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爱才的故事两则?

曹操爱才的故事两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85 更新时间:2024/1/8 14:12:11

一、袁绍手下干事的陈琳,在一篇檄文里将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而曹操知道他有才,所以在打败袁绍以后也没有杀他,而是收为己用;

二、曹操听说许攸到来,大喜过望,“跣足而出”(没穿鞋子,赤着脚),抚掌而笑,“子远(许攸字子远)你来了,‘吾事济矣’”,然后把许攸请到军帐里坐下。

1、曹操曾经发布《求贤令》,招纳贤才,唯才是举。2、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听说许攸来投奔,光着脚跑出来迎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话出自曹操的《短歌行》,说的是周公旦辅佐周成王的故事。西周初期,周武王伐纣成功以后天下并没有完全归于周家,周武王一直担心商纣的残余势力会威胁自己的江山,但周武王最终没能解决这个心结而去世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周成王。当时周成王还年幼,周公旦作为成王的叔叔,武王的弟弟,承担起了辅佐成王的重任。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旦在辅佐成王的时候尽心尽责,为了招纳天下的贤才,他吃饭的时候只要有贤人来求见,马上就把饭吐回碗里,放下碗去接见贤人,吃一次饭都要停三次;洗头的时候有贤人来见也要停下来去接见,洗一次头要停三次。这个故事说的是周公旦求贤若渴,对天下贤士都以礼相待。曹操这样评价周公,他自己也确实做到了如此。《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镜头是曹操接见许攸的时候赤脚相迎,也体现了曹操对贤人的渴望和尊重。

周公旦辅助周成王成就了西周的强盛,平定诸侯叛乱,营造洛邑作为周国的“备用国都”,为东周四百多年的基业提前做了准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是周公对贤才的态度,也反映了周公为周家皇朝鞠躬尽瘁的付出。

周公原名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之弟,曾经两次辅佐武王伐纣,因其封地在周,爵位是上公爵,所以历史称其为周公。

文王在世之时,周公十分忠厚仁爱孝顺,到武王即位之时也是一直协助姬发处理事物,在灭商之后第二年武王去世,成王年幼,周公不得已登位处理国政,有人便造谣说周公想要对成王不利,想要自己做皇帝。然后周公就对太公望(也就是姜子牙)还有召公说,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

当时西周初立,天下还是十分不稳地,周公和召公决定分陕而治,这个陕便是陕原,在今河南陕县,周公负责管理陕之东,集中精力对付殷商遗民管理新得领土。而召公负责管理陕之西(这便是陕西名字最早的来源了),发展黄河中游的农业,稳固西周的后方。

所以周公对于西周乃至天下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在西周初年灭掉反叛的奄国(在今天山东曲阜)之后,自己长子伯禽被分封到了此地,建立鲁国。伯禽临行前周公对他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周公礼贤之心若此,吃饭也经常吐掉咀嚼的食物去迎客。也正是这样周公最终才得到了天下人的敬佩之心,也对西周的安定起了极大的作用。

周公奠定了西周的基本制度,制作礼乐传世,而孔子认为春秋之乱便是礼乐崩坏,一直寻求重建礼乐礼制的办法,也一直希望有人能如同周公一般使得天下归心。孔子对于周公的推崇是无以复加的,乃至儒家对于圣人之定位便是以周公为标准的,乃至对周公的行为做出了细化,比如忠孝仁义礼智信,比如如何对待兄弟,如何对待子侄后辈,而他也相当于一个楷模,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中国。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诚实守信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出自:得黄金百,不如的季布一诺。古时候有个人叫季布,季布这个人非常的重守信诺,当地百姓都非常的敬重他,纷纷说: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所以这个成语因此而来,具体情况楼主可以去百度一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 窦姓在汉朝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问的好,窦是整个汉朝除刘姓之外的第一大姓。从西汉到东汉,都有不少窦氏家族的人在朝中担任大官。窦太后是汉文帝的老婆,汉武帝的奶奶。自汉武帝朝代起,窦氏就作为外戚在朝中任官。窦婴:窦太后的侄子,大将军,魏其侯。窦融:西汉末年的诸侯之一,因佐光武中兴,官至大司空,其时窦家一门,一公,两侯,三驸马,

  • 历史上有个靠抓阄当上皇帝的牛倌,他建立的政权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王莽建立的新朝被推翻之后,中华大地上陷入了新一轮的动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在此期间几大势力轮番崛起,最终光武帝刘秀一统天下,建立东汉政权。而在这个混乱的时期,有一个荒诞的政权曾短暂存在了两年,这就是建始政权(也有一种说法是建世政权)。而这个政权唯一的皇帝就是靠抓阄方式当上皇帝的牛倌,他就是刘盆子

  • 诸葛亮出师表中举荐贤才无一走眼,为何却看走眼了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出师表中举荐贤才无一走眼,为何看走眼了马谡?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即“马氏五常"之一,三国时期蜀汉战略家、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征南丞相大兴师抗天兵蛮王初受执……正行军之次,忽报天子差使命至。孔明请入中军,但见一人素袍

  • 如何看待“秦孝公的招贤纳士”?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可以这么说秦孝公的招贤纳士是秦国强大的最重要的一次机遇,带给秦国的是脱胎换骨的一次改变,当然招贤纳士只是表面的作用,最根本的作用还是秦孝公这个人,以及他对变法图强的执着和不惜一切代价,商鞅这个人本事大吗?当然大,但是只有秦国,秦孝公手上,能使他发光,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君主手里,他最后都只有

  • 有没有关于古人诚信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诚信的故事五则1.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

  • 古代的那些皇帝有没有传说中的3000个妃子?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没有。皇帝的妻子包括皇后、贵妃、妃子、昭仪、才人、美人等,总数可能达数十人,多一点的上百人。如果地位太低的宫女就不算在其中了。其中皇后固定一人,贵妃一般也是一人(地位稍微低于皇后),妃子2至6人,这些都是有皇家礼仪规定的,即使皇帝也不能乱册封。如昭仪、才人、美人等人数就会多一点,

  • 请问古代有什么名人事迹是和诚实守信有关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

  • 为什么古代总有昏君蒙上眼睛抓妃子取乐的情节?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没错,这种情节确实经常出现在古装剧中,那些妃子一个个花枝招展,咯咯笑着假装躲却又盼着投怀送抱,而昏君则如同“四圣试禅心”中的猪八戒撞天婚一样,蒙着眼睛乱追乱抓,而被抓到的那位装作扭扭捏捏不想被抓到,实则却巴不得抓到的自己。为何这样,这不就成了“犯规”了吗?要说这个“犯规”是有极大好处的,万一昏君心中

  • 古代妃嫔爱上侍卫会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我曾看过一则史例,一个侍卫调戏了皇帝的嫔妃,被皇帝发现并看见了,这事发生在一个晚上,突然灯被风吹灭了。嫔妃很美,趁无光,待卫调戏了嫔妃,但皇帝看到后,装做没看见,第二天,仅把嫔妃下嫁给侍卫做老婆。这个待卫认为自己必死,没想到仅娶了嫔妃作老婆,从此侍卫死心坍地忠于君,后来为保君,不惜命。此皇帝,明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