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陆氏名人都有谁?
陆陇其:平湖人,清代著名学者,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反对王守仁的“致良说”,以“居敬穷理”为主。
陆心源:浙江吴兴人,清代藏书家,他收藏了两百本宋朝的珍善本书,因藏书扬名于天下。著有《潜园总集》。
陆广:元代著名画家,吴人。
陆游:山阴人,南宋时著名的诗人。曾在朝廷任官,在政治上坚决抗金,主张充实军备。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变。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诗歌,现存的有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生活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风格浑雄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均为传世名作。
陆羽:复州竟陵人,唐代著名的茶道专家,为人诙谐风趣,闭门著述,不愿为官,一度靠做零工维持生计,与女词人李季兰友谊颇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人称“茶神”。
陆贾:西汉著名政治家、辞赋家,他自从汉高祖定天下以后,常作为说客出使诸侯。力主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胜”,并辅以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对汉初政治曾起过较大影响。
陆逊:三国吴国名将,善谋略,出谋击败关羽,后水攻大败刘备,因战功显赫而官至丞相。
陆抗:三国吴国名将,陆逊儿子。
陆机:西晋著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河北大都督,后被司马颖所杀,著有《陆士衡集》。
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清河内史,与陆机并称“二陆”,著有《陆士龙集》。
陆俟: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名将,五百壮士镇长安,平定了安定卢水刘超等聚党万余叛军。又在剿灭盖吴之时,战功赫赫。
陆龟蒙: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末叶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皮日休并称“皮陆”。
陆皓东:(1867-1895)清末广东香山人,原名中桂,字献香。初于上海学习电报技术,历充电报翻译生、领班。光绪二十年随孙中山赴天津上书李鸿章。后南下武汉,观察长江流域形势。次年,与孙中山组香港兴中会机关,谋于广州起义。因遭告密被捕,不屈遇害。
陆德明:(约550-630)唐苏州吴人,名元朗,以字显。善言玄理,通晓经学。历仕陈、隋,为国子助教。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拜国子博士。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采诸儒训诂,辨正异同,考镜源流,撰成《经典释文》,开唐人义疏先河》。
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汉族,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陆子”。
真正的南宋历史上是否有郭靖这一人
编辑本段历史上的郭靖
金庸的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中描写了成吉思汗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的故事。在书中,郭靖随蒙古军队出征,黄蓉暗中协助他用《武穆遗书》屡次化险为夷,最终帮蒙古大军攻破花剌子模都城撒麻尔干(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郭靖用所得赏赐做交换,救了城中百姓性命。小说刻画出了一个光辉的大侠形象,也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蒙古大军西征图。这是真实的历史还是金庸大师的虚构?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西征的真实情况又如何呢?历史人物郭靖
其实,金庸在小说中所铺陈的大背景在历史中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在这个大背景中又加入武侠这一鲜活的元素,使得整个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惟妙惟肖、有血有肉。杀害蒙古商队,处死蒙古使节,花剌子模激怒成吉思汗。13世纪初,在成吉思汗的统治下,蒙古部族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先后攻灭了草原上的多个部落。1218年,成吉思汗灭掉西辽,蒙古帝国开始与中亚国家花剌子模接壤。花剌子模人以经商著称于世。蒙古帝国兴起后,大批花剌子模商人来到蒙古,通过与蒙古人的贸易,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由于花剌子模商人贩卖来的珍稀商品引起了蒙古贵族们的强烈兴趣,成吉思汗曾专门降旨,命令在商路沿途设立驿站,保护花剌子模商人的活动,双方逐渐建立起了密切的贸易关系。