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朝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钧,是穆宗的第三子,10岁的时候继位,受顾命的张居正当国,为明朝第一权臣。万里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之中颇受争议的一个皇帝。
神宗幼时,因为慈圣皇太后与张先生督教过于严厉,产生了极强的反感,对他今后一生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而给他造成这种不良影响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生母李太后,另一个就是张居正。
神宗虽然是皇帝,但在幼年的时候依然是个孩子。使孩子的话难免就会有贪玩,每当他不愿读书的时候,李太后就让他长跪不起。遇到有早朝的时候,李太后更是五庚便来到了跟踪皇帝的床前叫他起床。内有严母,外有严师,而严母又每每以严师来吓唬神宗皇帝:“使张先生闻,奈何?”。
于是神宗皇帝越来越忌惮张居正,随着他的渐渐长大,心里更加厌恶张居正。有两个小太监,拉着神宗皇帝嬉戏作乐,被李太后得知之后,命令大太监冯保将两个小太监抓来打了一顿板子。张居正列举了这两个小太监的种种罪过,请求神宗皇帝将他们赶走,神宗迫于压力,只好勉强同意。这件事虽然表面上就这么过去了,但是仇恨却埋在神宗皇帝幼小的心里,张居正的结局自然是不用说了,就连一直是神宗皇帝大伴的冯保最后结局也并不是很好。
神宗皇帝对张居正的反感,不仅仅是因为张先生教导非常的严厉,可是在小皇帝长大之后,发觉自己的老师满口的仁义道德,但行为做事根本与他口中所讲的不相符。穆宗驾崩之时,招内阁大学士受顾命,高拱为首,其次是张居正,再次高仪。在有明一代,首辅的权力很大,而张居正又是不甘居于人下之人,早就和高拱心生嫌弃,他心机深沉,手段毒辣,最终找了个机会将高拱挤出了权力中枢。
整个过程其实是神宗皇帝的生母李太后、老师张居正以及冯保三人联手完成。这场政变,张居正自然是主谋,而成事的关键在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迫切需要加强外援才能强化她母以子贵的地位。清朝咸丰十一年发生的辛酉政变,慈禧太后与恭亲王秘密取得联络,在从承德避暑山庄回銮之日,就秘密逮捕诛杀了顾命大臣肃顺等人,完全便是参照张居正写好的剧本。
张居正的本质是法家而并非儒家,他的才干虽然极为出色,但是聚敛太过,以至于伤了本源。而且张居正在夺情之时,已经被神宗皇帝看不起了。
张居正死于万历十年,也就是小皇帝20岁的时候。当时,神宗的弟弟潞王结婚所需要的珠宝没有准备,李太后便向神宗提起了这件事情,神宗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这些年来,朝廷大臣们十分的无耻,把所有的资产都给了张居正和冯保两家。”张居正抄家之祸正起于此。
神宗皇帝是张居正的学生,而学生抄了老师的家,自然不会一个好学生。
第一,张居正劝神宗皇帝勤俭节约,在神宗变成看重财货;张居正的理财,在神宗皇帝那里变成了聚财,无可否认他是明朝最贪财的一个皇帝。神宗皇帝的贪财本性是从万历24年,奸民与太监勾结,从开矿之所打动神宗开始的,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是被后来史学家颇为诟病的一件事情,正是这件事使明朝逐渐走向了衰亡。
第二,张居正主张以严厉的法律来治理国家,但在神宗皇帝那里却变成了以严厉的法律对付大臣。
第三,张居正所讲的仁义道德,在神宗皇帝看来都是糊弄鬼的,骗人的,而且因为他幼年被压制了很多,大权在握之后,便来了一次彻底的释放。历史上有很多荒淫无道的皇帝,不外乎淫酗暴虐,但是神宗皇帝,画风清奇,别出一格,形容他就一个字懒!
明朝中期之后的皇帝,怠政懒政是出了名的,神宗皇帝最具有代表性,他可以达到数事年不上朝。在后世万历皇帝的定陵被发掘出之后,考古学家们惊人的发现这位神宗皇帝竟然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深深的自卑感,他才数十年不上朝。
第四,神宗皇帝在最初的十年之中,由张居正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明朝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神宗皇帝也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军事行动,巩固了明朝的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但在后期,并没有注意到东北的满族开始日渐崛起,万历47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败,对辽东的控制名存实亡。
第五,明神宗在位期间,整个明王朝的气氛也走向了活泼和开放,社会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外国的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比如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就曾经觐见过神宗皇帝。整个社会呈现出了反对封建礼教和个性解放的进步姿态,但这究竟是否与神宗皇帝有无直接的关联,还很难说。
总体上来说,万历一朝,虽然并没有发生像明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是明朝朝廷的统治已经烂到了根儿里,这与神宗皇帝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他的一生都处在叛逆期之中,不断的做着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这些都与他幼年受到李太后张居正严厉的管教而分不开。一个问题少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问题少年成为了一个皇帝他做了整整48年的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这48年的统治之中,整个大明帝国非常不幸的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最终渐渐走向了灭亡。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小时候,帮舅舅家放牛。
小孩子天性贪玩,几个小伙伴们不是玩打仗,就是捉迷藏...
