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公吐哺应该被提倡吗?

周公吐哺应该被提倡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448 更新时间:2024/1/10 2:01:46

这天周公旦把儿子伯禽喊到身边,拉着他手说:娃儿啊!你爹我洗头常常三次临时拧干头发,吃饭常常三次吐出来,就是生怕怠慢了前来拜会的人才。

这就是周公吐哺的故事,周公旦的封地是鲁国,可是他必须要留在镐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于是他便让儿子伯禽前去鲁国赴任,伯禽也就是鲁国的第一代国君。周公之所以这么教育伯禽,其目的就是要伯禽善待人才,好好发展鲁国。

不过有些人对周公吐哺的事情,有些反感。他们认为,一来把吃的吐掉有点浪费粮食,二来临时拧干头发,披头散发地见人,对人才也没尊重到什么地步。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曹操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是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他从小就聪明机智,曾经用计谋使得叔叔和父亲之间产生隔阂,从此让叔叔不敢再管曹操的闲事。这一招反间计,估计就是跟王翦、陈平这帮人学来的。

在周公身上,曹操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说周公吐哺,曹操就表现得十分到位。当时曹操已经将汉献帝给接回过来了,他也成了大汉的丞相。

可是河北袁绍的实力比他强大,他一时间没办法对付。为此曹操不断招纳贤才,对人才是各种夸赞,而且倾听人才们的建议,以此收拢人心。

在官渡之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前来投靠曹操。当时曹操正在洗脚,一听说许攸来了,连忙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许攸了,这和周公吐哺,简直是异曲同工之妙。

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曹瞒传》

因为曹操如此礼贤下士,所以很多人才都愿意跟着曹操混,因此曹操这才成就了霸业,完成了北方的大一统。

来不及吃下饭还是来不及擦干头发?在古代礼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披头散发出去见人,自然是很没礼貌的,尤其是在周朝那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时代,周公头发没拧干就急着出去见人,这在人才看来或许有些失礼。

但是擦干头发的确要不少时间,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周公,毕竟等到他洗剪吹都搞完了,人才估计也跑了。可吃饭这件事就有点过分了。

周公得知人才来了,就把嘴里的那口吃的直接吐出来,这个我看完全没必要。毕竟一口吃的,怎么样在几秒之内也就能够吃下去了。

所以我觉得把吃的吐出来就没有必要的,当然了古代人在描写这方面故事的时候,总喜欢带点夸张。我认为周公就是小跑着出去,也可以先把饭咽下去。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史记》

至于曹操赤脚迎许攸,其实就深得了周公的真传。擦个脚穿个鞋能要几秒钟事情?顶天了半分钟就能搞定了,曹操非要赤脚跑出去,这就不合适了。

做给你看,让你感动。周公这头发没拧干就跑出来迎接人才,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那就是让你感动。这么来看,周公这头发是经常要洗,因为人才来的时候总能遇到周公在洗头发。

其实周公这么做,目的也就达到了。人才千里迢迢而来,周公如果像个大爷一样去接见人才,这本身就是对人才的一种不尊重。

为此周公出此下策,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才知道,自己对他们是十分尊重的。可能人才来了,周公没有洗头,也要把自己搞的披头散发,像是在洗头的样子。

人才赶着饭点来了,周公自己也就不吃饭了。可能看到人才的时候,还在掏牙缝,表示自己刚吐了一口饭,生怕迟见了人才。

曹操也是一样,要是曹操穿的体体面面前来见许攸,那许攸有什么可稀罕的呢?曹操光着脚出来,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这说明曹操心里着急啊,他急切地想要见到许攸,他认为许攸是个人才,所以不敢怠慢许攸。这么一来许攸这心里可就乐开花了。

周公吐哺值得提倡,尊重人才有利于集团发展。作为一名领导,学习周公吐哺的道理,那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了形式上是千变万化的,道理是一样的。

曹操不就琢磨出赤脚迎许攸这一招了么?可见周公吐哺深得历代公司老板们的青睐。只要是有想法成就大业的,那就铁定了要招揽人才。

刘备在赵云跟前愿意把阿斗给摔了,这也是周公吐哺的一种表现。他三顾茅庐,不愿意打扰诸葛亮睡午觉,也是一样。

应该。周公吐哺所体现的尊重、重视人才的理念,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

周公名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在灭商两年后去世,继承人周成王还是个待在襁褓中的婴儿。为了避免天下大乱,周公替代成王执掌大权。

在执政的7年里,周公奠定了周王朝800年的统治基础。《尚书》称他:“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忠心为君、尽心为国,不贪恋权力、勇于进退,勤政为民、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周公旦被视为臣子的楷模与典范,被后世广为传唱。围绕他也诞生了许多典故,“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就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而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鲁周公世家》: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

这是周公告诫自己的儿子伯禽时的话,意思是说,为了不错过人才,即使自己正在洗澡,一旦听说有人才来访,也会立即扎起头发、第一时间出门接待;如果正在吃饭,也会马上吐出嘴里的食物,收拾妥当接待来宾。“三”,则是指代词,是指一次沐浴、一顿饭往往会中断很多次。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不仅是周公辅政成功的秘诀,也是其后历代强盛王朝崛起的不二法门,战国初期魏文侯招贤纳士,秦国依靠外来人才迅速强大,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登台拜将,曹操光脚迎许攸,李世民推诚置腹接纳降将,执政前期的李隆基不拘一格用人才…可以说,对人才的态度如何,几乎决定了封建王朝的兴衰。

