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仁宗皇帝的历史故事?
《开封府传奇》剧中宋仁宗最信任的人就是青女了,而且青女从小是和宋仁宗一起长大的,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了
那么青女的历史原型是谁呢?
青女最后被封为邵阳公主,那么在历史上有邵阳公主这号人物呢?是否真的存在呢?
答:历史上没有昭阳公主
青女和赵受益在乡间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直到宋真宗将赵受益接回宫中,两人的命运才被改写。青女是赵受益奶妈的孩子,当赵受益即位后,朝堂大权被刘太后掌握,宋仁宗赵受益就是个傀儡皇帝。
宋仁宗很依赖青女,晚上没有青女在身边睡不着,而青女早就喜欢上宋仁宗,只是碍于姐弟关系一直没能说出口。后来青女被封为昭阳公主,历史上没有昭阳公主这个人,不仅宋朝没有,其他朝代都没这号人物,只是在电视剧里出现过而已。
青女为什么嫁给陈世美
前朝后宫的尔虞我诈,权谋相争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而太后则拥有最大决策权,青女后来被太后胁迫嫁给了陈世美,然后历经各种磨难。陈世美抛妻灭子,包拯秉公办案将陈世美斩首,青女也受到牵连。
青女只是有心机,人并不坏,而且她对宋仁宗情深义重,最后却是凄惨收场。历史上的陈世美是个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清官,他没有娶公主为妻,在戏曲和影视剧中却被塑造成一个负心汉。
剧里的青女对赵受益一往情深,无奈嫁给陈世美,本以为能平安度过此生,不曾想这一切就是场阴谋,她虽有昭阳公主的封号,却没享受过公主的殊荣,她身上没有皇室的血液,更不可能被人看重,正因这样才成为太后的棋子,断送了一生。
历史皇帝的名字?
秦朝(统一后,公元前221-201,共15年,历三帝,嬴姓)
1、秦始皇(嬴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12年
3、秦三世,后改称秦王(子缨),斩杀赵高,投降刘邦,被项羽杀害,46天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四帝)
1、汉高祖(刘邦),大汉开国皇帝,12年
2、汉惠帝(刘盈),7年
3、少帝(吕后专政),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8年
4、汉文帝(刘恒),前元,后元,23年
5、汉景帝(刘启),前元,中元,后元,16年
6、汉武帝(刘彻),建元,54年
7、汉昭帝(刘弗陵),始元,13年
8、废帝(刘贺,27天
9、汉宣帝(刘询),本始,25年
10、汉元帝(刘),初元,16年
11、汉成帝(刘骜),建始,26年
12、汉哀帝(刘欣),建平,6年
13、汉平帝(刘),元始,5年
14、汉孺子(刘婴),居摄,3年
新朝(王莽夺权,公元9-25,共17年)
1、建兴帝(王莽),始建国,15年
2、更始帝(刘玄),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6年,刘姓,历十四帝)
1、光武帝(刘秀),建武,33年
2、汉明帝(刘庄),永平,18年
3、汉章帝(刘),建初,13年
4、汉和帝(刘肇),永元,17年
5、汉殇帝(刘隆),延平,1年
6、汉安帝(刘祜),永初,19年
7、汉婴帝(刘懿),继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8、汉顺帝(刘保),永建,19年
9、汉冲帝(刘炳),永加,1年
10、汉质帝(刘缵),本初,1年
11、汉恒帝(刘志),建和,21年
12、汉灵帝(刘宏),建宁,22年
13、汉少帝(刘辩),光熹,5个月
14、汉献帝(刘协),初平,32年
三国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
1、魏文帝(曹丕),黄初,7年
2、魏明帝(曹睿),太和,13年
3、魏齐王(曹芳),正始,14年
4、高贵乡公(曹髦),正元,7年
5、常道乡公(曹奂),景元,6年
蜀(公元221-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
1、昭烈帝(刘备),章武,3年
