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凤姐正德皇帝的故事 正德 李凤姐

李凤姐正德皇帝的故事 正德 李凤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77 更新时间:2024/1/27 23:06:13

正德皇帝与李凤姐电视剧叫什么名字呀?

正德皇帝与李凤姐电视剧有:

电视剧《金装四大才子》向海岚饰演李凤姐

电视剧《机灵小不懂》薛佳凝饰演李凤姐

电视剧《江山美人》张玉饰演李凤姐

电视剧《正德演义》陶飞霏饰演李凤姐原型刘良女

电视剧《大内群英续集》容惠雯饰演李凤姐

电视剧《凤临阁》杨恭如饰演李凤姐

李凤姐

(约1500年1518年),亦称李凤,明代安徽大同梅龙镇人(即今安徽池州市省道321铜陵段),大同第一美女。

相传明朝正德皇帝微服私访至梅龙,奇遇才女李凤姐,演出了游龙戏凤的一段佳话。在古代,皇帝被称作真龙天子,人们就改“梅埂”为“梅龙”,延用至今。民国12年(1923年),筑大同圩,堤埂穿过梅龙,又称“梅埂”。

早年父母双亡,李凤姐与哥哥李龙相依为命。明正德八年(1513年),李凤姐与哥哥李龙在大同城内开凤临阁酒馆。

正德十三年(1518年),明武宗朱厚照出游山西大同。他看中了李凤姐,便杀了李的丈夫王龙,强将李凤姐占为已有,并准备将她带回北京封为妃子。

李凤姐十分思念自己的恩爱丈夫,当返京至西山时,她突然身亡,是病故还是自杀而亡,说法不一。李凤姐死后被弃葬于路旁,后来其坟头长出的花草均为白色,人们同情李凤姐的不幸遭遇,认为这是她保持“清白”,拒受“皇恩”之志的表现,遂称“白凤冢”。

正德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男,汉族,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明孝宗朱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年号正德。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即位不久,便信用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马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时称之为“八党”。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而刘瑾则日益诱导武宗戏玩娱乐。在西华门别筑宫殿,造密室于两厢,称为“豹房”、“新宅”,每日游乐其中。皇帝的荒嬉无度、宦官的恣意枉为,致使原已危机四伏的社会经济不断恶化,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刘瑾伏诛后,武宗日益宠信江彬。在江彬的诱导下,武宗屡屡出巡。正德十二年八月至十四年二月,武宗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连四次出巡。在位期间因荒疏朝政,导致宗室安化王朱、宁王朱宸濠先后起兵夺位。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正德皇帝的老师?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成都府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明朝中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

杨廷和年少成名,十二岁时乡试中举,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岁时中进士,授翰林检讨。明孝宗时为皇太子朱厚照讲读。

正德二年(1507年)入阁,拜东阁大学士,专典诰敕。刘瑾诛后拜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首辅。武宗崩后,杨廷和计除平虏伯江彬,立武宗从弟朱厚(明世宗)继位。在朱厚未至京师时,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内外称赞,加左柱国。

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嘉靖七年(1528年),被削职为民。杨廷和善书,笔法工整。曾参与编修《明宪宗实录》《明孝宗实录》《明武宗实录》《大明会典》,有《杨文忠公三录》传世。

嘉靖八年(1529年)卒于新都,年七十一。明穆宗时复官,追赠太保,谥号“文忠”。

正德皇帝的母亲?

明孝宗张皇后(1470年-1541年),北直隶河间府兴济县(今河北省沧县),曾祖张迪,祖张绶,父张峦,母金氏,明孝宗朱佑樘的皇后,明武宗朱厚照生母。

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张氏选立为太子妃;十月,立为皇后。孝宗笃爱皇后,不立妃嫔,帝后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孝宗因为张皇后,颇为优待外戚,追封岳父张峦为昌国公,封妻弟张鹤龄为寿宁侯、张延龄为建昌侯。妻弟嚣张跋扈,言官时常进谏,孝宗努力为之调解。武宗即位后,严厉打击舅舅嚣张行为。武宗无子而终,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定策立兴王世子朱厚为新君,即嘉靖帝,由此引发了争夺名分的惨烈大议礼。嘉靖获胜后,打击报复张太后,借故杀死其弟,张太后凄凉去世,葬礼被严重减杀。谥号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

弘光元年(1645),改谥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

正德皇帝定场诗?

