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重用人才并且成功的例子?

古代重用人才并且成功的例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40 更新时间:2024/1/16 23:39:06

1、武则天重视、爱惜人才,光宅元年徐敬业据扬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到处散发骆宾王撰写的《为徐敬业讨伐武氏檄》,用极其恶毒的语言诬蔑、攻击武则天,武则天看后因感叹其文采飞扬,赞扬骆宾王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认为这是宰相之过;

2、曹操在创业之初,需要人才帮助打天下时,他可以虚心纳士,和刘备、孙权一样对有用之才极尽礼遇。曹操厚待刘备、关羽的事情是尽人皆知的,其实他给予自己重要的谋臣将士的优待远在刘、关二人之上,故大多能得人死力。

3、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伊尹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

4、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5、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壮大了国力,统一六国;

6、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王猛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能不能说一说关于报答“知遇之恩”的历史典故,或者人物事迹?

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缔造了大约三万多个成语,我们现今常用的成语也超过了一千个。绝大多数成语都有其来历。粗略统计,成语来历最多的当属佛教经典。比如我们常用的心心相印、大智若愚、昙花一现、甘苦自知等等都是。

第二属文化经典作品。当中又属《四书五经》为最。我们熟知的如燕尔新婚、辗转反侧、忧心忡忡、言过其实等等都是。

其三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这当中,当属韩信的经历所缔造的成语最多,有三十多个。如多多益善、十面埋伏、匹夫之勇、妇人之仁等等都是。

第四属神话寓言故事。如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刻舟求剑等等都是。

第五来源于民间口语相传,约定俗成的成语。如鸡鸣狗盗、梁上君子、三令五申等等都是。

知遇之恩出自于《元史刘因传》“因尚感偃蹇不出,贪高尚之名以自媚,以负我国家知遇之恩”。字面意思是感激了解并赋予重任的恩情。

关于知遇之恩的历史故事很多,举不胜举。流传至今的如俞伯牙钟子期、刘备与诸葛亮、韩信与漂母等等。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记载的关于知遇之恩的故事,我个人觉得,当属嬴渠梁与商鞅。他们君臣二人即有君臣之情又有朋友之义,二人的天作之合才是知遇之恩的典范千古无二。

商鞅身怀大才却身陷魏国无以致用,他感动于嬴渠梁的求才心切和强国的浩瀚之志,毅然来到秦国一展抱负。而嬴渠梁却是感动于商鞅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高风亮节,君臣二人从初识便许下了“今日得遇君,永世毋相忘。魂魄绕子矜,来生亦相将”的铮铮誓言。在君臣二人近二十年的合作中,最终通过战时法制的变法将一个积贫积弱临近崩溃的秦国建设成为“民无私斗、官无贿赂、商无欺诈、工无作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兵士勇于公战不死不休”的新型国家。为秦国的强盛和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知遇之恩,在君臣二人间是相互而不是单方面的。商鞅于嬴渠梁是感君有志,嬴渠梁于商鞅是念君有才!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唯一一对君臣合作至死无间的典范。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关于古代君王喂鸟的寓言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鲁王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①。鲁侯御而觞之于庙②,奏《九韶》以为乐③,具太牢以为膳④。鸟乃眩视忧悲⑤,不敢食一脔⑥,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⑦,非以鸟养养鸟也⑧。——《庄子》[注释]①止——停止、歇息。鲁郊——鲁国的郊外。②鲁侯御而觞(shāng)之于庙——鲁侯亲自迎接它到庙堂中请它喝酒。

  • 有的古代统治者为何喜欢任用贫寒子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统治者都是家天下,每一个朝代都是一姓人的天下,不是老百姓的天下!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每一个皇帝坐上皇位之后,想的就是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利,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享受荣华富贵,江山流传千古!于是帝王心术,类似于功高震主,飞鸟尽、良弓藏,杯酒释兵权的事层出不穷,皇帝想各种各样的办法防止他人站出来反对自己

  •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你最喜欢哪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最佩服东汉光武帝刘秀这个人,你不服不行,位面之子、天选之人的名头不是白来的。刘秀9岁时,父亲去世,由叔父抚养长大,虽是汉室宗亲,但是随着推恩令的出现,已然是一届平民,长大后在田间种地。19岁时,此时王莽已经篡汉,建立新朝,刘秀参加王莽定下的太学生考试,成为了一名太学学生,去了京城读书学习,在此期间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弑父篡位的帝王?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兄弟相残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古代历史上弑父篡位的帝王还真有。在我国南北朝时,灭晋建(刘)宋的宋武帝刘裕后代刘劭就是一位。刘裕生前南征北战,对内平定孙恩之乱,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等割据势力;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关中重地,光复洛阳、长安重镇,凭借着巨大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

  • 古代皇帝有没有独宠一人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除元朝皇帝有几位皇后外,其余朝代皇帝都只有一位正妻皇后。中国皇帝都是比较风流的美其名曰“雨露均沾”。但痴情和钟情的皇帝也还是有的,像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一生唯爱董鄂妃。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一生只爱马皇后。还有就是明朝的宪宗皇帝(朱见深),喜欢比他大十六七岁的万贵妃。唐明皇李隆基也是

  • 关于清朝皇帝的四大民间传说,为何雍正帝独占三个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古代皇帝,雍正皇帝是清兵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统治清朝13年,他和父亲康熙皇帝及儿子乾隆皇帝,开创了清初也是整个清朝最辉煌的“康乾盛世”,是清朝皇帝中比较能干的一位。据清史中实录记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8月23日逝世。对雍正皇帝的突然死亡,清朝官方只有如此简单的记载,也没有说明任何原因

  • 古代那些皇帝专宠一人是不是因为古代美女少,万里挑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的几位皇帝都是专宠一个人如武则天,杨贵妃。清朝的孝庄皇后,慈禧太后都是由妃子被宠出来后篡夺权位的。及后几代皇帝都有最宠的妃子。不是美女少,而是百里挑一,挑了又挑。一般西宫娘娘都很漂亮。又善于琴棋书画,又会哄人所以皇帝都是专宠一个人。1.二人有共同的爱好与兴趣,有过炽烈的爱情。18岁时,她本是玄宗

  • 和氏璧 请你从君王或者卞和的角度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故事从君王来看是他的残忍,两次进献,却因为匠人说仅仅是石头不是玉而砍掉卞和两条腿!为人不能明辨是非,又不能合理对应,但是无论怎么样,作为一个国王,他没有任何损失,而且得到了和氏璧!和氏在我看来是愚忠和贪图权贵的代表,他确实很凄惨,但是他也是吃一个豆不嫌腥!已被昏君砍掉一条腿,还去献玉,像狗一样,

  • 屡败屡战的故事 古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曾国藩曾多次率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总是打一仗败一仗,特别是在鄱阳湖口一役中,连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自责之意.在上疏书里,其中有一句是臣屡战屡败,请求处罚.有个幕僚建议他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这一改,果然成效显著,皇上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屡战屡败强调

  • 唐朝最美的四个女人,都被李隆基害死了,为何要害死这四个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最美的四个女人,韦皇后、安乐公主(李裹儿)、上官婉儿、杨贵妃。她们的死都与一个男人有关,即最初的临淄王、后来的玄宗皇帝李隆基。因此有人将其定为“四美”之死的罪魁祸首,是李隆基暴殄天物,故意害死四个绝色尤物。其实上述观点有失偏颇,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深纠实质。好比一个没种过庄稼的人,当看到地里的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