2、后主(刘禅),建兴,41年
吴(公元222-280,共59年,孙姓,历四帝)
1、大皇帝(孙权),黄武,31年
2、会稽王(孙亮),建兴,7年
3、景皇帝(孙休),永安,7年
4、乌程侯(孙皓),元兴,17年
西晋(265-316,共51年,历四帝)
1、晋武帝(司马炎),秦始,25年
2、晋惠帝(司马衷),永,17年
3、晋怀帝(司马炽),永加,5年
4、晋憨帝(司马邺),建兴,4年
东晋(317-402,共104年,历十一帝)
1、晋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
2、晋明帝(司马绍),太宁,3年
3、晋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
4、晋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
5、晋穆帝(司马聃),永和,17年
6、晋哀帝(司马丕),隆和,4年
7、晋废帝(司马奕),太和,6年
8、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
9、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
10、晋安帝(马德宗),隆安,22年
11、晋恭帝(马德文),元熙,2年
十六国
1、成汉(303-347,共五个皇帝):李特(2年);李雄(32年);李期(4年);李寿(6年);李势(5年);
2、汉赵(304-329,历四帝):刘渊(9年);刘聪(12年);刘粲(3个月);刘曜(12年)
3、后赵(319-352,历五帝):石勒(7年);石弘(1年);石虎(15年);石鉴(3个月);石(13个月);
4、前燕(357-370,历三帝):慕容(15年);慕容(11年);慕容(11年);
5、前秦(351-394,历六帝):符健(5年);符生(3年);符坚(30年);符丕(2年);符登(9年);符崇(4个月);
6、前凉(313-376,历七帝):张(4年),张茂(5年);张骏(23年);张重华(8年);张祚(2年);张玄靓(9年);张天锡(14年);
7、后秦(384-417,历三帝):姚苌(12年);姚兴(24年);姚泓(2年);
8、后燕(384-409,历四帝):慕容垂(13年);慕容宝(3年);慕容盛(3年);慕容熙(7年);
9、南燕(398-410,历二帝):慕容德(7年);慕容超(6年);
10、北燕(409-436,历三帝):高云(3年);冯跋(22年);冯弘(6年);
11、后凉(386-403,历四帝):吕光(13年);吕绍(1年);吕篡(1年);吕隆(1年);
12、南凉(397-414,历三帝):秃发乌狐(3年);秃发利鹿狐(3年);秃废檀(13年);
13、西凉(400-420,历三帝):李(17年);李歆(4年);李恂(2年);
14、北凉(397-439,历三帝):段业(4年);沮渠蒙逊(33年);沮渠牧犍(7年);
15、西秦(385-431,历四帝):乞伏国仁(4年);乞伏乾归(17年);乞伏炽磐(17年);乞伏暮末(4年);
16、胡夏(407-431,历三帝):郝连勃勃(20年);郝连昌(4年);郝连定(4年)
南北朝
南朝宋(420-479年,共60年,历8帝)
1、武帝(刘裕),永初,3年
2、少帝(刘义符),景平,2年
3、文帝(刘义隆),元加,30年
4、孝武帝(刘骏),孝建,11年
5、废帝(刘予业),永元,1年
6、明帝(刘),秦始,8年
7、后废帝(刘昱),元徵,5年
8、顺帝(刘准),升明,3年
南朝齐(479-501年,共23年,历7帝)
1、高帝(萧道成),建元,4年
2、武帝(萧赜),永明,11年
3、废帝(萧昭业),隆昌,1年
4、废帝(萧昭文),延兴,1年
5、明帝(萧鸾),建武,5年
6、东昏侯(萧宝卷),永元,13年
7、和帝(萧宝融),中兴,1年
南朝梁(502-557,共56年,历4帝)
1、梁武帝(萧衍),天监,48年
2、简文帝(萧纲),大宝,2年
3、梁元帝(萧绎),承圣,4年
4、梁敬帝(萧方智),绍泰,3年
南朝陈(557-589,共33年,历5帝)
1、陈武帝(陈霸先),永定,3年
2、陈文帝(陈倩),天加,7年
3、废帝(陈伯宗),光大,2年
4、陈宣帝(陈顼),太建,14年
5、后主(陈叔宝),至德,7年
北朝北魏(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