当年明世宗留下的一首诗,如今却以“定场诗”的形式,被广大网友熟知。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这首《送毛伯温》,是嘉靖19年时,朱厚为当时的兵部尚书毛伯温所做。大明派兵征讨安南(今越南),朱厚这首诗就是为了给属下加油鼓气。前半部分描写将军的威风和大军气吞山河的气势,后半部分把毛伯温比喻成麒麟的子孙,把敌人比喻成地上的虫蚁,形容出征必胜,还说等到大军凯旋归来,他要亲自为毛伯温解下战袍。可见此时的朱厚还是一位意气风发,关心国家大事的明君。

这首诗直点主题,洒脱豪爽,不失为一首慷慨激昂的好诗。尤其是作为定场诗出现时,朗朗上口,押韵好记,台上台下一唱一和,得到很多“纲丝”的喜爱,相信喜欢听郭德纲评书的“纲丝”都知道这首诗。反观朱厚的一生,前半部分英明果敢、勤政爱民,后半部分奢靡浪费,滥用奸臣,这巨大的反差真是让人感慨,如果他能有始有终,相信以他的才能,一定会令大明有更强大的发展。

朱正德皇帝的能力?

朱厚照,年号:正德,庙号:明武宗,明朝第十位皇帝

怎么评价朱厚照这位老哥呢?是个人才应该不夸张吧,对,不夸张。朱厚照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鼎鼎大名的荒唐皇帝。他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他一生不守章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朱厚照还是颇有能力,尤其是在军事方面。朱厚照算是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位具有军事能力的皇帝了,典型战役“应州大捷”。不过这位老哥在治国方面的能力,就有待提高了。

正德皇帝深度解析?

在明朝文人的笔记里,好像皇帝都不怎么样。朱棣是劳民伤财,宣德皇帝只喜欢斗蛐蛐,还有成化皇帝,不仅娶了个自己的奶妈,还轻信宦官,更不用说后来四十八年不上朝的万历和木匠天子天了。

我们看到这儿,不禁要有个疑问:明朝怎么活到两百多年的?

这其中,朱厚照是最惨的,污名一直到后来也没有被洗干净,一直是声色犬马的代言人。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正德在自己短短的一生里,丰富多彩的简直让人瞠目结舌。他在位十几年,遭遇了两次藩王造反,而明朝上一次藩王造反还是宣德皇帝的亲叔叔,还御驾亲征过,而上一位御驾亲征的皇帝,就是土木堡被俘的英宗皇帝,最后死法也是离奇,落水而死,而下一位落水而死的皇帝,叫天启。

我们一直非常厌恶太监掌权,好像天子被太监蒙蔽了似的。这种说法其实有点片面,太监是什么?在皇帝的角度来说,太监是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人,是朋友。而外面那些老头子,在某种程度上,对皇帝来说,是陌生的。

特别是明代这种太监不掌军的情况,和唐代的太监又有所不同。很多时候,太监只是皇帝意志的代言人。刘瑾是,魏忠贤也是。在某种意义上,刘瑾的行动,可以说是在朱厚照的应允之下的。

先是搞定了自己父亲留下来的一群顾命大臣,让那些人统统致仕回家,来解放自己的手脚。皇帝自然不能亲自上阵,只能让刘公公来当这个恶人了。然后从正德那几年推行的诏令来看,刘公公还真的是有一些担当的。

先是老生常谈的三样,反腐败、轻徭薄赋、清丈运动,先后收了一大群宗室和权贵的土地,甚至连自己的亲舅舅都被武宗查的直接向太后诉苦,然后真正的大戏来了,在正德三年,正德决定开始考成,就是开始对文官的绩效进行考核。

在不断的奏折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斗争的激烈。先是十年改六年吵一次,然后六年改三年吵一次,直到正德快去世,才确立了三年一京察。这种吵架的直接反应就是,正德十二年的京察,文官集团保持了非常默契,一个人都没有因此而被丢帽子。

刘瑾还要求增加商税,史书上就开始抹黑刘瑾敛财,百官们也纷纷要求“藏富于民”,原因其实很简单,江浙的商业繁华,但是根据明代的财政表,明朝中后期之后,江浙交的钱越来越少,并且间接导致了财政崩溃。这其中那些银子哪里去了?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腰包可都是鼓鼓的。

