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636年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起,清朝的11位皇帝依次排名为:1、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年号崇德,1636年~1643年在位。2、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1643年~1661年在位。3、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1661年~1722年在位。4、清世宗爱新觉罗胤,年号雍正,1722年~1735年在位。5、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1735年~1795年在位。6、清仁宗爱新觉罗琰,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在位。7、清宣宗爱新觉罗宁,年号道光,1820年~1850年在位。8、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年号咸丰,1850年~1861年在位。9、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1861年~1875年在位。10、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年号光绪,1875年~1908年在位。11、爱新觉罗溥仪,无庙号,年号宣统,1908年~1912年在位。
清朝皇帝几乎都很能干,为什么却衰落的那么快?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任何统治者,不单纯是清朝的皇帝,包括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的统治者,更包括世界历史上那些标榜“民主人权的国家元首在内,都铁定验证了这个“定律。要想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任何国家的当权者首要职责,就是心中要时刻装着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冷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否则,想持久执政下去,都会受到致命的挑战!中国的开国领袖毛主席为什么一生饱经风霜无敌手,去世后至今仍存活在亿万人民心中?就是因为他一生心中只有“人民!
唾骂满清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无知者无畏,鹦鹉学舌般的自我诋毁。
满清入关时,总人口80万左右,八旗兵8.5万。到1912年清帝逊位,满族的人口只有150万,200多年间从人口增长了不到两倍,同时期汉民族从6500万增长到4亿多,人口增长了6倍。
而明朝的时候,朱皇帝凭一己之力,就把皇族扩大到100万人,所以说八旗子弟养尊处优,享受特权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不靠谱的。
到了清代末期,八旗子弟都普遍的讲汉语,所以所谓的满清对汉人的屠杀和文化压迫并没有某些人讲的那么危言耸听。
满清饱受诟病的是割地赔款,但有件事要注意到,直到嘉庆年间,满清的还在继续开疆裂土。
以八旗为主力的清兵,在雅克萨击败了俄罗斯。平定了准格尔叛乱,镇压了台湾林文爽起义,在清缅战争中击败缅甸,在安南战役中攻克河内,斩首50万级。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把帕米尔高原190万平方公里收入大清版图。
大将军福康安迎击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军队,自西宁至拉萨,全程四千六百里,途中步行六十天,血战经年,收复西藏,然后由济咙进军,一路所向披靡,3月翻越喜马拉雅山,直抵雍雅(今尼泊尔境内加德满都)。廓尔喀举国震惊,乞降。
一系列的辉煌战绩背后,是无数八旗精兵埋骨他乡,到嘉庆年间,能够用于野战的八旗精兵已经不足3万人。
后来在平定捻军起义时,随着僧格林沁战死,从此满清再也没有能够统兵的大将,军队的实际指挥权也逐渐落入汉人手中。
真正热衷于制造满汉矛盾的是日本人,甲午战争后,日本侥幸获胜,北洋水师,称得上是李鸿章的私人武装。有个插曲,为了配合日本人甲午海战,第一次广州起义也同时爆发。
甲午海战失利,清政府痛定思痛,在《马关条约》签订的第2年。就重建海军,并迅速形成战斗力,在黄海海战中击败了试图染指中国的意大利。并曾经远征墨西哥,逼墨西哥人签下城下之盟。
两年后的八国联军虽然攻进了北京,但由于张之洞等人提出来的东南联保,清政府的实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
只要满清政府存在一天,日本人就寝食难安,一旦清政府恢复了元气,日本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强烈的忧患意识,让日本人另辟蹊径,开始利用民族矛盾分化中国。开始大批的招守赴日留学生。
这些人不但从日本获得了武器,还得到了许许多多难辨真伪关于满清的黑材料,比如说漏洞百出的《扬州十日》。
按照当时的科技水平,大清的疆域根本无法负担4亿多人口的正常生活,因此老百姓也怨声载道,把反对的矛头对准了朝廷。满清统治者看到人心尽失,心灰意冷之际宣布清帝逊位。
袁世凯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完成了政权的交接。然后袁世凯马上和日本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其实还有一个比《二十一条》更加屈辱的《中日密约》(嘿嘿,尊者讳,不提也罢)。
实际上这次改朝换代和日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日本人的唆使下,那些曾经在日本的留学生又提出废除中医,废除汉字的举措。终因反对声太过强烈暂时搁置。
几年后,新军阀把溥仪赶出皇宫,顺带又掘了清东陵的祖坟。
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让清庭后裔苦不堪言,这一切的幕后导演,日本人又出手了,曾经被他们视为眼中钉的满清后裔,此刻又成了香饽饽。
日本人开始利用中国民族间的矛盾,大力扶持溥仪建立了日本傀儡满洲国。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那些信口开河,咒骂满清统治的人,坠入日本人的圈套却不自知,实在让人可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