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现代一样,人类无法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和世事无常的结果,所不同的是很多古人将其归咎于神,归咎于因果报应等,但是随着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多都不再相信鬼神之说。这样的好处是,人们更敢直面人生,直面挫折,不幸的是,由于无神论的普及,很多人性的弱点在今时今日也大行其道,很多人无所畏惧,恣意妄为,以身试法。
天津撵会照片扯的有些远,我们再回过来说楼主所问“古代所有人都很封建迷信吗?”答案是“非也,非也。”东汉的王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无神论者”,并且撰写了现在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无神论著作《论衡》。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即天和地都是自然产生的的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而然的结果,绝非鬼神所为。既然天地为自然而生,人自然也与天地万物一样,是独立于鬼神的造化的,他曾说: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进一步,他还提出,自然灾害和所谓的因果报应,即天人感应,不过是世人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上天的结果,实在是自己吓唬自己的一种表现。他认为人死如火熄,火熄了怎么还可能有光呢?他对于人的精神现象给予了唯物的解释,从而否定了鬼神的存在,破除了善恶报应的迷信。
王充浮雕王充的故事和著作能够流传至今,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们对他的观点是持将信将疑,甚至是认同的态度的。实际上,古代文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辩证鬼神之说,因果报应上是相对比较谨慎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会遇庙拜神,逢事求神,但很多时候只是求一个自身安心,同时安抚亲朋的目的。他们并不会因为“头顶三尺有神灵”的说法,就一味的指望上天神助,而更多情况下,相信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希望,否则《论语》中怎会记录【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和【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可见,孔子本身也不信鬼神,只不过不愿在此类事情上过度纠结而已。或许,作为大教育家,他也认为,对于有些人而言,有所忌惮才会不行恶事,潜心修为,善待旁人。
至圣先师孔子总之,但行善事,无关神鬼,自问自心,无愧天地即是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