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914 更新时间:2024/1/21 12:58:06

1、《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的故事。

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纪昌一一照做,等他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叫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纪昌把飞卫的功夫全部学到手以后,觉得全天下只有飞卫才能和自己匹敌,于是谋划除掉飞卫。纪昌和飞卫都互相朝对方射箭,飞卫赶忙举起身边的棘刺去戳飞来的箭头,把箭分毫不差的挡了下来。

于是两个人都扔了弓相拥而泣,互相认为父子,发誓不再将这种技术传给任何人。

2、扁鹊给桓公看病,但是桓公并没有放在心上,随便把他打发走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

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阐明一个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中华先秦时代,射技应该高度发达,容易出现高妙射手。弓箭产生于原始狩猎时代,长期的经验会积累丰富的射技;而且,比较当时的地球诸国,夏商周朝是大国,弋射活动卷入的人口众多,会推进射技的发展。

此外,春秋战国,兼并不断,战乱狂勃,弋射活动的广泛性高于其它时代。因此,东周时期容易出现高妙射手及把史上的高妙射手神话化。

2、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战乱频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时代造英雄”,这样的时代要求当时的作家的著作逻辑严谨,精心选材,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扁鹊见蔡桓公》即出于《喻老》篇,是为讲述扁鹊为蔡桓公多次“诊病”而蔡桓公却多次“忌医”的故事,在轻松的叙述中渗透生活哲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昌学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著作。韩非(约前280前233)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散文家。他身为韩国公子,曾屡谏韩王变法图强,不被采纳。他是荀子的学生。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观察过去政治的得失变化,著《孤愤》、《五蠹(dù)》、《说难》等十余万言。书传至秦国,为秦王赏识。后在秦遭受李斯等人的谗毁,被毒死狱中。(可参见《智子疑邻》题解)所著《韩非子》,55篇,是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所著编辑而成的,其中也包括部分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韩非子》集中体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其中多数篇章为论辩文,也有一些寓言故事。韩非的文章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往往能切中要害,又善引用历史知识和寓言故事论证事理,不仅锋芒锐利,而且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编辑本段]原文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úa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编辑本段]注译:1.扁鹊(biǎn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3.有间(jiàn)一会儿。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6.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7.好(hào)喜欢。8.居十日呆了十天。居停,过。9.益更加。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还(xuán)通“旋”,回转。走小步快跑。11.故特意。12.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13.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用针刺治病。14.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掌管生死的神。属,管,掌握。16.奈何怎么办、怎么样。17.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18.索寻找。19.遂于是、就。20.及达到。21.是以以是,因此。22.应答应,理睬。23.恐恐怕24.将要25.疾和病在此,“疾是指小病,而病是大病,所以在此“疾”“病”不相同26.功本领。27.肌肤肌肉和皮肤。28.使让29.故特意小结: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编辑本段]译文扁鹊进见蔡桓公,站(在蔡桓公面前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和肌肤之间,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是按摩(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肌肉和肌肤之间的病,是针石(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肠胃的病,是药剂(的能力)所能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管辖命的神的事情了,寻(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不久桓侯就死了。[编辑本段]难句理解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治,喜欢治。不病:没病(的人)。以为功:把(它)当成功劳。全句的意思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望:远远看见。还:通“旋”,回转、掉转。走:跑。全句意思是:扁鹊远远看见桓侯转身就跑。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今:现在。是以:因此。请:问。全句意思是:现在(您的病)在骨髓里,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您治病了。④讳疾忌医讳:隐瞒。疾:病。忌:惧,害怕。医:医治。本意是隐瞒病情,害怕医治。比喻隐瞒缺点和错误,拒绝批评和帮助。[编辑本段]寓意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若一意孤行,后果则不堪设想,要在适当的时候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编辑本段]中心思想不要讳疾忌医,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同样,自己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严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编辑本段]注音腠còu齐jì遂suì好hào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帝王家有哪些感人的亲情故事?你知道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舜:孝感动天。汉文帝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舜不记恨父亲和继母对自己的陷害,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有非常多感人的故事。比如说这些亲情故事有刘恒为母亲尝药,舜帝孝感动天,还

  • 求古代关于孝顺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可以看看《二十四孝》里的故事,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下面列举里面的几个:1、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

  • 求古代孝敬故事10篇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一.孝感动天虞舜,瞽瞍(ǔ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

  • 三国时期魏国的臣子中除荀外还有哪些人忠于汉室?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我认为荀未必忠于汉室,但忠于汉室的人还是有的。三国比如皇甫嵩、卢植、杨彪、王允等人。随着分裂割据的局势日益明朗,忠于汉室的人不多了,但也有,比如参与衣带诏事件的董承等人,还有孔融、弥衡等人,这些人都是非主流的。申包胥,事迹介绍:春秋时代是“乱臣贼子”迭出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涌现出申包胥这样一个执

  • 中国历史上的医学家的小故事30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

  • “起死回生”的故事来自哪位名医?帮忙再找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扁鹊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秦武王把自己生病的地方给扁鹊看。扁鹊看了,请求把它除掉。秦武王左右亲信说:“君王生的东西,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把它除掉不一定能成功,不成功将使耳朵听不见,眼睛丧失视力。”秦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愤怒地把手里的石针往地上一摔,说:“君王与懂得治病之事的人谋划这件事,(

  • 古代关于孝顺的一些明间故事谁知道些感人的啊?越多越好哦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孝孝感动天虞舜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

  • 关于葡萄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就是你要的那,如果不是,就不会再有了,学通:你好!今天妈妈要给你讲一个故事《吃葡萄》。我们都吃过葡萄,可有人吃葡萄却很有心,他研究出了吃葡萄的方法,最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他把研究出来的典型吃法还命了名,即“先甜后苦法”和“先苦后甜法”。先说“先甜后苦”的吃葡萄的方法:将一串葡萄拿起来先观察,然后下

  •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九头鸟可以说是楚文化的象征标志。九头鸟出自《山海经》中的“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鸟身,名曰九凤。”九凤也就是九头鸟了,楚人有崇凤的传统,楚人也爱将杰出人物比做凤,如楚狂对孔子作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

  • 古代有哪些关于“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