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帝王是喜欢用贪官还是清官?乾隆既喜欢和,又喜欢刘墉吗,为什么?

古代帝王是喜欢用贪官还是清官?乾隆既喜欢和,又喜欢刘墉吗,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48 更新时间:2024/1/22 18:28:19

一般皇帝喜欢用的人,无他需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首要条件就是绝对的忠心,或者说是让皇帝觉得你一定是忠心的人,如果官员做不到这点,皇帝绝对不会用你做官,更别说做高官了。毕竟皇帝都不知道你忠不忠心,哪敢用你啊!要是盲目的用一个不忠心的人做高官,哪一天保不齐皇帝的宝座就会被这个人抢走。所以皇帝没有那么傻,历朝历代的高官都是皇帝觉得他是绝对忠心的人,当然啦,历朝历代也有很多权臣造反的,不过这也只能说明皇帝的眼光真的不好,连谁忠心不忠心都看不出来,那么位置被抢了也只能怪他自己。

2、再保证忠心的情况下,你还得让皇帝喜欢上你,也就是说你要懂得讨皇帝的欢心,不然你即使忠心,但不讨帝王的欢心,你也只能像海瑞一样,虽然名声在外,虽然忠心耿耿,可惜因为不会讨帝王的欢心,海瑞这一生也不到重用,而且备受排挤。但是如果你会讨帝王的欢心,也知道帝王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每次他想要什么你都能帮的解决,那么你绝对能受到重用,即使你的名声很差,即使你很贪,皇帝照样会重用你,比如清乾隆的和,虽然他很贪,虽然他的名声很差,但是他依然是乾隆一朝权利最大的人,权势滔天,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和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权利,究其原因就在于乾隆信任他,觉得他中心,而且和也很会讨帝王的欢心。

3、当然具备以上的两点之外,你还的具备更强的办事能力,如果你办事能力不行,即使你再忠心,即使你再会讨皇帝的欢心,你也就只能做皇帝的近臣,而做不了权臣。毕竟即使皇帝让你做大官了,可是你根本就不会办事,甚至交代你的事情每次都办砸了,这样的人即使皇帝让你继续做,百官也会找借口把你弄下来。

所以说古代的帝王不是说是喜欢用贪官还是清官,而是看这个人是否忠心、是否会讨欢心,又是否有能力,只要你达到这三点要求,帝王可不会管你是贪官还是清官,他都照用不误。不过你如果又不忠心,又不会讨其欢心,又没能力的话,那么如果你是贪官就杀,如果你是清官,最大可能就是终生不重用,只能在地方上一直干到退休,或者直接流放,终生不录用。

那么乾隆喜欢和和刘墉吗?答案是肯定喜欢的,不然和也不会一人独揽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刘墉也不可能做到正一品的大学士(等同于宰相)之职。至于乾隆为什么既喜欢和,又喜欢刘墉呢?答案很简单啊,他们都是对其忠心之人,也都是会讨帝王欢心之人,更是有大能力之人,所以你说乾隆喜欢不喜欢呢?

秦二世忤逆秦始皇本意继位,为何还舍得大量财物葬入始皇陵并隆重安葬父亲呢?

秦二世胡亥是否正常继位这件事儿,从司马迁开始就认为胡亥属于篡位。不过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胡亥是属于正常继位。

关于秦始皇入葬一事,不管胡亥是否属于正常继位,厚葬秦始皇是必然的。

原因有四个:

一、丧葬一事也是有规格的。

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死后享受的待遇和生前是一样的。比如大臣的丧葬就不能用帝王的规格。大臣死后用了帝王的规格,就会被视为谋反。同样帝王也不会把丧葬下降到大臣的规格,否则怎么能够展示皇家的威严富贵。

这就是说生前处于什么地位,死后的丧葬也是要处于同等规格。秦始皇在生前是秦朝地位最高的一个人,所以死后也是要享受最高的规格待遇。

二、秦二世胡亥基本上是按照秦始皇生前的安排进行的。

秦始皇陵主要是在秦始皇生前修建的,死后入葬的陪葬品也基本是秦始皇生前安排的。

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秦始皇陵,主要还是地面上的宫殿部分。这其实只能算作是一个收尾而已!

至于那众多的陪葬品,也是秦始皇生前已经准备好了,秦二世胡亥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再补充点儿进去。以胡亥那种败家子的性格,也不会觉得这算作多么大的事儿!