1、道武帝(拓跋),23年
2、明元帝(拓跋嗣),15年
3、太武帝(拓跋焘),28年
4、文成帝(拓拔浚),14年
5、献文帝(拓拔弘),6年
6、孝文帝(拓拔宏),29年
7、宣武帝(元恪),16年
8、孝明帝(元诩),12年
9、孝庄帝(元子攸),3年
10、节闵帝(元恭),1年
11、安定王(元朗),1年
北朝东魏(534-550,共17年,一个皇帝)
孝静帝(元善见),17年
北朝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
1、孝武帝(元修),2年
2、文帝(元宝炬),17年
3、废帝(元钦),2年
4、恭帝(元廓),3年
北朝北齐(550-557,共28年,五个皇帝)
1、文宣帝(高洋),10年
2、孝昭帝(高演),1年
3、武成帝(高湛),4年
4、后主(高纬),11年
5、幼主(高恒),1年
北朝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
1、孝愍帝(宇文觉),1年
2、北周明帝(宇文毓),4年
3、北周武帝(宇文邕),18年
4、北周宣帝(宇文),1年
5、北周静帝(宇文阐),2年
唐朝(618-907,共290年,22位皇帝)
1、唐高祖(李渊),武德,9年
2、唐太宗(李世民),贞观,23年
3、唐高宗(李治),永徽,34年
4、唐中宗(李显),嗣圣,1年
5、武则天,垂拱,21年
6、唐中宗(李显),复辟,神龙,5年
7、唐睿宗(李旦),景云,3年
8、唐玄宗(李隆基),先天,43年
9、唐肃宗(李亭),至德,7年
10、唐代宗(李豫),宝应,17年
11、唐德宗(李适),建中,26年
12、唐顺宗(李诵),永贞,1年
13、唐宪宗(李纯),元和,15年
14、唐穆宗(李恒),长庆,4年
15、唐敬宗(李湛),宝历,2年
16、唐文宗(李昂),太和,14年
17、唐武宗(李炎),会昌,6年
18、唐宣宗(李忱),大中,13年
19、唐懿宗(李),咸通,14年
20、唐僖宗(李儇),乾符,15年
21、唐昭宗(李晔),龙纪,16年
22、唐景宗(李祝),天佑,3年
五代十国(907-960)
五代
1、后梁(907-923,共16年):太祖朱温(开平,6年);废帝朱友(凤历,1年);隐宗朱友贞(乾化,10年);
2、后唐(923-936,共14年):庄宗李存勖(同光,4年);明宗李嗣源(天成,8年);愍帝李从厚(应顺,1年);废帝李从珂(清泰,2年);
3、后晋(936-946,共11年):高祖石敬塘(天福,7年);出帝石重贵(开运,4年);
4、后汉(947-950,共4年):高祖刘知远(天福,2年);隐帝刘承佑(乾佑,2年);
5、后周(951-960,共10年):太祖郭威(广顺,3年);世宗柴荣(显德,6年);龚皇帝柴宗训(1年)
十国
1、前蜀(907-925):王建(12年);王衍(8年);
2、吴(892-937):杨行密(15年);杨渥(3年);杨隆演(10年);杨溥(17年);
3、楚(896-951):马殷(35年);马希声(2年);马希范(15年);马希广(3年);马希萼(2年);马希崇(1年;
4、闽(897-946):王审知(40年);王延均(3年);王继鹏(4年);王延羲(4年);王延政(3年);
5、南唐(937-975):李(7年);李(19年);李煜(16年);
6、荆南(924-963):高季兴(22年);高从海(20年);高保融(12年);高保(1年);高继冲(1年);
7、南汉(905-971):刘隐(12年);刘(32年);刘玢(1年);刘晟(16年);刘(13年);
8、吴越(893-978):钱(41年);钱元(10年);钱弘佐(6年);钱弘(1年);钱弘(40年);
9、北汉(951-979):刘崇(4年);刘钧(14年);刘继恩(1年);刘继元(11年);
10、后蜀(933-965):孟知祥(1年);孟昶(30年)
北宋(960-1127,共168年,历九帝)
1、宋太祖(赵匡胤),建隆,16年
2、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22年
3、宋真宗(赵恒),咸平,25年
4、宗仁宗(赵祯),天圣,41年
5、宋英宗(赵曙),治平,4年
6、宋神宗(赵顼),熙宁,18年
7、宋哲宗(赵煦),元佑,15年
8、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25年
9、宋钦宗(赵桓),靖康,2年
南宋(1127-1279,共152年,历九帝)
