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魏征劝唐太宗水可载舟,也可覆舟。
1,孙伏伽
他是唐朝状元,敢于直谏,当他看到战争之后的唐朝依旧落后,需要细心治理,他就对皇帝李渊说:“隋朝是因皇帝不听取诚实的忠告才灭亡的,陛下要吸取教训。再有才华的人也不可能把把有的国事都想得到周全,只有善于用人,虚心听取意见才能治理好国家。”
唐太宗不打战后,就爱打猎,一次打猎时,孙伏伽匆匆赶来,一把拉住马缰说:“陛下打猎,游戏林中,骑马射箭,没有必要的保护措施是很危险的。一旦有个三长两短,谁来主持政务?劝陛下为了国家百姓,不要贪图一时痛快,任着性子干这种无益的营生。”
2魏征:
贞观六年,唐太宗坐稳了皇位,他的开明政策已初见成效。这时许多大臣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徵坚决反对。唐太宗不解,便问道:“你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未服、年谷未丰、祥瑞未至吗?”魏徵答道:“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户口并未恢复到隋末大乱之前的水平,国库还很空虚;如果千骑万乘浩浩荡荡千里东巡,耗费会有多大呀,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哇。再说封禅这件大事必然引来各国使者,远夷君长也会扈从,现在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让他们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对我大唐怎么会不产生轻视之心?……这种只图虚名而深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
3东方朔:
汉武帝喜欢游戏,为政之暇,常出谜语,让侍从猜测。东方朔每猜必中,应答如流,很快得到宠幸。而东方朔则利用接近皇帝的机会,屡屡向汉武帝谏诤国政。
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为了田猎游乐,拟划出关中方圆百里的良田,建造规模宏大的林苑。朝中众臣大多迎合帝意,表示赞同,东方朔却据理力谏:“听说谦虚谨慎,天将降福,骄傲奢侈,天将降灾。现在圣上
嫌宫殿不高大,苑林不宽广,要建上林苑。试想,关中一带,土地肥美,物产丰饶,国家赖以太平,小民赖以富足,划地为苑,将上乏国家,下亏小民;为建造虎鹿乐园而毁人坟墓,拆人房屋,将使小民无家可归,伤心流泪,怨恨朝庭。昔殷纣王建九市而诸侯叛乱,楚灵王造章华台而楚民离心,秦始皇修阿房宫而天下大乱。前事之鉴,不可不察。”汉武帝虽不愿停修上林苑,但对东方朔表现出的胆识和忠诚十分欣赏,下诏赐给黄金百斤,并授予太中大夫给事中的官衔。
4范仲淹
天圣六年(1028)十二月,范仲淹丁母忧期满,召为秘阁校理,开始他的立朝生涯。此时的宋仁宗生性柔弱,皇太后刘氏垂帘听政。仁宗非刘氏所出,然对太后敬畏有加。天圣七年冬至,皇上欲率百官,在会庆殿朝拜太后,为皇太后上寿。皇帝屈尊,对太后行臣子礼,有违礼制,遭到非议,但满朝文武,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这时的范仲淹,刚入朝不久,像初生之犊似的,毫无顾忌,上书皇上和太后,力言不能开此先例,以免有亏为君之道和有损国威,防止母后干政的事情发生。范仲淹此举,干涉皇帝家事,不给皇太后面子,在朝廷引起震动。但范仲淹问心无愧,完全是出以公心,没有一点私利可言。接着,又上书朝廷,请太后还政于仁宗皇帝。皇帝已经20岁,可以独立处理朝政了,太后垂帘已满七年,应该还后宫颐养天年了。范仲淹一再触犯太后,终于被贬,到河中府(山西永济西)当了一名通判。第二年,改为陈州通判。两年后,太后去世,仁宗亲政,仲淹被召回京城,任谏官。太后一死,朝臣多人上书,揭太后的老底,这时的范仲淹却为太后说好话,劝告皇上,说太后奉先帝遗命,保护皇上有十多年,皇上应该忘其小过,而念其大德。仁宗终于领悟范仲淹昔年犯颜直谏是出于公心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