文官集团这哪受得了,不干事要被下岗,钱又要被拿去,于是开始了疯狂的攻击刘瑾的那些私德上的问题。面临着满朝的弹劾,刘瑾岿然不动的底气是什么?只有一种可能,朱厚照是同意了的。

并且明武宗作为明朝最后一个御驾亲征的皇帝,在对于军事方面的的训练,更是点都不放松。

在正德十二年的应州大战之前,武宗就在宣府设立了将军府,来用作自己直接指挥的部门,应州之战也充分说明了武宗的军事才华,一战打的鞑靼此后数十年不敢犯边,这又和自己父亲在位时候的边患形成了比照。

孝宗时期,史书上处处是"不能御""以为耻"之类的描述,一直持续到弘治末年,小王子部已经有兵马四十余万。而在正德十二年后,尤其是应州之战之后,一直到正德十六年,边境一直都非常安宁,明武宗这个“武”字,是不愧的。

并且针对自己父亲为政的那些弊政,比如京营占役,也就是用国家的部队造建筑,从而影响了部队的训练,明武宗还是皇太子监国的时候就规定了军队不能造建筑,还在他的亲自带领下,又从京师的十二团营中,选出精锐组成东官厅,和后来调入京城的边军“西官厅”合称“两官厅”,并且不断被派往边镇守卫作战,以提高实战能力。

凡此种种,明武宗其实做皇帝不错,甚至连一直被诟病的豹房,也主要是用来训练士兵和处理政务的,不然豹房里,有哪里会碰到江彬这种武将呢?但是为什么后世一直对武宗差评如潮呢?

我们透过历史的迷雾,得到的究竟是什么?

不敢说正德就是这样的皇帝,但是最起码,给我们的认识,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而这一切,都是在我们现在的价值体系下所评判的。

清丈运动,得罪的是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地主权贵,增加商税,得罪的是江南那些富可敌国的衮衮诸公,而御驾亲征,重视军队,土木堡和劳民伤财一直都是一个个大的帽子。

这些帽子一扣,再加上明武宗过于放荡的私生活,自然就是一副活脱脱的好靶子。这也在某种意义上注定了武宗在历史上的地位必然不会是一个正面的形象。

《明实录》可能还有点看得出来影子,到了清朝人修的《明史》里,就直接说他

“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意思就是,如果你少省点事,我们都过得去有哪里会有这么多事?

但是武宗并不想这样,因为他记得一些事。

他记得在自己父亲驾崩那段时间,大明的军队在小王子手下节节败退,他也记得自己的亲舅舅巧取豪夺的那些土地,那些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百姓,他还记得那些衮衮诸公的尸位素餐。他比他的父亲要聪明许多,也一直崇拜伟大先祖的神话。

我们从武宗应州大捷的调度和战术来看,这位皇帝绝对不像历史书上那么无能,事实也证明了他确实也是具有自己的一套,祖辈们的血液依然还是在自己血管里。但是史书的伤亡确实蒙古人死了16个。当年明月曾经也笑称,五万人打五万人,一天时间,只有16个人死去,这多荒诞。

除了在史笔上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在应州大捷之后,就有给事中汪玄锡、御史李闰一起上书劝诫皇帝,他们继续劝诫皇帝“充扩天理,遏绝人欲,深居九重,恭默思道”,并且把应州之战的伤亡比说的骇人听闻。但是他们无意识的忽略了,大明朝军备废弛到现在,这已经是少有的大胜了,最起码比弘治年间不断地大败要体面的多。

但是话语权者,并不能抹去自己所有的痕迹。从史书间那些矛盾的细节中,我们还是重新读懂了那个渴望打破常规的少年天子,他对自己的,对这个国家,都是非常有一些不凡的见解,在这方面,这倒比他那个老好人爹智慧了很多。

终于来到了,武宗的宿命之地,清江浦。从正德十五年九月份,明武宗一直缠绵病榻到次年,足足熬了半年才去世。

当时并不是数九寒天,也不是苦寒的塞北,并且根据正德十四年正月的记载来看,明武宗自太原还归宣府,都是塞外的荒野之地,但是《明实录》用了四个字“帝无倦容”。可以知道武宗皇帝的体质不是一般的好。

正德之所以下江南,是为了平定宁王,但是在听说宁王被王守仁平定之后,还是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历史上说是江彬扣下了奏折。

当年明月进一步开始分析江彬的谋反计划,但是只要江彬脑子正常,就一定不会谋杀正德。因为他的一切都是正德给的,威武副将军之所以有用,是因为正德是威武大将军。

疑点还有很多,第一件事是正德掉在水里,当时就说病得很重,但是病人依旧千里跋涉的回到了京城,难道江南就没有名医吗?