1、宋高宗(赵构),建炎,36年
2、宋孝宗(赵),隆兴,27年
3、宋光宗(赵),绍熙,5年
4、宋宁宗(赵扩),庆元,30年
5、宋理宗(赵昀),宝庆,40年
6、宋度宗(赵),咸淳,10年
7、宋恭帝(赵隰),德,2年
8、宋瑞宗(赵),景炎,3年
0、宋怀宗(赵),祥兴,2年
元朝(1279-1368,共90年,历11帝)
1、元世祖(忽必烈),至元,15年
2、元成宗(铁穆耳),元贞,13年
3、元武宗(海山),至大,4年
4、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9年
5、元英宗(硕德八剌),至治,3年
6、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5年
7、元天顺帝(阿速吉八),大顺,1年
8、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5年
9、元明宗(和世),天历,2年
10、元宁宗(懿质班),至顺,1年
11、元惠宗(妥帖睦尔),元统,36年
明朝(1368-1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
1、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洪武,31年
2、明惠帝(朱允),建文,4年
3、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永乐,22年
4、明仁宗(朱高炽),平庸老实人,洪熙,1年
5、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宣德,10年
6、明英宗(朱祁镇),顽童皇帝,正统,14年
7、明代宗(朱祁钰),景泰,7年;明英宗祁镇,天顺,8年,(复辟)
8、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成化,23年
9、明孝宗(朱樘),弘治,18年
10、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正德,16年
11、明世宗(朱厚熙),近支即位,嘉庆,16年
12、明穆宗(朱载),平淡是真,隆庆,6年
13、明神宗(朱翊钧),万历,47年
14、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泰昌,1年
15、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天启,7年
16、明思宗(朱由检),悲剧人物,崇祯,17年
清朝(1644-1911,共268年,爱新觉罗氏,历十帝)
(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
1、清世祖(福临),顺治,18年
2、清圣祖(玄烨),康熙,61年
3、清世宗(胤),雍正,13年
4、清高宗(弘历),乾隆,60年
5、清仁宗(琰),嘉庆,25年
6、清宣宗(宁),道光,30年
7、清文宗(奕),咸丰,11年
8、清穆宗(载淳),同治,13年
9、清德宗(载),光绪,34年
10、末代皇帝(溥仪),宣统,3年
扩展资料:
1、在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在这期间封建王朝皇帝总数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尊帝者73人。
2、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皇帝之制,始于秦,始皇帝政制之,乃取三皇五帝之名。皇帝自称“朕”,其下皆称“陛下”。皇帝之言曰“谕”,皇帝之命曰“诏”。
皇帝的新装故事?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简介
一位奢侈而愚蠢的国王每天只顾着换衣服,一天王国来了两个骗子,他们声称可以制作出一件神奇的衣服,这件衣服只有圣贤才能看见,愚人不能看见。
骗子索要了大量财宝,不断声称这件衣服多么贵以及郭彩夺目,被派去的官员都看不见这件衣服,然而为了掩盖自己的“愚昧”,他们都说自己能看见这件衣服,而国王也是如此,最后穿着这件看不见的“衣服”上街游行,一位儿童说“他什么也没穿啊!”。
转轮皇帝的故事?
