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谁有原文和翻译啊?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谁有原文和翻译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6 更新时间:2024/1/18 17:14:17

《察今》

【原

上胡不法先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捐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译文】

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今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后人无从取法它。先王的法今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即使人们没有增减它,也还是无从职法它的。

【原文】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已亦人也。故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译文】

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过去的)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的条文)一同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能取法它。因此要抛弃先王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呢?那就是从人出发,自己本来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推知古代。古代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所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鱼鳖已经潜伏了。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里的味道,全鼎中调味的好坏。

【原文】

荆人欲袭,使人先表水。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人,军惊而坏都舍。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译文】

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水里设立标记。水突然上涨上,楚国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可是)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水,这是他们为什么惨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象这种情况。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

【原文】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译文】

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通,混乱和不合时宜都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不同了,时代改变了,改变法令制度是应该的。比如好的医生,病症千变万化,下药也要千变万化。病症变了而药不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短命鬼了。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据法令制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统治过天下的七十一位帝王,他们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而是时代形势不一样了。所以说:好剑只要求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镆铘;好马只要求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骥骜。完成功名,这才是古代帝王追求的目标啊。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神话故事 文言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

  • 17年提了264条建议,魏徵是如何让李世民听进意见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与魏征被称为一对千古君臣。尤其被后来的文臣士大夫刻意美化。不是魏征才能特殊比皇帝高明,而是他遇上了心胸宽广的明君。李世民心怀天下,重用魏征,是极具“统战”谋略的高明之举。魏征是太子李建民的谋臣,早就建议太子要提前动手除掉秦王李世民。魏征被李世民俘虏,不杀点泄愤已属意外。但李世民居然不顾部下一致

  • 两则神话故事(古文)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出处:《山海经北山经》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

  •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请问哪首文言文里有(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策·燕策一》关于“千金市骨”的典故原文: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注释:①

  • 我要写一篇关于历代帝王的书籍,各位有什么意见,请指教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正版《话说历代帝王》古代历史全四册精装版/黄山书社《代帝王》《说唐》(下)《法界源流》《帝王的隐秘》《帝王之死》〈诗人帝王〉邦称呼自己的父亲太上皇为“大人”太上皇的间接称呼为“上皇”。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冶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称万岁,大笑为乐

  • ...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段句及这个文言文的寓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翻译古代的君王中,有用千金来求取千里马的人,但是寻了三年也没得到,近伺的臣子对君主说:请让我去寻找千里马

  • 朱元璋的道德品质怎么样?他身上拥有中国传统美德吗?这些美德对他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淹死小明王,不忠。残杀功臣,不义。重启人殉,不仁。免死金牌不免死,无信。朱元璋不忠,不义,不仁,无信,小人一个。朱元璋自於百姓最低,苦了他一民民的良品德。故大明初期,老百姓得到了好的休生息。他生性痛官吏,治官不手…………至於暴屠功臣,那是另一。《程门立雪》、《子贡尊师》、《陆佃千里求师》、《魏照尊师

  • 古代委婉劝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在坚持工作之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梅兰芳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梅兰芳魏征的故事(一)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

  • 古时能让君主听从自己建议的君子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贞观十三年五月,魏徵乘李世民诏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上bai奏《十渐不克终疏》。疏中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du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终十渐,批评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李世民看

  • 中国古代宽容的人物事迹,你知道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宽容的人物事迹有很多,这些人物的宽容大度,品德高尚,千古流传。正因为他们有着优秀的品质,才得以建功立业。历史上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早期在外面的四处游历,一事无成。回到家里,狼狈不堪,衣着破旧,极度的落魄。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看他这副模样,置至不理,冷脸冷落。妻子看都不看他一眼,认为他是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