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皇帝的排名顺序?

清皇帝的排名顺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886 更新时间:2024/1/8 1:37:16

自1636年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起,清朝的11位皇帝依次排名为:1、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年号崇德,1636年~1643年在位。2、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1643年~1661年在位。3、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1661年~1722年在位。4、清世宗爱新觉罗胤,年号雍正,1722年~1735年在位。5、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1735年~1795年在位。6、清仁宗爱新觉罗琰,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在位。7、清宣宗爱新觉罗宁,年号道光,1820年~1850年在位。8、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年号咸丰,1850年~1861年在位。9、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1861年~1875年在位。10、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年号光绪,1875年~1908年在位。11、爱新觉罗溥仪,无庙号,年号宣统,1908年~1912年在位。

清朝皇帝几乎都很能干,为什么却衰落的那么快?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任何统治者,不单纯是清朝的皇帝,包括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的统治者,更包括世界历史上那些标榜“民主人权的国家元首在内,都铁定验证了这个“定律。要想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任何国家的当权者首要职责,就是心中要时刻装着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冷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否则,想持久执政下去,都会受到致命的挑战!中国的开国领袖毛主席为什么一生饱经风霜无敌手,去世后至今仍存活在亿万人民心中?就是因为他一生心中只有“人民!

唾骂满清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无知者无畏,鹦鹉学舌般的自我诋毁。

满清入关时,总人口80万左右,八旗兵8.5万。到1912年清帝逊位,满族的人口只有150万,200多年间从人口增长了不到两倍,同时期汉民族从6500万增长到4亿多,人口增长了6倍。

而明朝的时候,朱皇帝凭一己之力,就把皇族扩大到100万人,所以说八旗子弟养尊处优,享受特权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不靠谱的。

到了清代末期,八旗子弟都普遍的讲汉语,所以所谓的满清对汉人的屠杀和文化压迫并没有某些人讲的那么危言耸听。

满清饱受诟病的是割地赔款,但有件事要注意到,直到嘉庆年间,满清的还在继续开疆裂土。

以八旗为主力的清兵,在雅克萨击败了俄罗斯。平定了准格尔叛乱,镇压了台湾林文爽起义,在清缅战争中击败缅甸,在安南战役中攻克河内,斩首50万级。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把帕米尔高原190万平方公里收入大清版图。

大将军福康安迎击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军队,自西宁至拉萨,全程四千六百里,途中步行六十天,血战经年,收复西藏,然后由济咙进军,一路所向披靡,3月翻越喜马拉雅山,直抵雍雅(今尼泊尔境内加德满都)。廓尔喀举国震惊,乞降。

一系列的辉煌战绩背后,是无数八旗精兵埋骨他乡,到嘉庆年间,能够用于野战的八旗精兵已经不足3万人。

后来在平定捻军起义时,随着僧格林沁战死,从此满清再也没有能够统兵的大将,军队的实际指挥权也逐渐落入汉人手中。

真正热衷于制造满汉矛盾的是日本人,甲午战争后,日本侥幸获胜,北洋水师,称得上是李鸿章的私人武装。有个插曲,为了配合日本人甲午海战,第一次广州起义也同时爆发。

甲午海战失利,清政府痛定思痛,在《马关条约》签订的第2年。就重建海军,并迅速形成战斗力,在黄海海战中击败了试图染指中国的意大利。并曾经远征墨西哥,逼墨西哥人签下城下之盟。

两年后的八国联军虽然攻进了北京,但由于张之洞等人提出来的东南联保,清政府的实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

只要满清政府存在一天,日本人就寝食难安,一旦清政府恢复了元气,日本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强烈的忧患意识,让日本人另辟蹊径,开始利用民族矛盾分化中国。开始大批的招守赴日留学生。

这些人不但从日本获得了武器,还得到了许许多多难辨真伪关于满清的黑材料,比如说漏洞百出的《扬州十日》。

按照当时的科技水平,大清的疆域根本无法负担4亿多人口的正常生活,因此老百姓也怨声载道,把反对的矛头对准了朝廷。满清统治者看到人心尽失,心灰意冷之际宣布清帝逊位。

袁世凯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完成了政权的交接。然后袁世凯马上和日本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其实还有一个比《二十一条》更加屈辱的《中日密约》(嘿嘿,尊者讳,不提也罢)。

