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皇帝喜欢用的人,无他需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首要条件就是绝对的忠心,或者说是让皇帝觉得你一定是忠心的人,如果官员做不到这点,皇帝绝对不会用你做官,更别说做高官了。毕竟皇帝都不知道你忠不忠心,哪敢用你啊!要是盲目的用一个不忠心的人做高官,哪一天保不齐皇帝的宝座就会被这个人抢走。所以皇帝没有那么傻,历朝历代的高官都是皇帝觉得他是绝对忠心的人,当然啦,历朝历代也有很多权臣造反的,不过这也只能说明皇帝的眼光真的不好,连谁忠心不忠心都看不出来,那么位置被抢了也只能怪他自己。
2、再保证忠心的情况下,你还得让皇帝喜欢上你,也就是说你要懂得讨皇帝的欢心,不然你即使忠心,但不讨帝王的欢心,你也只能像海瑞一样,虽然名声在外,虽然忠心耿耿,可惜因为不会讨帝王的欢心,海瑞这一生也不到重用,而且备受排挤。但是如果你会讨帝王的欢心,也知道帝王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每次他想要什么你都能帮的解决,那么你绝对能受到重用,即使你的名声很差,即使你很贪,皇帝照样会重用你,比如清乾隆的和,虽然他很贪,虽然他的名声很差,但是他依然是乾隆一朝权利最大的人,权势滔天,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和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权利,究其原因就在于乾隆信任他,觉得他中心,而且和也很会讨帝王的欢心。
3、当然具备以上的两点之外,你还的具备更强的办事能力,如果你办事能力不行,即使你再忠心,即使你再会讨皇帝的欢心,你也就只能做皇帝的近臣,而做不了权臣。毕竟即使皇帝让你做大官了,可是你根本就不会办事,甚至交代你的事情每次都办砸了,这样的人即使皇帝让你继续做,百官也会找借口把你弄下来。
所以说古代的帝王不是说是喜欢用贪官还是清官,而是看这个人是否忠心、是否会讨欢心,又是否有能力,只要你达到这三点要求,帝王可不会管你是贪官还是清官,他都照用不误。不过你如果又不忠心,又不会讨其欢心,又没能力的话,那么如果你是贪官就杀,如果你是清官,最大可能就是终生不重用,只能在地方上一直干到退休,或者直接流放,终生不录用。
那么乾隆喜欢和和刘墉吗?答案是肯定喜欢的,不然和也不会一人独揽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刘墉也不可能做到正一品的大学士(等同于宰相)之职。至于乾隆为什么既喜欢和,又喜欢刘墉呢?答案很简单啊,他们都是对其忠心之人,也都是会讨帝王欢心之人,更是有大能力之人,所以你说乾隆喜欢不喜欢呢?
秦二世忤逆秦始皇本意继位,为何还舍得大量财物葬入始皇陵并隆重安葬父亲呢?
秦二世胡亥是否正常继位这件事儿,从司马迁开始就认为胡亥属于篡位。不过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胡亥是属于正常继位。
关于秦始皇入葬一事,不管胡亥是否属于正常继位,厚葬秦始皇是必然的。
原因有四个:
一、丧葬一事也是有规格的。
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死后享受的待遇和生前是一样的。比如大臣的丧葬就不能用帝王的规格。大臣死后用了帝王的规格,就会被视为谋反。同样帝王也不会把丧葬下降到大臣的规格,否则怎么能够展示皇家的威严富贵。
这就是说生前处于什么地位,死后的丧葬也是要处于同等规格。秦始皇在生前是秦朝地位最高的一个人,所以死后也是要享受最高的规格待遇。
二、秦二世胡亥基本上是按照秦始皇生前的安排进行的。
秦始皇陵主要是在秦始皇生前修建的,死后入葬的陪葬品也基本是秦始皇生前安排的。
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秦始皇陵,主要还是地面上的宫殿部分。这其实只能算作是一个收尾而已!
至于那众多的陪葬品,也是秦始皇生前已经准备好了,秦二世胡亥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再补充点儿进去。以胡亥那种败家子的性格,也不会觉得这算作多么大的事儿!
三、秦二世胡亥用来排除异己。
秦二世胡亥下令把后宫女子殉葬,可以有效的打击和后宫有关联的势力。
胡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杀害自己的兄弟姊妹。公子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去给秦始皇殉葬。
胡亥让这么多人去给秦始皇殉葬,其中有没有与自己敌对的大臣?虽然没有记载,恐怕也不会没有吧。
四、秦二世胡亥为了自己死后着想。
嬴政自称为始皇帝,其后世陆续称为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
秦二世胡亥给秦始皇下葬的时候,不会预见到自己会被赵高所杀,也不会预见到秦朝这么快就会灭亡。
胡亥做为秦二世给始皇帝下葬,这直接就会影响到秦三世给胡亥下葬。所以胡亥厚葬秦始皇,不是做给天下人看的,而是做给秦三世看的。
无论胡亥是篡位也好,是正常继位也好,只要他是秦二世,就会厚葬秦始皇!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