耆那教有则深具意通涵的典故:印度人相信,如果某个人能成为全世界的国王,他会被称为「世界之王」(chakravartin),chakra的意思是「轮子」。在古早的印度,这是种避免无谓争战与暴力的方式:一辆价值匪浅的金色战车,配上俊美健壮的马匹,穿梭奔驰在各王国间,假如某个王国让战车通过而不加阻挠,表示该王国将战车的主人奉为强者,于是根本没必要打仗。
战车就以这样的方式游走各处,要是遇到有人挡住去路,就会掀起战事,而要是战车到哪里都没有被拦阻,这战车主人的王者地位,就会在没有流血的情况下被确立:他成了世界之王,因为他的战车畅行无阻。当一名世界之王一直是每一位王国的梦想。
无庸置疑地,这需要比亚历山大更多的勇气,想想派遣你的战车到处去……这么做需要无比的力量在背后支撑。,因为若是战车被拦下来,一场大屠杀是免不了的。这表示这个人的地位已经被公认,要是他想征服任何一个人,任谁都阻止不了他。
这是一种象征性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比较文明的方法。没有必要采取攻击,不需发动屠杀,只要发派一个讯号表示一下即可。插着该国王旗帜的战车行遍各处,假如他国的国王觉得没有必要抵抗,也就不必经历战败与血腥暴力,当战车进入首都时,将会有鲜花洒在战车上以示欢迎。这表示你对你的力量有着绝对的肯定,不仅是你,别人对你也是如此,唯有这样,象征的方式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说,每位国王都渴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世界之王。
故事讲到有个人成了世界之王,这是好几千年才会发生一次的事,就连亚历山大都没能征服全世界,他在三十三岁时就英年早逝: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征服全世界,而讲到征服,当时还有地方是不为人所知的!有一半的世界还未被发现,已知的那一半都没完全被征服,而这个我即将要讲到的人,他成了世界之王。
据说当那位世界之王过世时,由于几千年才出一位世界之王,是十分稀罕的人物,所以当他过世时,天堂会为他举行热烈的欢迎仪式,而且他会被接往一个特别的地方。
在耆那教神话里的天堂里有一座与喜马拉雅山平行的山,喜马拉雅山群本身只是一堆遍布冰雪的岩石,这座与它平行的山叫做苏马鲁(Sumeru),苏马鲁的意思是「终极之山」:没有其它的山能与之媲美,它是纯金而不是岩石造成的山,你可以看到许多钻石、红宝石、玛瑙闪耀于其间。
当一位世界之王过世时,他会被带到苏马鲁,将他的名字刻在这座山上,那样的机会算是微乎其微,几千年才发生一次,当然这个人很兴奋自己即将要在这座山刻上他的名字,那是属于过去所有伟人的行列,也将是未来所有伟人会归属的行列,这位国王即将成为超人家族的一份子。
山的守门人给了他一把工具让他刻名字,他想把几位因他过世而自杀的贴身人员带来身边,这些人没法想象国王不在而自己苟活:他老婆、他的首相、指挥官,所有他身边优秀的人都随他的蕃,只为与他同进退。
这位国王要守门人让他们都来看他刻名字,因为一个人单独做这件事而没有人在场见证,哪有何乐趣可言?全世界的人都该看到,国王真正的快乐就在这里。守门人说:「你听我的建议,因为这个工作是我父亲传给我的,他以前是这里的守门人,他的父亲也是这里的守门人,我们家世代以来都是做看守这座苏马鲁山的工作,听我的话:先别找他们来,不然你会后悔。」