第二件事是正德多次要求换医生而不得。落水四个月之后,正德就向内阁提出要求换医生,但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却拒绝了这个合理要求,并且给皇帝下了一个结论,说他是游玩太过,好好疗养就没有问题,皇帝要换医生,内阁居然拒绝了,这就有点值得玩味了。

好玩的是,在嘉靖即位之后,马上就有人弹劾当时给正德治病的那些太医,说他们“妄进药饵”,嘉靖皇帝直接把太医们都挂撤职了,而杨廷和给正德的回复中,却信誓旦旦地说这些太医是“天下名医”中的最优者。

第三件事是正德好转之后的突然暴卒。根据《明实录》记载,从那年正月开始,正德多次在杨廷和的批复中说自己身体大好,还出宫巡游了一趟,杨廷和见状于是分别在当年正月、二月,多次上书催促正德对宁王之乱中的功臣进行封赏,还没来得及封赏,正德就去世了。皇帝病体初愈,就用政务多次劳烦,这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

第四件事是正德驾崩之后,嘉靖即位之前的那段真空期,只有九天,杨廷和就马上做了几个重要的决定,一是逮捕正德的亲信江彬,二是解散正德苦心孤诣组建在豹房里的那些精锐武士,三是收回了正德派往地方进行清丈土地,增收商税的太监们,如此急切的人亡政息,不得不让人起疑。

但是这些都只是后人的推测,真相如何我们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就那些蛛丝马迹来看,这无疑是那个少不更事的少年天子英明神武的B面。

正德演义孝宗皇帝?

明孝宗朱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9日),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皇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1487年-1505年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

朱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即位后驱逐奸佞,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又能信用贤臣、广开言路,一扫正统以后的国家疲敝局面,使得明朝出现中兴局面,史称“弘治中兴”。但后期宠信宦官李广等人,沉迷于方术,对朝政有所懈怠,以致军备弛废,国用匮乏,弊政颇多。不过朱樘能够改过自新,重整朝政,故史家对其多有赞誉。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樘驾崩于乾清宫,享年三十六岁,庙号“孝宗”,葬于泰陵,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正德皇帝是谁?

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的年号,明朝使用正德这个年号一共16年。正德十六年四月明世宗即位沿用。

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是位顽童皇帝。他只活了31年,但给历史却留下了三大疑团:一是他的身世之谜,二是他只想做大将军而不愿做皇帝,三是纵情玩乐至死。

正德帝在位期间,宠信曾在太子宫侍奉过他的太监刘瑾等八人,日夜与之寻欢作乐,人称刘瑾八人为“八虎”。大学士刘键等人力主诛杀“八虎”,以振朝纲。朱厚照却偏袒“八虎”,委刘瑾执掌司礼监、锦衣卫、东厂,正直的大臣动辄遭到清洗,朝政一片黑暗。朱厚照先后任用刘瑾、钱宁、江彬等宠臣。他不想做皇帝,只愿做大将军,将政务尽委宠臣,自已带近侍和亲兵出宫巡游,自称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朱寿,还令大臣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发布命令,在刘瑾的淫威下,大臣们对此怪事敢怒不敢言。

朱厚照的精力十分旺盛,终日醉心于声色犬马之乐。他不满紫禁城的庄严肃穆,即位不久,下令在西苑太液池西岸营建一片宫区,称为豹房,又称新宅。豹房建筑结构十分复杂,上下两层,密室勾连。朱厚照在这里广召美女、乐使、僧、道、术士,纵情玩乐,动辄数十天甚至几个月不回紫禁城。朱厚照还将边关四镇守军调入御苑,在豹房操场演战阵,人称“外四家军”。

明武宗是明代历史上最为荒唐的皇帝之一。他最初信用“八虎”,终日醉心于淫乐,政治黑暗,奸党横行,忠良正直之士仵逐殆尽,以致王朝反叛四起。安化王、宁王相继造反。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在南巡游乐中翻船落水,回北京后于第二年三月死于豹房。谥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庙号武宗。葬北京昌平康陵。

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皇叔?

