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皇帝想掠夺疆土而失败的例子,也告诫后人非已勿贪

古代皇帝想掠夺疆土而失败的例子,也告诫后人非已勿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195 更新时间:2024/1/27 6:56:04

隋朝时,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句丽。征调士卒一百一十三万,陆军集中于涿郡(今北京),水军集中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另调民夫二百万,以运送衣甲、粮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皮肤溃烂,腰以下生蛆,死者甚众。高句丽坚守各座城池,隋军无法攻下,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江、淮水军,战舰绵延数百里,走海路进攻。[39]来护儿选拔精甲四万,到达平壤城外,中埋伏而惨败,士卒逃回的不过数千人。[40]开战前,广下令隋将不得擅自作出任有关作战决定,必须先他报告后再听从命令。这使得隋军在战场上很被动。隋将在做每个决定的时候都要先派人驰报远在后方的隋炀帝,这就延误了军情。高句丽的军队也因此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重整和反击。就这样5个月过去了,杨广没拿下辽东城。[41]三十万五千隋朝陆军渡辽攻高句丽,也遭到惨败,逃回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资储器械巨万计,也丢失殆尽。[42]隋军虽曾攻至平壤附近,最后却大败而还。大业九年(613年),第二次进攻高句丽。正当双方相持不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叛隋,隋炀帝仓皇撤军。大业十年(614年),第三次进攻高句丽。隋炀帝因国内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而不敢久战,高句丽也疲于战争而遣使请降,杨广就此撤军。进攻高句丽的战争,先后动用人力数百万,征调财物无数,大量士兵、民夫死于战场和劳役,由于农村中极度缺乏劳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芜,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难以生活下去,引发了大规模隋末农民起义。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寓言故事..是讲一个皇帝命一名大臣建造空中楼阁..然后大臣放了一个宫殿的风筝糊弄皇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百喻经三重楼喻》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xuān)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fǒu)?”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jī

  • 古代大臣向皇帝如何请辞?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或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苏轼在《范增论》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当时汉采纳陈平的离间计,造成楚国君臣关系失调,项羽怀疑范增与汉暗中勾通,渐渐剥夺了范增的权力。范增知情后大怒,说:“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如此

  • 汉代文字是哪个皇帝改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把六国原来不同的文字统一起来,而改用秦大篆,后来李斯在大篆基础上改良,创制了小篆。而整个汉代都基本沿用秦代小篆写字。而隶书是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到西晋这一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字体。这句话讲的是:远古时的先民,以动物肉为主食,到了神农的时候,由于人口多,食物不足,神农想出

  • 成语典故讳疾忌医中的君王是指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成语典故讳疾忌医中的君王是指蔡桓公.成语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典故】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读音cou,皮肤表面的纹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

  • 齐威王能够采纳邹忌的进谏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齐威王能够采纳邹忌的进谏表明了他是一个开明、智慧而有进取心的君王。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

  • 关于“理解”的古代或现代名人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宰相肚里能撑船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

  • 为什么神医扁鹊救不了蔡桓公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神医扁鹊治不了蔡桓公的病?我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非中医不可治,只是病入膏肓,现在西医也无力回天,常言说养病如养虎,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早期容易控制,年深日久,病情越发严重,而且并发证越来越多,结果顾此失彼,就麻烦了。谁说中医不治病,中医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很有特色,在治疗疑难杂证效果突出,我们

  • 古代妃子怎么跟皇上说晚安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晚安这个词,在古代很早就有了,但是还有些人通常会说,天色已晚,早日安歇。或者,明日在约,先就寝。他们说话都跟作诗一样,但是也会说,晚安,安歇,歇息,就寝,安寝,看个人的说话习惯,这都是临睡前说的话!扩展资料:古代语言言简意赅,现代语言通俗易懂,这是最大的区别。史书表述和当时百姓说话应该是不一样的,行

  • 历史长河中有哪些心胸开阔,善于纳谏的君主和巧于辞令,心系社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容忍魏征对自己的屡次冒犯。2.楚庄王跟群臣在日暮时喝酒,大家都喝高了,突然殿上的蜡烛灭了,大将唐狡借机调戏楚庄王身边的妃子,妃子大惊之下摘下唐狡头上将缨,哭告楚王无红缨者即为调戏人,那时烛还没重亮,楚庄王却没有处罚这位失礼的将军,反而下令宴间群臣,凡顶有红缨者尽数摘

  • 唐太宗善于纳谰和用人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