国王虽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却也不能当作没听到这番告诫,因为这个人没事为什么存心找碴?守门人又开口了:「如果你仍要他们来看,先去刻好你的名字,然后再回来带他们,你要现在就找他们来我也不反对,只是若你这么做的话,等一下你会后悔莫及……他们不会跑掉的,你自己先去吧。」
这话完全合情合理,国王说:「听来不错,我会自己先去,刻完我的名字,再回来把你们全都叫来。」守门人说:「这个做法我非常赞成。」
所以国王去了,他看见苏马鲁山在无数颗太阳照射下闪烁着光芒,在天堂可不像凡间只有一颗太阳,上千颗太阳,与一座远比喜马拉雅山要雄伟的金山,别忘了喜马拉雅山几乎有两千里长!有好一会儿他的眼睛没办法睁开,那光线实在大刺眼了。之后地开始找一个合宜的空间好刻上名宇,可是他感到很不解:根本没有空间,整座山已经刻满了名字。
他不敢相信眼睛所看到的,生平头一次他意识到自己的过去,直到前一刻他还自认是千年难得一见的英雄,不过,时间自亘古以来已过无数,几千年与须臾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在他之前早已出了许许多多的世界之王,在这座全天下最雄伟的山上,居然找不到一处空位可以写上他小小的名字。
他带着一丝怅然走回去,现在他明白守门人的话是对的,还好他老婆、他的指挥官、首相以及其它亲近的友人没有看到这一幕,他们依然相信他们的国王是举世无双的人物。
他将守门人抬到一旁说到:「根本没有空位嘛!」守门人说:「我之前要说的就是这个。现在你要做的是擦掉几个名字,再写上你的名字。从以前到现在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我这辈子所见的就是这样,以前我爸也是这样说,我爷爷……我的祖先中有人曾见过苏马鲁山有任何空位过,这事从来没有过。」
「每次,当一位世界之王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不得不擦掉几个名字,好写上自己的名宇,所以你所看到的不是世界之王全部的历史,上面的名字已经被擦掉许多次,然后又被刻上其它的名字,你只要依样画葫芦,然后如果你要展示给你的亲朋好友看,你再带他们来。」
国王说:「不,我不要让他们看了,我甚至不打算写上我的名字,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反正总有一天会有人擦掉我的名字。我的一生已经变得毫无意义,苏马鲁山曾是我唯一的希求:天堂里的金山即将有我的铭印,我为了这个愿望而活,将自己的性命投下当赌注,就算要杀光全世界的人也在所不惜,而现在,随便一个人都可以为了写上他的名字而抹掉我的名字,写不写又有何不同?我决定放弃。」
守门人笑了。国王问道:「你在笑什么啊?」
守门人说:「我在笑这事很奇怪,因为我爷爷、我父亲也都说过,许多世界之王来了,在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后,他们头也不回地就离开,名字连刻都没刻,你不是第一个例子;任谁都会这么做,如果他是聪明人的话。
历史吃辣椒的皇帝?
北齐后主高纬周人诬温公高纬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并其宗族皆赐死。众人多自陈无之,高延宗独攘袂泣而不言,以椒塞口而死。唯纬弟仁英以清狂,仁雅以疾得免,徙于蜀。其余亲属,不杀者散配西土,皆死于边裔资治通鉴
历史姓嘉的皇帝?