此后,成吉思汗又命令蒙古诸王、贵族、高级将领、后妃们各自挑选两三名亲信,组成一支庞大的蒙古商队,前往花剌子模进行贸易。这支蒙古商队的规模很大,有四百多人和500头骆驼,携带有黄金、白银、丝绸、驼毛织品、海狸毛皮和黑豹皮等贵重商品。当蒙古商队行至花剌子模边境的讹答剌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时,该城守将对蒙古商队的金银财物起了贪心,他先是诬蔑蒙古商队是间谍,随后又杀害了商队的全部成员,洗劫了他们携带的财物。商队遇害的消息传来后,成吉思汗立即派专使前往花剌子模交涉,要求交出凶手。花剌子模王摩诃末不但拒绝了成吉思汗的要求,还下令杀害了成吉思汗派来交涉的使者。成吉思汗闻讯后十分愤怒,决心用战争来惩罚花剌子模,为商队报仇。成吉思汗率军亲征,杀人元凶终被惩处1219年秋,成吉思汗率20万蒙古大军出征花剌子模。花剌子模虽然拥有40万军队,又有精良的武器、充足的物资储备和坚固的城池,但军心涣散,战斗力不强。蒙古军队首先围攻讹答剌城,不断向城里发射石块、火箭、毒箭。但讹答剌城墙高大坚固,守军据险坚守,蒙古军队一时难以攻破。于是,成吉思汗留下儿子察合台、窝阔台继续攻城,自己则亲率主力进攻花剌子模军事重镇不花剌。1220年2月,成吉思汗到达不花剌,蒙古大军从三面包围了城市。随着成吉思汗一声令下,蒙古大军阵中炮石纷飞,成排的火箭射入城中。围攻三天之后,守城的将领看到蒙古军队骁勇善战,攻城很是凶猛,担心城被攻破,趁着夜色率2万士兵突围。成吉思汗立刻派骑兵追击敌军,彻底歼灭了这支溃逃的军队。次日,不花剌城宣告投降。为了报复抵抗过蒙古大军的不花剌军民和为战死的将士复仇,蒙古军队在掠取了不花剌的所有财物后,将这座美丽的城市付之一炬。不久,察合台、窝阔台也攻下讹答剌,他们抓到了下令杀害蒙古商队的花剌子模将领,用酷刑处死了他,又在城里大肆杀戮,替被杀的商队报了仇。追击花剌子模国王,蒙古大军横扫俄罗斯、乌克兰随后,成吉思汗开始进攻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麻尔干。为了抵抗成吉思汗,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增修了工程浩大的壁垒,调集了十几万波斯和突厥士兵协助守城,还找来20只战象助威。面对围城的蒙古军队,花剌子模军曾发动过几次反击,并出动了战象,但是战象却被蒙古军队的火器所惊,掉头冲入花剌子模军中,结果花剌子模在首战中惨败。初战失利后,花剌子模的士气开始瓦解,城中士兵纷纷携眷属及辎重出降,贵族和僧侣也潜入成吉思汗军营中商洽投降条件,并在得到蒙古人的承诺后开城投降。蒙古大军进入撤麻尔干后才发现,摩诃末早已逃走,成吉思汗于是派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率军队前去追击。摩诃末不停地逃跑,最后逃到里海的一个小岛上躲了起来,侥幸逃过了蒙古人的追捕,但受到极度惊吓的摩诃末也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不久后就病死在这座孤岛上。具有戏剧意味的是,追击摩诃末的蒙古军队并没有得知他的死讯,为了捉拿摩诃末,这支蒙古军队从里海南边攻入波斯和南高加索地区,此后又越过高加索山,横扫钦察草原、俄罗斯平原南部及乌克兰地区。摩诃末死后,他的儿子扎兰丁纠集了一些残兵败将,企图继续抗击蒙古大军。1221年,蒙古军队在印度河畔与扎兰丁的部队展开了决战。灵活机动的蒙古铁骑再次显示出强大的威力,花剌子模的军队被彻底击溃,扎兰丁逃入印度。1223年,成吉思汗率主力部队东返。由哲别、速不台统领的部队也在击败了斡罗思(俄罗斯)诸国王公与钦察人的联军后退兵,大军渡过伏尔加河,经由里海、咸海以北与成吉思汗会师,一同回到蒙古,第一次西征取得胜利。历史上的郭靖与成吉思汗无关,因不肯降金投江自尽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所描写的成吉思汗西征的宏大场面,有相当部分符合史实。但小说中关于郭靖和黄蓉的内容,则大部分出于虚构。据考察,历史上的确有郭靖这个人。据《宋史·忠义传四·郭靖》记载:郭靖是四川嘉陵江地区一个地方土豪的护卫队首领。1207年,当地宋朝官员吴曦投降了金国,郭靖和当地百姓却不愿降金,于是舍弃田地房屋,带着老人和孩子,顺着嘉陵江迁徙。吴曦派出军队阻拦,想把这些百姓赶回家。郭靖对此悲愤异常,他对弟弟郭端说:“我们家世代都是大宋的子民。自从金人入侵我边界,我兄弟二人不能以死报国,反而避难入关。现在又被吴曦驱赶回去,我不想舍弃汉人的衣冠。我宁愿死在这里,做赵氏王朝的鬼。”于是投江自杀。郭靖大义凛然的形象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倒是如出一辙,只是这个侠义人物死得太早,在他死后十几年,成吉思汗才率军西征。因此,真的郭靖并不像金庸笔下的郭靖那样风光八面,在蒙古大军西征中立下的汗马功劳更是子虚乌有。至于黄蓉则完全是虚构的,是金庸为了演绎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而塑造的一个鲜活人物。郭侃应当是金庸创作的郭靖原型之一,郭靖在蒙古那段金刀驸马的经历,基本上跟郭侃是重合的。郭侃(?~公元1277年?),字仲和,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县)出身。公元1252年跟随夫拉可汗远征西方,独自在西亚屡破伊斯兰军队百二十余城、破十字军百八十余城,讨伐了诸多国家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甚至还曾与阿拉伯及法兰克等作战,为其征服之地的人们所畏惧,乃至对手惊呼“东天将军,神人也”。除了向即位的元世祖献策建国号与置国都之外,也曾进言制压南宋之事。累积战功而达万户之位,并因制压江南之功而被任命为海宁知州,于在职一年余之后去世。有子二人,长子秉仁、次子秉义。著名族人有郭守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