三、秦二世胡亥用来排除异己。

秦二世胡亥下令把后宫女子殉葬,可以有效的打击和后宫有关联的势力。

胡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杀害自己的兄弟姊妹。公子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去给秦始皇殉葬。

胡亥让这么多人去给秦始皇殉葬,其中有没有与自己敌对的大臣?虽然没有记载,恐怕也不会没有吧。

四、秦二世胡亥为了自己死后着想。

嬴政自称为始皇帝,其后世陆续称为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

秦二世胡亥给秦始皇下葬的时候,不会预见到自己会被赵高所杀,也不会预见到秦朝这么快就会灭亡。

胡亥做为秦二世给始皇帝下葬,这直接就会影响到秦三世给胡亥下葬。所以胡亥厚葬秦始皇,不是做给天下人看的,而是做给秦三世看的。

无论胡亥是篡位也好,是正常继位也好,只要他是秦二世,就会厚葬秦始皇!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三皇和五帝王都有谁啊。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汉代所定的人间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①燧人、伏羲、神农。②伏羲、女娲、神农。③伏羲、祝融、神农。④伏羲、神农、共工。⑤伏羲、神农、黄帝。第五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宣扬而得到推广,从此,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汉代仍传有天神中的三皇,西汉末纬书以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

  • 古神话帝王尧的故事,有详细资料的给我看看吧。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相传尧父为帝,母为陈锋氏女。帝乃黄帝曾孙,在位70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卒后由尧之异母兄挚继位。挚在位9年,为政不善,而禅让于尧。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

  • 历史上关于坐怀不乱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坐怀不乱千古夸,洁身自好美无瑕。春秋鲁国柳下惠,魅力人格独他佳。(一)一说坐怀不乱,人们就会想到柳下惠。柳下惠坐怀不乱成了千古佳话,为了陪衬柳下惠,书上又说盗跖是柳下惠的亲弟弟,这越发教人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了。现在我来谈一个真实的现代版的坐怀不乱故事。我有一个姓申的忘年老友,论年龄应该是我的师长了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悲情的皇帝,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怎么看来都是明朝的崇祯皇帝最悲催。似乎是崇祯把大明朝给丢失的,其实,不能这么说,虽然大明丢失在崇祯这里,但是说来又是一个悲催的故事,崇祯和其他亡国之君不同,他并不是一个荒淫、昏庸的皇帝,勤俭一生,连衣服袜子都是带补丁,一生勤勤恳恳,他对明朝中兴做了很多的努力,但已经是于事无补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前几

  • 姜子牙和张友人封神的故事神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玉帝不是姜子牙封的.有以下四种说法:1.道教元始天尊的化身说。西元六世纪后期,道教团体为了要取带儒教的昊天上帝,另一方面要模仿佛教的法身、报身、肉身的佛性三身说,就将老子神化为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的三清说。2.玉皇上帝是释迦佛的转生再世说。杜而末教授认为,古代光严妙乐国王净德时王的王子,成年

  •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有一群忠诚的手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古代人讲究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 摘要:中国古代的历代君王都十分重视祭祀鬼神。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主要推崇佛教与道教,而不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有着所谓的神鬼之说.道家的最高神是玉皇大帝,佛家是如来佛祖.历代君王都十分推崇信仰鬼神,因为这样百姓也能乐天安命,认为不论贫富贵贱都是上天安排好的,相信来世说.因此,道佛鬼神是统治者压迫麻痹人民思想的工具,对于鬼神祭祀当然是十分重视的.当然这其中也有

  •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炎帝神农氏还是我国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可见,炎帝时期,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据说,黄帝一生下来就非常聪明,当了部落首领后,教人们建筑房屋、喂养家畜、种植五谷,还发明了车。船、乐器和

  • 表示对主君绝不离弃的忠心,用什么成语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忠心耿耿[zhōngxīngěnggěng]忠心耿耿,成语,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非常忠诚。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损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中文名忠心耿耿出处《镜花缘》成语解释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唐太宗一次玩弄一只鹰,巧魏征进来报告国家

  • 历史上深情的帝王都有谁,他们的爱情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汉光武帝刘秀:结发妻子阴丽华始终相知相守,谱写了一段人间佳话。汉宣帝刘询:南园遗爱、故剑情深,见证的是一位贫女与一位帝王最平和温情也是最旷古绝今的爱与思念。吴越王钱H:“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一句话,出自吴越王给他夫人的一封信,形容吴越王期盼夫人早日归来的急切心情,的立场上表现了一个丈夫对妻子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