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想要保住自己的皇位,元丰改制
王安石变法,没办法全力实行改革,自己身体也病了,自己儿子也死了,内在和外在的双重打击,让王安石不得不请求辞职。其实,这不仅是王安石没办法,也是赵顼没办法,他的变法本身也是存在漏洞的,又触犯了那么多人的利益,赵顼想要保住自己的皇位,所以只能把王安石推出去,但即便如此,他想要改革的心没有变,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元丰改制。
神宗名字来源
在庙号里,“神宗”,“民无能名曰神”,也就是说,对于赵顼的作为,他们是没有办法去评价的。到底是好是坏,没有定论,说不好,毕竟还是有一些好处的,说好,他的变法又失败了。他不得不变法,但是变法又很难成功,赵顼是个心怀天下的,只是庙号这种事,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更何况还有太后听着呢,所以,就只能用了这么一个不褒不贬的。
古代两位帝王庙号为“神”原因
而古代历史上第二位被称为神宗的则是明神宗朱翊钧,提起朱翊钧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但要说起万历皇帝,大家是不是就觉得熟悉多了。与宋神宗一样,明神宗在继位之初也启用了张居正进行变法,让国力蒸蒸日上。但张居正一死,变法便终止了。后来他更二十多年不上朝,让国家机器差点停止运转,官员腐败也日益滋生。东北的满族,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兴起。所以明朝官员给他上庙号“神宗”,名为尊崇,实则是在讥讽他无所作为。因此,“神宗”这一称呼,其实是古代官员讽刺两位皇帝的。
古代有两位皇帝庙号为“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丰功伟绩,这里的“神”字可以当作是一种嘲讽。这两位皇帝分别是宋神宗和明神宗,当初都有励精图治的心,可是后来都被放弃了。当时的官员们可能为了夸大他们的功绩,才使用“神”字当庙号,实际上并非是荣誉。
1、宋神宗赵顼
第一位庙号用“神”的皇帝就是宋神宗赵顼,说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可是提到当时的一个官员,人们就能了解了。宋神宗在登基之后就奋发图强,想要利用变法的形式,来改变自己的国情。此时王安石就出现了,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进行变法,可是遭到了一些守旧派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坚持了变法。可是后来宋神宗动摇了,变法开始由他自己掌控,王安石没有了实际的权力。最后变法还是失败,国情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当时的官员认为应该用“神宗”的庙号,来纪念他的功绩,实际上算是一种嘲讽。
2、明神宗朱翊钧
说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了解,不过说到万历皇帝大家应该是听过的。明神宗当上皇帝之后也是开始变法,让张居正在进行变法的时候,国力确实是蒸蒸日上。不过好景不长,张居正没过多久就死掉了,变法也就此终止。后来万历皇帝越来越过分,甚至有20年不上朝的“壮举”。官员们为了讽刺他的行为,就给了他一个“神宗”的称号。听上去像是夸奖的意思,实际上只是为了嘲讽。
这两名皇帝都没什么丰功伟绩,“神宗”的称号也是官员们加上去的。这样的做法从现代看来算是一种嘲讽,在当时也许是为了加官进爵。并不是称号厉害皇帝就厉害,别被称号给蒙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