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关诚信的事例

有关诚信的事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382 更新时间:2024/1/15 12:40:19

大超人李嘉诚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实力和信心的象征香港超人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有限。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但他提出需要富裕的厂商作保。李嘉诚努力跑了好几天,仍一无着落,但他并没有捏造事实,或是含糊其词,一切据实以告。那位外商深为他的诚信所感动,对他十分信赖,说:“从阁下言谈之中看出,你是一位诚实君子。不必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约吧。”虽然这是个好机会,但李嘉诚感动之余还是说:“先生,蒙你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但我还是不能和你签约,因为我资金真的有限。”外商听了,极佩服他的为人,不但与之签约,还预付了货款。这笔生意使李嘉诚赚了一笔可观的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李嘉诚也悟出了“坦诚第一,以诚待人”的原则,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国古代诚信小故事汇编<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些有趣的故事出自哪?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山里,住着狐狸妈妈和小狐狸。小狐狸肚子饿了,呜呜地哭着向狐狸妈

  • 古代孝亲敬老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0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

  • 有关天子孝道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

  • 古代有哪些孝顺的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孝顺,莫数《二十四孝图》赫赫有名,这些孝子的故事可谓感天动地,其实历史上有很多孝顺的故事让人看后为之感动。春秋时期翳桑(在今山西永济东南)有个叫灵辄的士兵,在离家很远的一个贵族府里做仆隶,家里老母亲已经三年未见了,思母情切,于是某个机会他逃离出来,一路狂奔,一路乞讨,讨要不到食物就吃野果、喝溪水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与君王与江山的故事,字数各200。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商代:妲己著名的商纣王的妃子。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但传说多为不可信,尤其《封神演义》,更将其化为“九尾灵狐”,扯得神乎其神。据估计妲己应该和妹喜差不多,都是超级美女,进宫之后纵情声色,导致国王们不理朝政且严重肾虚,同时国家的各种矛盾在当时恰巧又非常尖锐,最后导致国家灭亡。纣王据说本来还是很有本事的

  • 燕昭王以千金买千里马骨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千金买骨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

  • 有个春秋战国古代的人。他曾推荐一个君王广纳贤才,并说就从我开始吧。这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郭魄。战国时代,燕国因为被邻国齐国打败,国势衰落。刚即位的燕昭王发誓复仇雪耻,重振国威。他的第一步策略是招揽人才。为此,他找大臣郭魄商议。郭魄说:“自古以来,帝王皆有良师,王者皆有良友,霸者皆有良臣。但一个国家濒临灭亡的君主,却拥有一群无用的臣子。大王若想招揽人才,可以施行下述办法:首先是竭力礼待他

  • 清朝皇帝的妃子婉如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孝庄秘史》中的宛如应该是虚构人物历史上的福临的妃子号为董鄂妃在清初历史上,存在着很多疑案,长期以来不仅是史家研究的热点,也是文学界、艺术界关注、演绎的重要题材,顺治帝是否出家即为其中之一。而在这一问题中,受到顺治帝万般宠爱的董鄂妃自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很多的影视剧和小说中,都讲到顺治皇帝

  • 介绍有关于葡萄的古诗文或者是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凉州词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不是分苹果,是分桃。

  • 求关于葡萄酒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全法国,也只有杜福尔酒庄能用拿破仑像来作酒标,因为杜福尔酒庄与拿破仑之间还有一段鲜文人知的故事!原来,当年那个让拿破仑少尉痴迷因而丢了一个月军饷的漂亮姑娘,就是让杜瓦曾祖父的外孙女。他们是在博讷的一个小酒馆里认识的,当时那个姑娘是小酒馆的服务员。因为会唱歌还经常家里酿的好酒拿到酒馆里来卖,所以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