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姬昌和次子姬发都姓姬,为何长子却叫伯邑考,哪个是收养的?

姬昌和次子姬发都姓姬,为何长子却叫伯邑考,哪个是收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62 更新时间:2023/12/18 8:32:59

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共育十子,按长幼分别是:长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卫康叔封、十子聃季载。

这都是实在的亲兄弟,其母也是能生,在医学那么不发达的年代,能生十胎男宝,真的是上天庇佑。其实他们的姓名分别是:长子姬考,次子姬发,三子姬鲜,四子姬旦,五子姬度,六子姬振铎,七子姬武,八子姬处,九子姬封,十子姬载。

为什么周文王儿子的名字都那么奇怪?

因为在先秦时期以前,姓和氏是不同的。

姓:用于表示你是哪个母系社会的血脉后人。

氏:是父系社会的产物,用来表示你是这个姓下哪个分支的。

三皇五帝时,中国社会由母系社会迈入了父系社会,王室贵族中人如果生养了好几个儿子,开枝散叶,为了区分长子一脉、次子一脉、三子一脉等,于是给几个儿子中混得好有贡献的赏赐氏,混得不好的没资格拥有氏,就成了有名无氏。从这可以看出,氏是男性专属的,而且是有身份地位的才有氏。比如秦始皇,姓赢,赵氏,名政,我想始皇帝称帝前绝对不乐意听到别人叫他赢政,却不介意别人喊他赵政,因为赵氏代表着身份地位,我是个有氏的人,就是这么自豪。

到周朝时,男子加冠礼后,有些会为其取表字,表字代表其德行,用于别人对其尊敬的称呼,也就是说加冠礼后,一般别人就不会直呼其名,而是叫他的表字。比如孔子,孔丘,字仲尼,别人叫仲尼兄,孔仲尼都可以,而叫孔丘就很不礼貌了。这里的仲是伯仲叔季排名的意思,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老幺,其他统称叔,孔仲尼在家排行老二。

所以,周朝时姓和氏以及表字是混着来的,有身份地位的贵族更愿意用氏+名来展示自己。

现在我们再来看周文王这些儿子的奇特名字,就更好理解了。

长子伯邑考:姓姬,名考,由于伯邑考死得早,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没赏赐氏很正常,但他是文王长子,故取表字伯邑,伯表示长子,邑表示都城,都城里的长子,姬考,字伯邑。

次子周武王姬发:继承帝位,贵为天子,再用氏就显得小家子气,可以堂堂正正的用姬姓,以示正统。就算要用氏,也是用周为氏。

三子管叔鲜:姓姬,名鲜,受封于管国,排行老三,故以国号管为氏,称为管叔,其后代主脉为管氏,比如管仲

四子周公旦:姓姬,名旦,封地在曲阜也就是鲁国,因为是开国元勋在朝辅佐武王,自己没去封地,派了儿子伯禽去了鲁国,这就是鲁氏起源,武王重新给他食邑封在周,授上国公,所以叫周公。话说姜太公此时封在齐国,这齐鲁之地就是山东了。

五子蔡叔度:姓姬,名度,封于蔡国,排行老五,称为蔡叔,以国号蔡为氏,是为蔡氏始祖。

六子曹叔振铎:姓姬,名振铎,封于曹国,排行老六,称为曹叔,以国号曹为氏,是为曹氏始祖。

七子叔武:姓姬,名武,封于国,排行老七,称为叔,以国号为氏,但国弱小,被齐国给灭了,氏后人怕死,于是改氏为成,有一部分改为盛,这就是成氏、盛氏的起源。

八子霍叔处:姓姬,名处,封于霍国,排行老八,称为霍叔,以国号霍为氏,是为霍氏始祖。

九子卫康叔封:姓姬,名封,封于康国,排行老九,称为康叔,成王继位后,因三监之乱,康叔平乱有功,改封卫国,称为卫康叔,所以卫康叔的后代有康氏一族和卫氏一族。

十子聃季载:姓姬,名载,封于聃国,排行最小,称为聃季,平王东迁,另封沈国,是为沈氏始祖。

但这种姓和氏的叫法到了秦朝时,开始淡化,自秦始皇统一姓氏后,就基本取消了氏,统一保留姓,这时候的姓可能来源于姓,也可能来源于氏,也可能是赐姓,也可能是改姓。人们也开始普及使用姓名+表字的方式来互相称呼,比如张良,字子房,一般称他为张子房。姬姓,项氏,名籍,字羽,就是大名鼎鼎的项羽了。

