来,这是中国的,在饮食上是中国的国粹。在我们的《周礼》上就记着:“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就是说孩子到能吃饭的时候,你一定教他用右手拿筷子吃饭。筷子,从献记载来讲,应该是在商代最早发明。但是,考古提供一些证据呢,应该说能证明商代有了筷子,但是还可以往前提。因为在殷墟出土了一座大墓里头出土了铜制的筷子头,它只是一个套头,铜做的。然后上面要接上一个木杆,来做成一个完整的筷子。当然,现在出土的时候,那木杆已经腐朽了。最早的筷子应该是比较简单,后来就做成铜的,做成了金银的,甚至是还有玉的,但大量地使用的还是竹木制的。我们现在发现最早的铜筷子,应该是属于春秋时代的,在云南的一座铜棺里头,发现有一双筷子。另外,在安徽的贵池一座春秋墓里头发现了一双筷子。这个筷子有圆的,有扁的,还没有像我们现在的一头圆一头方的这种筷子。我们还要提到汉代画像石。汉代画像石里头有很多使用筷子的场面,在他们的饭桌上,在他们的盘子、碗里头,都明确地放有筷子,它都刻画出来,比较生动。其中,有一幅《孝子图》,他的儿子拿着筷子夹着一个食物送到他父亲的嘴里去,表示他的孝敬,表现了用筷子的场面。在敦煌的一幅壁画上面,也是男男女女围坐在一起,在吃饭,大家每人面前除了一个勺子,还有一双筷子,这两大件,一件不能少。在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里头,在这些夜宴的主人的餐桌上面,也放了有筷子。不仔细看呢是看不出来,但是当时的画工是很仔细,是画了筷子的;而且是一个人一双,是画得很明确。在其他的一些绘画的材料上,我们都能看到筷子的图像,它表现了古代中国人把筷子作为餐桌上必备的一个餐具。这应该是中国饮食文化一个文明的象征。

筷子在古代传说故事中是妲己发明的,这源于她喂商纣吃饭的一个故事。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小英雄的故事100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

  •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100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

  • 精卫填海故事100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山海经》记述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精卫。精卫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拓展资料精卫填海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īngwè

  • 奢侈浪费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夏朝的桀、商朝的纣王、周朝的周厉王和周幽王,秦朝的等统治者,皆强压人民、手段残酷、、导致人民反抗或政权更替。东晋的士族,利用出身和名望,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劳动,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阶层。更有甚者,当时,有个白痴皇帝晋惠帝,人们向他汇报,因为,百姓没有饭吃,他竟然说(百姓没有饭吃)胡不食肉糜?留下了千古笑

  • 孟姜女的故事100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修长城而大量征用民工,其中就有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范杞梁在北方修长城,孟姜女在南方日思夜想,决定去看望丈夫,孟姜女过了一关又一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巍峨的长城脚下民工万万千,可就是不见她的夫君范杞梁。孟姜女多方打听,方才知

  • 孔子的故事。(10个)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讲孔子的事迹,主要是想使大家看一看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着的。以及当时的人(各式各样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李长之无论谈孔子的历史地位也好,无论谈孔子的具体贡献也好,我们一定要避免个人崇拜。这不只因为个人崇拜是不应该的,是会产生毛病的,而且因为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首先是不合乎事实的,是不科学的。

  • 反对浪费的50字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明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里的名,当永远镌刻于每个人的脑际.“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朝婉约派诗人李商隐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隋炀帝为观琼花

  • 周文王自从得到什么便把附近几个小国都吞灭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周文王自从得到了姜太公,把附近的几个小国家都吞灭了,还从西岐迁都到了丰,这一迁都使周民族的势力向东进展了几百里,一步一步逼向商纣王的...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不食周粟》为了躲避残暴的商纣王、伯夷叔齐居住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听到西方伯主周文王兴起,国内稳定,生产发展很快。他们高兴地说:“应该从东

  • "愿者上钩"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王无道,周文王西伯昌图谋有朝一日推翻商纣取而代之。他多方招揽贤人,却很长时间没有得到。一天,他在渭水河边看见一位白发老叟坐在河边悠闲垂钓。他惊奇地发现,这老叟的鱼钩是直的,上面居然没有鱼饵。西伯昌好奇地问:“你这种钓法,怎么会钓到鱼呢?”老叟回头看了看西伯昌,意味深长地说:“别看这鱼钩离奇,但愿

  • 在牧野誓师,大破商纣的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他继承父亲遗志,于西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