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然而打得热火朝天的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却都承认双方是来自于同一祖先的兄弟。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呢?
从人种学的角度而言: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都是闪米特人(简称闪族人)。需要注意的是:闪米特人并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包含了母语属性有关联的一群民族的集合体。犹太人、阿拉伯人、腓尼基人、亚述人、赫梯人、巴比伦人等曾在中东两河流域生活过的民族都可以算是闪米特人的后裔,所以就这个意义上可以将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视为是来自于同一祖先的兄弟。不过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就出了五服他们甚至都不是五百年前的兄弟,而是分家至少两千余年了。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犹太先民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这一古代以色列人的国家在公元前587年被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攻陷巴比伦城、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进入巴比伦城的居鲁士大帝释放了作为奴隶的犹太人并允许他们在服从于波斯的前提下返回故乡建立一个波斯统治下的属国。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波斯帝国的过程中将犹太人的国家纳入到自己的版图,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其部将瓜分了他的帝国,今天以色列所在的地区成为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争夺之地。之后罗马人庞培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并将其并入罗马的叙利亚行省,犹太人开始成为罗马治下的臣民。公元66~70年犹太人爆发了反罗马起义,公元70年罗马军队攻陷耶路撒冷,公元73年义军余部被彻底平定,大批起义者被杀,七万余犹太人被卖为奴隶。132年犹太人再次发动起义,到136年这次起义再度被镇压。罗马人在平息起义后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并将犹太人从世代居住的迦南地区驱逐,从此犹太人开始了在世界各地辗转迁徙的历史。至少从这时起以色列人就离开了祖先世代居住的中东地区,可以说至少从那时起他们和阿拉伯人就已分别开始了不同的民族演化历程,距今为止已有两千余年。
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之所以被视为是源自于同一祖先的兄弟不完全是因为人种原因毕竟如果一直往前追溯全世界的人都有亲缘关系,可以说像以色列和阿拉伯这种分家两千余年的民族之间其实是并无多少种族血脉上的亲缘关系的,真正使他们被视为是兄弟的是宗教的力量。也许有人会费解:以色列的犹太教和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冲突那么大,为什么会认可对方是兄弟呢?这得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最早的创世神话说起:传说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之后他们的后代日渐繁衍成为后来的人类。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上曾爆发过一场险些毁灭全世界的大洪水,所幸诺亚造出方舟带着配对的生灵成功躲避了肆虐的洪水。洪水过后诺亚带着人们重建世界,在诺亚的儿子中有一个名叫”闪“的,据说他的后代繁衍形成了闪米特人。根据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说法:在闪米特部落中诞生了一位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尊奉的圣祖先知,他被视为是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犹太教和基督教将这位圣祖先知的名字翻译为亚伯拉罕,而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将其翻译为易卜拉欣,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多国之父。这位多国之父迎娶了撒拉作为自己的妻子,撒拉因此被称为多国之母。然而多国之父与多国之母之间却长期未能孕育出爱的结晶,于是撒拉将自己的侍女夏甲引荐给亚伯拉罕(易卜拉欣),随后亚伯拉罕(易卜拉欣)与夏甲生下长子以实玛利(古兰经称为伊斯玛仪),以实玛利出生后身为正妻的撒拉也生下了儿子以撒(古兰经称为伊斯哈格)。以撒的儿子雅各曾梦见与天使摔跤的场景,于是他的后裔被称为以色列人(意味与神角力的人)。雅各有十二名儿子和一名女儿,其子均为一族族长,这十二个儿子各自的部族就形成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以实玛利也生了12个儿子,也繁衍出12个部族,12个部族被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追溯为阿拉伯人的祖先。因此在宗教传说中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以撒和伊斯玛仪。
至于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战争其实也并不奇怪啊亲兄弟之间还有掐架的,何况是他们这种分家两千余年的八竿子打不着的所谓兄弟。说到底决定国家民族之间关系的还是各自的核心利益:俄罗斯和乌克兰同属斯拉夫人不也关系紧张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作为说英语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为什么要从英国的统治下独立呢?事实上国与国之间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以色列和阿拉伯的祖先是兄弟,这一点双方都承认,尽管后人们经常打得乌眼青。事情要从亚当、夏娃说起……
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被上帝逐出乐园,遍尝人间心酸。他们的后代在大地上繁衍,其中不乏很多恶人,上帝决定用洪水毁灭世上的罪恶。
诺亚是义人,上帝让他造方舟躲避洪水,他造的方舟带着配对的生灵逃过一劫。洪水过后,诺亚带人重建世界,他有3个儿子,其中有1个叫“闪”。
闪的后代形成“闪族”,既是中东地区最大的部落之一,也是犹太人、阿拉伯人的祖先部落。
后来,闪族部落出现一名先知,他叫“亚伯拉罕”。他听从上帝的指示,带着家族和财产,迁徙到迦南(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
接下来的情节,犹太人、阿拉伯人的认识有点出入,不过他们都承认是亚伯拉罕后代。便于理解,我结合双方立场,综合理一下:亚伯拉罕有2个儿子,大儿子叫“易斯玛仪”,这一支后代发展出伊斯兰教;次子叫“以撒”,其后代发展出犹太教之后,又分离出基督教。
这就是“以色列和阿拉伯的祖先是兄弟”的来源,那么接下来会怎么样呢?以撒被选为族长,他带着族人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而易斯玛仪迁居到麦加,同父亲一起建造出天房,繁衍出阿拉伯人。
犹太人被罗马人赶出巴勒斯坦之后,他们流落到世界各地,相对于基督徒的迫害,阿拉伯人给予他们友好的待遇。
二战后,犹太人要建国巴勒斯坦,但这块土地早已是阿拉伯人的家园。犹太人要建国,就要剥夺当地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间,阿拉伯人自然不肯。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受到欺负,胡蝶效应引发阿拉伯国家的不高兴,继而引发穆斯林的反感。此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冲突难以避免,双方打起架来毫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