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孔夫子倡导“仁孝治国”以来,后世的帝王无不以“孝道”做幌子,尊奉“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的治国理政格言。然而作秀的多,真孝的少,他们的很大动机却在于让天下百姓守孝道,以达到维护和巩固自己统治的目的。
从建立大一统王朝的秦始皇嬴政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中国历史上一共诞生了332位皇帝。其中仅有三位皇帝的庙号为“孝宗”,他们分别是晋穆帝司马聃(dān),宋孝宗赵(shèn),明孝宗朱樘(táng)。毫无疑问,能脱颖而出,庙号被称为“孝宗”的皇帝一定是其中最孝顺的皇帝的代表。
那么,除了这三位皇帝意外,庙号不是“孝宗”的皇帝中,有没有也特别孝顺的皇帝呢?答案是有的,其中,以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最为有名。
现在,我们从历史出场顺序,来看看这四位皇帝谁更胜一筹。
第一位:汉文帝刘恒,孝顺指数:5颗星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是薄姬,刘恒当上皇帝之后,母亲体弱多病,而且终日瘫倒在床上,刘恒每天都会亲自伺候母亲,有时突发情况来临,所以刘恒“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在一旁伺候,喂给母亲的汤药,他都要亲自尝一尝,确认无误才给母亲服用。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二十四孝”的原文写道:“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此外,在即位后,汉文帝还发布圣旨,规定凡超过80岁的老人,都可以每月到县衙门领取一定的米、肉、酒等物品,超过90岁的则可以额外得到帛、棉絮等衣料,且需要得到衙门的主要官员接待。这一自上而下的举动,培育了社会尊老孝老的风气。
第二位:晋穆帝司马聃(dān),孝顺指数:2颗星
司马聃(343年-361年),晋康帝司马岳长子,母褚蒜子,东晋第五位皇帝生于建元元年(343年),次年被立为太子,同年晋康帝驾崩,年仅两岁的太子司马聃即位,尊母亲皇后褚蒜子为皇太后,并由褚太后临朝摄政。第二年改元为永和。同年十月二十三日,将晋康帝安葬于崇平陵,十一月初九日,车骑将军庾冰去世。
由于司马聃年幼,所以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永和二年(346年)正月己卯日,何充去世。二月癸丑日,由司徒蔡谟与会稽王司马昱辅政。
此后赵石虎病死,中原大乱。晋穆帝在位期间东晋朝廷先后令褚裒、殷浩北伐,均未成功。永和十年(354年),太尉、征西将军桓温北伐关中,大败前秦。桓温还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
公元361年,司马聃病逝,年仅18岁,谥号“穆皇帝”,庙号“孝宗”
晋孝宗司马聃去世时年仅18岁,且其执政期间绝大部分时间是由太后掌权。史上并没有其孝顺的具体记载。因此,司马聃的“孝宗”之庙号只能是其当时尊重太后掌权的一种体现,难以说司马聃由多么仁孝。
第三位:宋孝宗赵(shèn),孝顺指数:4颗星
赵(shèn)生卒年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
后世普遍认为赵是
宋孝宗的孝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在宋孝宗赵当皇帝之前,遇有金兵进犯,赵每每随伺高宗左右,寸步不离。
其二:赵当了二十七年皇帝,前二十五年高宗赵构一直健康活着。重大政事,孝宗基本会请示高宗,遇有跟高宗意见相左的情况,或搁置或尽量按照高宗旨意行事。
其三:高宗退位后,二十五年如一日,基本每天向高宗探视、请安。每年拨付大量钱币赡养高宗,遇高宗寿辰,更有大量礼品进献。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赵构崩于德寿宫中,赵听闻后失声痛哭,两天不能进食,又表示要服丧三年。赵为了服丧,让太子赵参与政事。
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赵禅位于赵,赵即为宋光宗。赵自称太上皇,闲居慈福宫,后改名重华宫。群臣为其上尊号为寿皇圣帝,赵继续为赵构服丧。
第四位:明孝宗朱樘(táng),孝顺指数:3颗星
明孝宗朱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
明孝宗朱樘提倡一夫一妻制,一辈子只娶一个老婆。他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朱樘死后庙号被称为“孝宗”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仁政,而非孝顺。
就拿朱樘对待仇人万贵妃一事来说。年轻时朱樘因万贵妃的迫害而得不到父爱,甚至他的父亲明宪宗都不知道有他这个儿子。直到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某一天,明宪宗正愁自己没儿子继承皇位之际,偶然间从宫女张敏知道了朱樘的存在。之后,明宪宗派人接回朱佑樘,并将其立为太子。而皇太后为了保护太子,就亲自抚养朱佑樘。但之后朱佑樘的生母纪氏就突然暴毙,就连太监张敏也吞金自杀了。所有线索都显示纪氏是被万贵妃所害。
但就在朱佑樘即位后,理应为生母讨回公道才是,可是他却没有清算万贵妃,以及万贵妃的家人。原因就在于他的宽仁大量,不希望冤冤相报。
通过对上面四位史上相对孝顺皇帝的分析,可见,汉文帝刘恒才是真正的最孝顺的皇帝,虽然他的庙号不是”孝宗“但他远远配得上”孝宗“这个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