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得位不正的皇帝大多评价不高,即使是如李世民和朱棣这样的一代雄主,依旧饱受争议。不过郭威似乎是一个例外,尽管他是通过残酷屠杀和篡位才登基为帝,但世人却对他高度评价,称颂他是一代明君。
其实,郭威成为皇帝的过程,和赵匡胤很像,许多人甚至说赵匡胤就是学的郭威。郭威本是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心腹大将,刘知远去世以前,将郭威选为顾命大臣,嘱咐他辅佐少帝刘承。刘承继位以后不久,就发生大规模叛乱,郭威带兵平叛,战功赫赫。
郭威对刘承忠心耿耿,可是刘承却担心郭威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一直想除掉他。刘承先是让郭威镇守边疆,随后又派人暗杀郭威,郭威最终忍无可忍,举兵造反。在两人交战过程当中,郭威在京城里的全部家属都被残忍杀掉,这其中包括他还在襁褓里的儿子。郭威带兵攻入京城,最终经过一场政变,夺得帝位,正式称帝,国号大周。
郭威称帝以后,立刻进行改革,开始革除唐末以后留下的政治弊端。郭威是一位武将,但他尊敬文人,重用有才德的文臣,一改人们对于武将执政的恶劣印象。郭威上位以后,诚恳的对大臣们说道:“朕生长于军旅之中,不懂得学问,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文武官员有利国利民良策的就直接上书言事,千万不要只写一些粉饰太平的无用话。”
郭威出身贫苦,对于老百姓的艰苦有深切体会,他曾对对宰相王峻说道:“我是个穷苦人,得幸为帝,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郭威上位以后,不断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减轻刑罚。为避免奢侈,郭威力行节俭,并自己带头俭省,他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珍宝,并把宫中人们进贡的珍玩宝器当众打碎,说:“凡为帝王,安用此!”郭威的举动并非只是作秀,他一生都非常节俭。郭威去世以前,嘱咐柴荣,说自己的陵墓葬礼一切从简,用纸衣瓦棺即可,不要惊动百姓,避免劳财伤民。这样节俭的皇帝,在整个世界上都是极为少见的。
后周太祖郭威
而且,郭威公私分明,重视才德。古代帝王最忌讳没有子嗣,但郭威在妻子去世,子嗣凋零以后,却没有忙于娶妻生子,传承香火。在当时,郭威有一个亲外甥叫李重进,和郭威关系很亲密,但郭威深知柴荣能力出众,于是将皇位传给柴荣。事实证明柴荣的选择没有错,柴荣的确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上位以后励精图治,让后周国力大增,奠定了赵匡胤统一天下的基础。
郭威在位仅仅三年,就因病去世,但这三年间,他改革朝政,革除弊政;减轻赋税,体恤百姓;善待功臣,宽怀仁厚。郭威淡泊名利,性格豪爽,感情专一,生活简朴,下葬时甚至只有纸衣瓦棺,这样的皇帝,这样的豪杰,实在令人钦佩,说他是一代明君,名副其实。
明君跟何时称帝,娶几个寡妇等都没多大关系。明君最直接的标准就是看他一生的政绩如何。
郭威是今天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起初他只是后汉的一位臣子,为后汉立下汗马功劳,被拜为邺都留守、枢密使。其实郭威本来没打算造反,他后来之所以黄袍加身多半是后汉隐帝刘承逼的。
刘承即位后,不愿受老臣的牵制,于是派人暗杀郭威,并且杀了他们妻儿最终激起了郭威的反叛。950年郭威起兵推翻了后汉次年建立后周。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不断,政治和经济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破坏。在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郭威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在郭威的精心治理下,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开始趋向统一,并且初现国富民强的迹象。郭威在位时的努力,为后周世宗以及后来赵匡胤的事业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威不仅有军事和政治才能,他在感情方面也相当专一。郭威的妻子去世后他不再另娶皇后,并且去世后把帝位传给了跟他毫无血缘关系的柴荣。
不过柴荣也的确有才,这一点历史已经证明,郭威的选择是对的。综合郭威的一生来看,他算得上是一位明君。他生于乱世长于行伍,上位后能把中国社会带向好转,这就是一代明君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