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对曹操如何评价?

对曹操如何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576 更新时间:2024/2/15 7:44:17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历史上的曹操是位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由于家庭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决定他成就了一番事业。

作为政治家,他认识到了封建皇帝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理解、关心(起码是想到了)人民的疾苦,发展生产,照顾人民生活疾苦和发展教育。

作为军事家,他在处于劣势的形势下而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是以少胜多的一例著名的例子。

作为文学家,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称为“三曹”。“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又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拓者。他一方面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之局面;另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8)”曹操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著名,内容多为描写亲身经历的战争生活。

乱世出英雄,曹操乃一代英豪(绝非尊刘贬曹的罗贯中所描绘之枭雄)。当时群雄逐鹿,只有强者方可领导群雄,曹操文武全才,对我国当时的政治、文化、农业的发展都做出巨大贡献!古今少有!

“明略最优”、“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传》,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武帝纪》陈寿)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王沈《魏书》)

乱世枭雄!!也是大文学家,诗人。。

曹操生性多疑,但也不可否认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能征善战,更审时度世,携天子以令诸侯,掌握着当时最大是实力。。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郡人也。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其父嵩,本姓夏侯氏,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名姓曹。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以上为《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介绍。后人给与他的评价是,东汉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由此,我不禁联想起另外的一位人物,毛泽东。他们均为文学,政治,军事的风流人物。然而,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均知道,曹操奸雄也。而另一位三国人物,刘备世之枭雄也。为还曹操一个清白,我决定撰写此文。

首先,曹操有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因此,我想先正其名。观当时之事,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先者董卓尽起西凉之兵,得诏入京,平定十常侍之乱,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优势。彼时之董卓,权倾朝野,意气风发,然终死于三姓家奴之手。本以吕布之勇,兵戈之利,是可以一统天下的。却终中王允之美女连环计,然为一貂禅而身首两异,为天下笑!再看曹公,下邳城下擒吕布,白门楼吕布殒命。而当时献计杀吕布者,刘备也。诚然,吕布贪财好色,毫无信义可言,但辕门射戟解其兵血之灾亦有恩于其。而刘备反制其于死地,可能与吕布夺徐州有密切关系,可见此人心胸之狭窄,趁他人之威。据本人推断,当时曹操很想留吕布之性命,正如后来留关云长,由此观之,曹操很惜才。正如当时曹操不杀张辽,接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谏相吻合。曹操为何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实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不谋而合的。无论是中国的古代还是现代,在中国的民众心灵的深处总是存有正统的观念。汉高祖斩蛇起义,灭秦而立西汉,不也是”造反“吗?对于愚昧的平民百姓是不会去想的。社会要发展,都是有道灭无道,这是颠仆不破的历史规律。当然,我现在的观点是现代人的观点,古人是有时代局限性的,罗贯中当然也摆脱不了,我们是不能强求他们,但是,生于现代的人们就不能人云亦云了。因此,每当我听到现在的人们在谈论曹操时总是将罗贯中的观点直接搬用过来,真是可悲。人之为人,主要的原因是人有自己健全的大脑,能够有自己的为人处世的准则,能够明辨是非,否则和牲畜无异!

