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寇准的故事。宋朝名臣寇准因政绩卓著,才华出众被升为宰相。时逢寇准寿辰,在众人的建议筹划下,宰相府摆下了盛宴准备好好庆祝一下。全府张灯结彩,布置得华丽铺张。有“好心”人还觉得不够气派,于是又弄来山珍海味。就在全府上下的一片笑语喧哗中,却传来了一个老婆子的哭声。寇准寻声望去,原来老婢刘婆被蜡油滑倒而哭,寇准忙问原由,刘婆说:“想起了老夫人(寇准之母),早年守寡生活十分清贫,为送寇准读书,老夫人吃糠咽菜,为别人洗衣缝补,只期望儿子长大后,能够报效国家,成为有为的栋梁之材。而如今,你刚居相位便如此铺张,真有负老夫人一片育儿苦心!”刘婆一番言语,说醒了有些飘飘然的寇准,他立刻传令停办盛宴,并深谢刘婆之言。
关于历史上有名人物浪费时间的故事
宋朝的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苏老泉,苏东坡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苏洵一点儿也不愿意念书,成天东游西逛,无所事事,一直到了27岁,他才安下心来读书。苏洵自认为文章写得很不错,态度很不认真,瞧不起与他同辈的人,以为读书没有什么难。在一次朝廷举办的考试中,连秀才都没有考上。羞愤难当的苏洵回到家里,把自己的文稿翻出来就一把火全烧了,取出《论语》、《孟子》、韩愈文来从头再读,继续穷究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每日端坐在书斋里,苦读不休者达六、七年,并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写任何文章。终于,经过多年的积累,苏洵终成一代名家,留名千古。扩展资料:苏洵的文章特色苏洵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多本著作流传于世。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犀利,言必中时之过,对北宋社会的阴暗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鞭挞。同时在剖析问题严重性的过程中苏洵又会巧妙地折转笔锋,使人得以接受他的犀利与委婉,多体现于针砭时弊的文章中。苏洵的文章在结构上,精心布局谋篇,因物赋形,构思出工整严谨而又富于变化的形体,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富有艺术感。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苏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