到了近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国家的重要性更是空前凸显,人才也因此成了各国争相抢夺的第一资源。我们都知道,作为新兴的移民国家,美国能经过短短一百多年成长为世界霸主,并牢牢把持这一宝座近一个世纪,第一诀窍就是人才。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这个世世代代美国人深信不疑的“美国梦”,也是美国成为世界人才聚集中心的关键所在。

能够招揽人才的因素很多元,其中,被重视、被优待的感觉,能够自由发挥所长的环境保障,能够亲手创造未来的期许,其实往往比单纯的待遇更具吸引力,甚至能够让很多人无视国籍、民族的顾虑,毫不犹豫的为他国服务。伍子胥、商鞅、张仪范雎,我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反戈一击的顶尖人才。

而在如今的美国,各族裔的一流科学家,共同支撑起了美国独步世界的技术实力;顶级芯片人才,多名出自我们国内的大学,这一新闻更是刺痛了无数国人的心。

客观而言,这些人才选择为美国服务,不全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待遇,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只需专注于所研究领域、无需在人际关系上投入过多精力,很大程度上对那些善于研究、不善于跟人打交道的科学家有着极大诱惑力。

我们不能总是到了危急时刻才想起“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目前的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人才的争夺从来没有如此重要。数千年文化的浸润、领先世界的基础智商水平,使我国具备了人才资源几乎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独特优势,只要拿出“周公吐脯”的人才观,相信我们的科技水平全面赶超西方、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妲己总是喂纣王吃葡萄,为何不喂别的水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纣王可能在新疆了,葡萄是新疆特产!哈哈!妲己喂纣王吃葡萄,人家那是方便相互亲密接触趁着喂葡萄的时候,妲己可以和纣王舌吻一下,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妲己人家是纣王的妃子,这也是二个人的生活情趣,证明妲己这是手段高明,会迷惑纣王,总说纣王昏庸无道,这有几个男人能抵挡住妲己的魅力,能做到坐怀不乱的,妲己喂

  • 我们农村老人说七夕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相会对话,你们那有什么故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七夕的牛郎织女是假的,但多半男女会借机开房是真的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偷到凡间嫁给人间牛郎,后惹怒了天帝,于是天帝将织女捉回天宫,并且允许他们每年农历的7月7日在鹊桥相会。放到现在,这是典型的、常见的异地恋。七夕偷听经历那个时候我还小,我奶奶就告诉我在七夕当

  • 古人有关诚信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曾子杀猪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

  • 秦始皇吃过葡萄吗?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之中很多细节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发现,秦始皇一统天下让中国进入了封建王朝,可能在艺术作品中我们看到秦始皇闲暇之余在食用葡萄,有人感觉艺术作品不尊重历史故有此问。秦始皇是否吃过葡萄,也许你会觉得这个问题可笑,但是这个简单的话题却能探究出历史之中很多让人疏忽史实,让我们知道关于中国秦汉时期与各民族之间的

  • 古人有哪些诚实守信的故事???急急急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曾子杀猪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出门赶集,儿子哭闹这也要去,曾子的妻子便哄他说回来杀猪给他吃儿子信以为真便不再闹了,妻子回来后看见曾子要杀猪连忙制止他。曾子说做父母的说话不算数,孩子就会学着欺骗。将将来怎么在世上立足呢。最终曾子还是把猪杀了一诺千金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

  • 谁有古代诚信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曾子杀猪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

  • 曹操爱才的故事两则?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一、袁绍手下干事的陈琳,在一篇檄文里将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而曹操知道他有才,所以在打败袁绍以后也没有杀他,而是收为己用;二、曹操听说许攸到来,大喜过望,“跣足而出”(没穿鞋子,赤着脚),抚掌而笑,“子远(许攸字子远)你来了,‘吾事济矣’”,然后把许攸请到军帐里坐下。1、曹操曾经发布《求贤

  • 古代诚实守信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出自:得黄金百,不如的季布一诺。古时候有个人叫季布,季布这个人非常的重守信诺,当地百姓都非常的敬重他,纷纷说: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所以这个成语因此而来,具体情况楼主可以去百度一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 窦姓在汉朝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问的好,窦是整个汉朝除刘姓之外的第一大姓。从西汉到东汉,都有不少窦氏家族的人在朝中担任大官。窦太后是汉文帝的老婆,汉武帝的奶奶。自汉武帝朝代起,窦氏就作为外戚在朝中任官。窦婴:窦太后的侄子,大将军,魏其侯。窦融:西汉末年的诸侯之一,因佐光武中兴,官至大司空,其时窦家一门,一公,两侯,三驸马,

  • 历史上有个靠抓阄当上皇帝的牛倌,他建立的政权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王莽建立的新朝被推翻之后,中华大地上陷入了新一轮的动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在此期间几大势力轮番崛起,最终光武帝刘秀一统天下,建立东汉政权。而在这个混乱的时期,有一个荒诞的政权曾短暂存在了两年,这就是建始政权(也有一种说法是建世政权)。而这个政权唯一的皇帝就是靠抓阄方式当上皇帝的牛倌,他就是刘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