我们后世姓大部分还是来源于氏,毕竟源自母系社会的古姓很少,就像一棵大树的主干一样,但分出的枝叶很多,这些都是氏。所以即便是氏被姓取代了,但后世人称自己家族祠堂一般叫:黄氏宗祠、杨氏宗祠、沈氏宗祠这样以氏来称呼,这其实就是氏的一种存在表现,表示家族是哪一脉的分支,是有氏有身份地位的家族。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妹喜、妲己、褒姒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喜、妲己、褒姒、骊姬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妖姬。1、夏朝末年的喜是夏桀(夏代最后一个国王)的宠妃。公元前十八世纪,夏桀发动大军攻击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境的有施部落。有施部落在灭亡和屈膝之间,施部落酋长为了复仇而选择了屈膝求和,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包括酋长的妹妹“喜”。喜有三个癖好:一是笑看人们在规模大

  • 通过商纣王和夏桀和周幽王和齐桓公和晋文公和楚庄王和商鞅和李悝和吴起说出我国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总的发展趋势: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 商纣王的罪行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王,名叫帝辛,是商朝最后的一位君主。“纣”是“残义损善”之意,“纣王”是后人对他的贬损评价。史书上记载的纣王的罪行有:沉溺酒色,奢糜腐化。据说,纣王喜欢饮酒,他凿地为池,池中注酒,酒上行船。纣王同姬妾亲众在池上划船饮酒。据说,他在宫内竖起像树林一样的木桩,上面挂满熟肉,叫一些陪伴他的人光着身子在

  • 如何看待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仍臣侍于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商王国的组成,其实是一个较为松散的方国联盟。商王室因为在文化及实力上相对更为强大,所以在联盟中成为“带头大哥”。周国不过是商王国下众多方国之一,古公父时期,周人因为不堪戎人骚扰,从泾河流域的豳(又称为京,即现今的陕西省彬州市)逃难至岐山下,投靠了商人。《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武乙)三十四年,周王历

  • 为什么纣王是人皇,后世之君只能称天子?两者有什么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纣王是人皇是可以跟天帝平起平坐的,昊天上帝管理天庭,纣王统治人间,各行其是。纣王从来不拜神仙,因为在他心里他才是世界的主宰,人间的帝王。商朝六百多年历代统治者都是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商王祭祀天帝可不是指昊天上帝而是那些故去的商王祖先。正因为纣王拥有如此尊崇的地位所以他连女娲娘娘都没听说过。当丞相商容

  • 《三国演义》里,曹操为何时常念叨“愿为周文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这是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诗作,自比周文王,愿广纳天下人才,也暴露了自己的野心。曹操想成为的周文王是何许人也?周文王,就是姬昌,周代奠基人,初为西伯侯,礼贤下士,广纳贤才,拜姜尚为军师,收服诸侯,天下三分而占其二,为儿子周武王成功伐纣灭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文王97岁去世,在

  • 我国历史上的“武王伐纣”是怎么一回事?结果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

  • 历史上有纣王这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帝辛(?--约公元前1046),本名受德,帝号辛王,后世称商纣王,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都于沫,改沫邑为朝歌(今淇县)。纣王殷帝辛名受。“纣”是周人给他的谥号。《吕氏春秋功名》说:“注贱仁多累曰纣。”又,汉代蔡邕《独断》中说:“残义损善曰纣”。总之,纣是一个恶名,是后人定的称呼。上古之时,夏代称“后

  • 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有的,不过纣王是不是无道,和她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不好说。史记的记载很多是春秋战国人的传说和编造,尚书和逸周书,传世金文没有类似记载,纣王后来被指责的罪责也很难成立,而早期记录的罪责过失在后人看来又算不了什么大事。

  • 纣王一直就是个暴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殷纣王是中国暴君的典型,这似乎已成千古定案。不过在一片骂声中,偶尔也会听到有两声异音。2000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一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确实,要为殷纣王翻案,谈何容易。在《史记殷本纪》中纣的形象:“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俨然是奴隶主中的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