其次,曹操移驾幸许都之时,虽位居诸侯之列,但并没有取得霸主之地位,当时的局势,西凉仍有董卓的余党郭汜,河北有袁氏兄弟,江东有孙策,荆州有刘表,西蜀有刘漳,汉中有张鲁。充其量曹操只是一个小小的军阀。但是他能先灭吕布,再灭袁氏兄弟,平刘表,定辽东,一举平定北方,建立一统天下的基础。此为曹操能扑捉机会,相时而动也。深明乱世造英雄之理也。再看刘备,虽被汉献帝尊称为皇叔,实为贩履织席之村夫,虽有刘氏之血统却无韬略,东投西靠,是为暗中取利也;曹有上将千员,其虽有关张赵马诸猛将,然较之于曹公实在太少,究其原因个人之魅力所致也。刘备虽有三顾茅庐之故事,曹公却有跣足迎许攸之美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只有胸怀坦荡,立志高远之人方能明白其中之道理。曹操能以七万之兵破袁绍之七十万之众,足以显示其军事才能,同时也强烈的对比了袁绍和曹操的人格魅力。袁绍,优柔寡断,刚愎自用,不能接受许攸等人的建议,终致身首两异;曹操,既有自己的主见,劫乌巢坚决而果断,善与把握时机,也广开言路,有当世之名士郭嘉等鼎力相助。官渡之战,虽为军阀之间的混战,但曹公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实为有运筹帷幄之能也。本初虽世列三公,然兄弟不和,谋略不足,魅力有限而灭族。因此,曹操可以称为三国时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四川的传统民俗文化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四川的传统民俗文化有哪些四川的传统民俗文化有哪些,四川文化的传承是非常久远的,很多民族都在四川这一片美丽的地方繁衍生息,所以具有很多种的文化特色,下面为大家分享四川的传统民俗文化有哪些。四川的传统民俗文化有哪些11、祭杜主相传,蜀国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归隐西山后化为杜鹃。杜鹃为提醒人们不忘农时而号

  • 姓氏吴在历史中有多久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吴姓人物早在炎帝、黄帝(公元前2697-前2599年)时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吴权的,他的后代是我国乐曲的发明者。有。山东海阳虎头湾人,吴姓族长,育一女,无子嗣,生于一八八四,卒于一九四二,吴乾坤。王奎荣饰演的吴乾坤是《大秧歌》里面的一个人物,吴乾坤原本是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很深的人,也做了很多错事

  • 中国古代有关诚信的小故事有哪些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1.古代诚信故事:诚实守信小张良张良,汉代人,从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约定的好孩子。有一天,张良悠闲地在桥上散步。有位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草鞋丢到桥下,并且看着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老,就到桥下取回鞋子,递给他。老人坐在桥头,眼皮也不

  • 七年级渔夫和魔鬼的故事续写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多年以后渔夫的女儿到河边洗衣服时,又挠起了那个瓶子,打开了瓶盖,后来女儿与魔鬼对上眼了,互相一见钟情,两个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一个叫法海的佛教工作者,没有放过已经从良的魔鬼,把他压在了五指山下,一直到五百年后,魔鬼才从山中逃出………然后你自己编吧,渔夫上当了呗,魔鬼的话都能信吗,从前有

  • 历史上不辱使命的人物及对其事件的简短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苏武牧羊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

  • 读《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有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读《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有感1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里有许多历史故事,我被书本上的其中一个故事吸引住了,那就是《屈原投江》。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屈原是楚王的大臣。因他受楚王的重用,引起公子兰等人的妒嫉,他们在楚王面前挑拨,令楚王逐渐疏远屈原,最后还将他放逐。屈原满怀

  • 三国演义之张良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之张良生平介绍?三国演义之张良生平没有介绍,就是汉献帝刘协在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向刘备介绍了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对汉朝的巨大贡献。作为张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这三位人物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汉马功劳,值得后世赞颂。

  • 秦国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前238年)是我国战国末期秦国人物。他受相邦吕不韦之托为伪宦官入宫,与秦始皇帝母亲太后赵姬私通,因而倍加宠信,并受封为长信侯。封侯之后,以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南)为其住地,以河西太原郡为其封地,所得赏赐丰厚异常,雍城的一应事情决于,宫中事无大小也均决于他,家中童仆宾客多至数千人,投奔求官求仕的宾

  • 从古到今陆氏名人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陆陇其:平湖人,清代著名学者,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反对王守仁的“致良说”,以“居敬穷理”为主。陆心源:浙江吴兴人,清代藏书家,他收藏了两百本宋朝的珍善本书,因藏书扬名于天下。著有《潜园总集》。陆广:元代著名画家,吴人。陆游:山阴人,南宋时著名的诗人。曾在朝廷任官,在政治上坚决抗金,主张充

  • 诸葛亮是不是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当然是历史人物,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年少时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躬耕垄亩,善计谋,通兵法,留心世事。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