实际上这次改朝换代和日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日本人的唆使下,那些曾经在日本的留学生又提出废除中医,废除汉字的举措。终因反对声太过强烈暂时搁置。

几年后,新军阀把溥仪赶出皇宫,顺带又掘了清东陵的祖坟。

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让清庭后裔苦不堪言,这一切的幕后导演,日本人又出手了,曾经被他们视为眼中钉的满清后裔,此刻又成了香饽饽。

日本人开始利用中国民族间的矛盾,大力扶持溥仪建立了日本傀儡满洲国。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那些信口开河,咒骂满清统治的人,坠入日本人的圈套却不自知,实在让人可发一笑。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清从哪位皇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满清十二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并没有入关,真正入关当皇帝的,只有十位。顺治皇帝,就是大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六岁登基,在位十八年,二十四岁便一命呜呼。关于顺治皇帝的死,也可谓是扑朔迷离,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我们暂且不说顺治皇帝怎么死的。来说说顺治皇帝在位这十八年大都做了些什么。清朝作为异

  • 古代所以皇帝的墓 分别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展开全部朝代,地方不同。清代顺治时在北京,之前在沈阳;明代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其他在北京;元朝要弄到蒙古草原,秘密埋葬;北宋在河南巩义市;南宋在杭州;唐朝、隋朝在长安;北魏前期在山西长治,后期大多数在洛阳;东汉在洛阳邙山;西汉在长安;秦在咸阳;西周、东周、商、夏都不是太固定,地点变化较大。坐落在北京

  • 清朝入关后有那几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入关后共有12个皇帝1、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努尔哈赤。2、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皇太极。3、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福临。4、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

  • 中国古代皇帝墓谁的还挖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宋代靖康建炎年间遭金兵破坏,元代时地面建筑全部被毁。但是地下皇陵被盗情况要经过考古发掘后才能确定!参考资料:宋陵,即宋朝北宋(公元960-1127年)帝陵。位于巩义市境内,有皇帝及皇后、大臣等的陵墓300余座72座陕西是全国人文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它保留了我国各

  • 战国时期秦国历代君主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为战国时期一个诸侯国。历经周国的附庸国到诸侯国。为周附庸国到秦襄王被封为诸侯,共经历5代君主(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自秦襄公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共经历31位君主(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桓

  • 秦国历史帝王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君王名在位年数在位年份1.秦嬴约40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2.秦侯10公元前857年公元前848年3.秦公伯3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45年4.秦仲23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5.秦庄公44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6.秦襄公12公元前777年秦昭襄王,赢则秦非子是帝喾后裔,其世祖大费辅

  • 秦始皇是公元前200年,中华5000年,现在是公元2018年,那3000年去哪里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朋友经常会听到中华历史5000年的说法,并因为中华民族拥有悠远的历史而产生一种自豪感。但有细心的朋友发现史册上真正记录的时间跨度好像并没有5000年那么长。而以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元纪年法来看,直到2018年(切合题目,现在已经2019年),也就是说公元后只有2000多年历史。再看公元

  • 秦朝历代国君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历代国君,如下所示:1、秦非子,嬴非。2、秦侯。3、秦公伯,嬴公伯。4、秦仲,嬴秦仲。5、秦庄公,嬴其。6、秦襄公,嬴秦开。7、秦文公。8、秦静公。9、秦宪公,嬴立。10、秦出子,嬴曼。11、秦武公,嬴说。12、秦德公,嬴嘉。13、秦宣公,嬴恬。14、秦成公,嬴载。15、秦穆公,嬴任好。16、秦

  • 秦国皇上顺序排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皇上,或者皇帝这个专用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正式使用的。秦国的皇上其实只有两位:秦始皇嬴政和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07年,秦国丞相赵高逼杀了秦二世胡亥,废除了秦国的帝号,立子婴为秦王。也就是说,子婴并不是皇上,只是秦王了。大家在历史上通常称子婴为“秦王子婴”,很少人称呼他为“秦三世”。秦王子婴后来被

  • 秦国君王顺序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共有37位君主.秦国君主列表1: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2:秦侯(前857-前848年在位)3: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4:秦仲(前845年前822)周宣王五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