正德皇帝的皇叔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就是宁王朱宸昊,兴王朱。其中宁王这一脉是朱元璋的儿子宁王朱权一脉的后裔,到了明武宗正德皇帝时,作为皇叔的宁王发动了兵变,结果并江西团练王明阳剿灭。而兴王朱是正德皇帝的亲叔叔,他和正德皇帝的父皇明孝宗朱佑樘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都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儿子,在正德皇帝驾崩后,由于没有子嗣,于是血脉最近的兴献王朱的儿子朱厚进京继承皇位,是为明世宗嘉靖皇帝。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皇帝的新衣故事ppt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故事中有奢侈而昏庸的皇帝,虚伪而愚蠢的大臣,巧舌如簧的骗子和人云亦云的看客。对于他们的诸种表演,作者有浓墨重彩、绘声绘色的描述,却不见声嘶力竭、痛心疾首的诅咒;他的讽刺,并不是揭露性、批判性、带有明显痛感的讽刺,而是诙谐、幽默意义上轻松的讽刺。他嘲笑皇帝的愚蠢、大臣的馅媚、看客的人云亦云,但是,这种

  • 皇帝说的话童话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来找如懿,想挽回和如懿的情谊。如懿拒绝了他,在乾隆临走之前问他“你知道兰因絮果吗?”“我少时读的时候,只觉得惋惜,如今却明白了,花开花落自有时,此次秋一路保重啊”而此时如懿也已经不以臣妾自居了,表示她和乾隆之间已无夫妻情谊,而她也是真正的放下了乾隆。随口一句保重,都是她同自己和乾隆之间情谊的告别

  • 宠妃与皇帝的历史故事 宠妃和皇后的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白发皇妃,凤栖宸宫,扶摇皇后,倾城帝妃,花花宫主,俊男坊(一女七男,你不一定喜欢,但真的很好看),金屋藏妖,谁动了朕的娘亲(书名有点…但书本身不错),至尊弃后,侧妃不承欢(后两本有点小虐,不过结局是皆大欢喜的)秦始皇没有宠妃。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祖龙等,也

  • 皇帝的新装英语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简介一位奢侈而愚蠢的国王每

  • 皇帝的新装故事文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简介一位奢侈而愚蠢的国王每

  • 打工皇帝唐骏的故事 唐骏打工之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2002年3月,唐骏出任微软中国总裁时其年薪即超过1一亿元。而其转入盛大后,陈天桥对其开出的条件为:500万年薪和260万股股票期权,据推测在盛大的4年中,唐骏的收入超过4亿元,成为当时中国最贵的职业经理人。而当其正式宣布加盟新华都集团时,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原淄博汽车制造厂)位于山东省淄

  • 世宗皇帝的故事 世宗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金显宗完颜允恭(1146-1185年),字胡土瓦,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金世宗完颜雍第二子,母为明德皇后乌林答氏。皇统六年出生,体貌雄伟,孝友谨厚。大定元年,册封为楚王,设置官属。大定二年,赐名允迪,册立为皇太子。大定八年,赐名允恭。大定二十四年,世宗前往上京,监国理政大定二十五年,病

  • 巴戟天与乾隆皇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以前,由于医疗条件水平有限,很多人都短命而亡,整个社会的人均寿命都很短。尤其是古代皇帝,后宫佳丽成群,每天不但要面对繁忙的政务,而且还过着很奢靡的生活。所以,有人统计,古代不少皇帝都因为私生活不检点而早逝。为什么不少皇帝早逝呢?因为皇帝纵览天下,无人能敌,当然,在私生活上也没人敢干扰,因此过度的性生

  • 皇帝的新衣的故事原文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个国王喜欢穿新衣服,一天,城里来了两个骗子,说自己能织出最漂亮的布,用漂亮的布做成最漂亮的衣服。但是,愚蠢的人是看不到的。于是国王派值得信任的人丞相,把这两个人请来,这两个开始支织机,织布,丞相什么也没有看到,但是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愚蠢。过了几天,骗子说布织好了,可以做了,做完可以给国王穿了。

  • 中国历史皇帝故事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简介一位奢侈而愚蠢的国王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