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两位帝王庙号为“神”,他们有什么功绩,享受如此荣誉?

古代两位帝王庙号为“神”,他们有什么功绩,享受如此荣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253 更新时间:2024/1/27 18:12:48

赵顼想要保住自己的皇位,元丰改制

王安石变法,没办法全力实行改革,自己身体也病了,自己儿子也死了,内在和外在的双重打击,让王安石不得不请求辞职。其实,这不仅是王安石没办法,也是赵顼没办法,他的变法本身也是存在漏洞的,又触犯了那么多人的利益,赵顼想要保住自己的皇位,所以只能把王安石推出去,但即便如此,他想要改革的心没有变,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元丰改制。

神宗名字来源

在庙号里,“神宗”,“民无能名曰神”,也就是说,对于赵顼的作为,他们是没有办法去评价的。到底是好是坏,没有定论,说不好,毕竟还是有一些好处的,说好,他的变法又失败了。他不得不变法,但是变法又很难成功,赵顼是个心怀天下的,只是庙号这种事,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更何况还有太后听着呢,所以,就只能用了这么一个不褒不贬的。

古代两位帝王庙号为“神”原因

而古代历史上第二位被称为神宗的则是明神宗朱翊钧,提起朱翊钧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但要说起万历皇帝,大家是不是就觉得熟悉多了。与宋神宗一样,明神宗在继位之初也用了张居正进行变法,让国力蒸蒸日上。但张居正一死,变法便终止了。后来他更二十多年不上朝,让国家机器差点停止运转,官员腐败也日益滋生。东北的满族,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兴起。所以明朝官员给他上庙号“神宗”,名为尊崇,实则是在讥讽他无所作为。因此,“神宗”这一称呼,其实是古代官员讽刺两位皇帝的。

古代有两位皇帝庙号为“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丰功伟绩,这里的“神”字可以当作是一种嘲讽。这两位皇帝分别是宋神宗和明神宗,当初都有励精图治的心,可是后来都被放弃了。当时的官员们可能为了夸大他们的功绩,才使用“神”字当庙号,实际上并非是荣誉。

1、宋神宗赵顼

第一位庙号用“神”的皇帝就是宋神宗赵顼,说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可是提到当时的一个官员,人们就能了解了。宋神宗在登基之后就奋发图强,想要利用变法的形式,来改变自己的国情。此时王安石就出现了,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进行变法,可是遭到了一些守旧派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坚持了变法。可是后来宋神宗动摇了,变法开始由他自己掌控,王安石没有了实际的权力。最后变法还是失败,国情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当时的官员认为应该用“神宗”的庙号,来纪念他的功绩,实际上算是一种嘲讽。

2、明神宗朱翊钧

说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了解,不过说到万历皇帝大家应该是听过的。明神宗当上皇帝之后也是开始变法,让张居正在进行变法的时候,国力确实是蒸蒸日上。不过好景不长,张居正没过多久就死掉了,变法也就此终止。后来万历皇帝越来越过分,甚至有20年不上朝的“壮举”。官员们为了讽刺他的行为,就给了他一个“神宗”的称号。听上去像是夸奖的意思,实际上只是为了嘲讽。

这两名皇帝都没什么丰功伟绩,“神宗”的称号也是官员们加上去的。这样的做法从现代看来算是一种嘲讽,在当时也许是为了加官进爵。并不是称号厉害皇帝就厉害,别被称号给蒙蔽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劝说皇帝失败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1比干劝纣王2伍子胥劝说吴王夫差,3司马迁劝说汉武帝4诸葛亮,赵云进谏刘备不要攻打吴国,失败。5李纲进谏宋钦宗抗金勿和,遭贬6韩愈劝皇帝不要迎所谓的佛骨,被贬吴王想要讨伐楚国,告诉左右大臣说:“我会杀死所有敢劝谏我不出兵的人!”吴王的侍从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谏吴王却不敢,就怀里藏着弹丸,手里拿着弹弓,

  • 古人诚信的故事(简短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1、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诸侯,可以说周天子都拿她没办法,鲁庄公与其过交战,曹沫为将,结果连败三仗,鲁庄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齐桓公答应与鲁国停战会盟。可是在会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齐桓公,要齐桓公返还鲁国因战败答应割让给齐国的土地,齐桓公答应归还。事后,齐桓公并没有因为曹沫采取不正当方式要回

  •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一、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

  • 古代名人诚信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华盛顿樱桃树的故事华盛顿砍了爸爸最心爱的樱桃树,由于勇于承认,爸爸没有批评他,而且还赞扬了他高尚的情操。2.孟母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市集旁居住时,东邻有人杀猪,孟子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漫应:“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忍痛在捉襟见时的生

  • 古代借故事劝君王的人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贾谊的《过秦论》中写到:“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自己百度不好吗?给你几个线索吧,成功的:一鸣惊人、触龙说赵太后;失败的:海瑞谏嘉靖、范仲淹劝刘太后。两个都

  • 有什么关于劝谏君王的故事,快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

  • 古代臣子上谏君主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唐魏征劝唐太宗水可载舟,也可覆舟。1,孙伏伽他是唐朝状元,敢于直谏,当他看到战争之后的唐朝依旧落后,需要细心治理,他就对皇帝李渊说:“隋朝是因皇帝不听取诚实的忠告才灭亡的,陛下要吸取教训。再有才华的人也不可能把把有的国事都想得到周全,只有善于用人,虚心听取意见才能治理好国家。”唐太宗不打战后,就爱打

  • 古代帝王的庙号“出帝”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好,这是对古代帝王的评价。评价分为两种,一为褒,二为贬。而评价只能在50多个字里面选择一个或两个。“出”字就是出自这50个字,是对后晋皇帝石重贵的褒。祝你开心,望采纳。上朝开会处理政务。当属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奋的皇帝,雍正每天只休息4到5个小时,到过最远的地方是河南,还是因为公务。据当时的人记载,每

  • 古代皇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67年,司马炎立其子司马衷为皇太子。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公元290-307年在位。司马衷是个很有特点的人,史书说他“不慧”,就是“不聪明”,不聪明的同义词就是弱智,天下的所有概念似乎都不只是质的问题,而关键是量的问题,比如说“傻子”这个

  • 古代名人受辱 发奋 最终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夫差率兵把越国勾践打得大败,勾践入吴为奴,服侍吴王,受尽屈辱,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终于打败吴国。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关进监狱,行腐刑。司马迁一度想自杀,为著作史记而忍辱苟活,最后完成了伟大的《史记》韩信从小孤苦,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曾被迫当众从一屠夫胯下钻过,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