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有十六位皇帝,其中十三位安葬在北京北部的山谷中,即明十三陵,为国家5A级景区。其中包括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整个十三陵陵区的建制都依循南京明孝陵的规格。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从破土动工开始到修建完毕,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的历史。朱棣派风水先生看中了燕山山脉的一个支脉,赐名天寿山,选中了十三陵的位置。这一天是公元1409年6月20日,直到18年后陵寝殿宇的主体工程才基本宣告完成。这个建成后的陵墓就是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的一座。【长陵】已开放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明成祖朱棣与皇后徐氏(徐达之女)【献陵】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就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长陵的旁边,目前封闭没有开放。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诚孝张皇后【景陵】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和孝恭孙皇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英宗朱祁镇和孝庄睿皇后钱氏【茂陵】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孝贞王皇后【泰陵】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孝宗敬皇帝朱樘(年号弘治)及孝康敬皇后张氏【康陵】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孝静毅皇后夏氏【永陵】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永陵是十三陵中结构最精美的一座。世宗肃皇帝朱厚(年号嘉靖)及明世宗孝恪皇后杜氏【昭陵】已开放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穆宗庄皇帝朱载(年号隆庆)及孝懿李皇后【定陵】已开放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庆陵】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孝元贞皇后郭氏【德陵】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和明熹宗懿安皇后张嫣【思陵】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清顺治帝、康熙帝亦曾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其贞忠殉主。思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小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画像【神道】已开放欢迎关注知乎‘绯’绯历史号:故纸堆间绯文学号:芳绯文学
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分是:
长陵〔成祖朱棣〕;
献陵〔仁宗朱高炽〕;
景陵〔宣宗朱瞻基〕;
裕陵〔英宗朱祁镇〕;
茂陵〔宪宗朱见深〕;
泰陵〔孝宗朱樘〕;
康陵〔武宗朱厚照〕;
永陵〔世宗朱厚熄〕;
昭陵〔穆宗朱载〕;
定陵〔神宗朱翊钧〕;
庆陵〔光宗朱常洛〕;
德陵〔熹宗朱由校〕;
思陵〔思宗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