嘉靖皇帝
公元1521年,天上掉下了一个大馅饼落在一个皇姓的15岁的孩子身上。他的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流浪了16年,但他死后从未留下任何孩子。经过朝臣们的深思熟虑,他自己甚至不会想到皇位会落到自己身上。他从湖北淳安来到北京,带着喜悦和不安,带着聪慧和刚愎的朱厚来即位。这就是明世宗,历史上被称为嘉靖皇帝。
面对这样一个毛头小子,正德的遗臣可谓是喜忧参半。佞臣害怕被惩罚,而忠诚的官员认为他们必须见上帝。然而,面对复兴大明的有利时机(当时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政治制度越来越完善。)事实上,在嘉靖的四十五年里,朱厚只做了两件事与大臣们斗智斗勇,和沉迷于道教长生。
“大礼议”风暴持续了半个嘉靖王朝。为了证明他的皇位当的是名正言顺的,嘉靖皇帝决定给他的父母正名位,但是遭到了以杨廷和为首的所有朝臣的反对,这导致了皇帝和他的大臣之间的争论。最后,当张璁突然出现时,一篇《辩礼疏》的文章救了嘉靖皇帝,同时,他也有权投其所好。嘉靖皇帝是一个“明辨是非”的人。任何帮助过他的人都必须被提升为官员。反对他的人要么被流放,要么被处死。因此,礼仪引发的风波持续了20多年,所有参与者都受到了惩罚。
一群宫女冒着生命危险在半夜想要勒死嘉靖皇帝,这表明他们是多么的恨朱厚,但最后,虽然他们失败了,但他们吓坏了嘉靖皇帝,这就是所谓的仁阴宫。仁音宫易帜后,嘉靖迁居至西苑,研究道教。开始20多年,不问国事。
由于嘉靖长期忽视政府,明朝的边防在这一时期也是一场危机,加上一些小规模的内部起义,社会非常动荡。嘉靖,二十九年,蒙古阿南汉派兵到外城北京,史称壬寅宫变。壬寅宫变后,嘉靖迁居至西苑,专心研究道教。开始20多年,不问国事的时光。
由于嘉靖长期忽视政府,明朝的边防在这一时期也是一场危机,加上一些小规模的内部起义,社会非常动荡。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派兵到北京外城,史称庚戌之变。倭寇在东南沿海猖獗,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人物朱纨、张经等。通过他们的努力,他们维护了大明沿海地区的安全。在这个时候,嘉靖仍然在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彻底改造祭坛,浪费金钱和劳动力。
清仁宗爱新觉罗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
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1]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河南历史皇帝排名?
1、商汤
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
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2、周平王姬宜臼
周幽王姬宫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3、司马炎
晋武帝(236~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5~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
4、司马懿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权臣、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东汉京兆尹司马防次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庙号高祖,葬于高原陵。
5、赵匡胤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
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恭帝禅位。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皇帝偷苹果的故事?
远古时候,有一个国王非常英明,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一片繁荣景象。
可是有一件事,使他愁眉不展,那就是他年至花甲,膝下仍无一子。
有一天,国王想出了一个办法,说:“我要亲自在全国挑选一个诚实的孩子,收为我的义子。”他吩咐发给每一个孩子一些花种子,并宣布:“如果谁能用这些种籽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那个孩子便是我的继承人。”
所有的孩子都种下了那些花种子,他们夜以继日,浇水、施肥、松土,护理得非常精心。
有个名叫雄日的男孩,他也整天用心培育花种。但是,十天过去了,半月过去了,一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如故,不见发芽。“真奇怪!”雄日有些疑惑。
最后,他去问他的母亲:“妈妈,为什么我种的花不出芽呢?”
母亲同样为此事操心,她说:“你把花盆里的土换一换,看看行不行。”
雄日依照妈妈的意见,在新的土壤里播下了那些种子,但是它们仍不发芽。
国王决定观花的日子来到了。无数个穿着漂亮服装的孩子涌上街头,他们各自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每个人都想成为继承王位的太子。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当国王环视花朵,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时,他的脸上仍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忽然,在一个店铺旁,国王看见了正在流泪的雄日,这个孩子端着空花盆站在那里。国王把他叫到自己的跟前,问道:“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
雄日低着头,他把他如何种花,但花种子又长期不萌芽的经过告诉给国王,并说,这可能是报应,因为他在别人的果园里偷摘过一个苹果。
国王听了雄日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双手,大声地说:“这就是我的诚实的儿子!”
“为什么您选择了一个端着空花盆的孩子做接班人呢?”孩子们问国王。
于是,国王说:“孩子们,我发给你们的花种子都是煮熟了的种籽。无论你们怎样培育,也不会开花结果。”
听了国王这句话,那些捧着最美丽的花朵的孩子们,个个羞得抬不起头,你们心中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培育出如此鲜艳的花朵,是因为换了其它的种子。
古代故事皇帝的大名?
古代比较多故事的皇帝有唐太宗李世民皇帝
皇帝吃荔枝的故事?
黄帝给杨贵妃用送急报的人和路线,送荔枝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