反正就是没空看牛。
牛就趁机把舅舅家一块田里的秧苗吃了大半。
这下坏事了,回去肯定要挨打的。
朱元璋灵光一现,拔别人家田里的秧苗,去补舅舅家的田。
老远一看,还真看不出来,舅舅也没发现。
让人想不到的是,等到收割的时候,舅舅家的那半亩,产量竟然高了一倍不止。
虽然当时不明白是什么道理,但朱元璋觉得很奇怪,这事就记心上了。
后来的后来,朱元璋把这事告诉了刘伯温。
刘伯温就做了一个实验,水田一半撒种,一半栽种。
实验结果证明:栽种的,产量大大高于撒种的。
再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下旨全国统统改为栽种,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栽秧种植产生于明朝,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很少人知道它与朱元璋有关。
万历皇帝距离明朝灭忘还有多久,还有几位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万历皇帝驾崩的那一年(1620年)距离明朝灭亡(1644年)只有24年。
万历皇帝后面,明朝还有三位皇帝: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汉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二十六日病逝,终年38岁,史称“一月天子”。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同父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1627年至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
明朝万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
万历皇帝有两位皇后。第一任是孝端显皇后,第二任是孝靖皇后。
万历皇帝的皇后是:
1、孝端显皇后:孝端显皇后原名叫做王喜姐,1654年在北京出生,父亲是王伟。她是万历皇帝在做皇帝的四十八年里唯一的一位被万历皇帝亲自册封的皇后,也是万历皇帝的原配妻子。
2、孝靖皇后:孝靖皇后姓王,原本只是慈宁宫里面的一名宫女,在1581年的时候万历皇帝去慈宁宫给母亲请安,看到王氏以后一时冲动就宠幸了王氏。
在宠幸后不久就她就生下了朱常洛也就是后来的明光宗。在生下朱常洛之后她先后被封为恭妃、贵妃和皇贵妃,在1611年的九月她因为生病去世,去世以后他的孙子朱由校继承皇位追封她为皇后。
明神宗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年号万历。隆庆六年,穆宗驾崩后,年仅十岁的朱翊钧即明神宗便登基了,神宗自小聪颖深受其父亲穆宗的喜爱,而他的生母李氏更是一位封建社会里典型的贤妻良母,同样也是一位严母。
从神宗幼年时便对他的教育生活严格要求,这位母亲无疑对明神宗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明神宗的另一位母亲便是当年穆宗的皇后陈氏,陈氏体弱多病,无法生育,在神宗小的时候,生母李氏就多带他去看望皇后陈氏,而这位皇后更是对这个小皇子疼爱有加,呵护备至。
在神宗继位后,最隆重的仪式便是把圣仁皇太后的尊号赐予他的嫡母隆庆的皇后陈氏,把慈圣皇太后的尊号赐给他的生母隆庆的皇贵妃李氏。
哪怕在万历后期,明神宗无为昏庸显少临朝之时,每逢慈圣皇太后的生辰,他仍然亲临皇极门接受百官庆贺,所以也有人称明神宗之孝为古今帝王之孝所稀有。
而明神宗的孝顺也间接成为了其皇后王喜姐能够居于后位四十二年而不动摇的契机,尽管这位皇后十分平凡,没有醉人的美貌,没有最为显赫的家世,在其在位期间也没能为皇帝诞下皇子继承皇位,只育有皇长女荣昌公主。
但这位皇后却凭借她温婉的性格深得神宗生母李氏的喜爱。作为一国之母她尊长爱幼,对太后李氏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对太子朱常洛更是保护有加。
这样的皇后让太后李氏赞赏不已,一向孝顺的神宗即便更中意她人,也断不会忤逆母亲的想法。这也是王喜姐能够居后位如此之久最有利的保证。
明朝皇帝最多的皇帝?
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万历皇帝,公元1572年1620年,在位48年。
纪录片明朝万历皇帝陵开启全程?
清朝的:
孝陵(顺治),
清福陵(努尔哈赤),
清昭陵(皇太极),
清泰陵(雍正),
清昌陵(嘉庆),
清慕陵(道光)
没有被盗。
明朝的:
明朝的祖陵被起义军盗过。皇陵在南京和北京,这两个地方是被清朝打下来的,清朝对文物保护得很好,所以基本上保存完好。
新中国建立以后,定陵,也就是万历的陵,被打开过,遭到了破坏。
其他的大都完整
明朝皇帝的谥号?
明太祖、明成祖、明英宗、明武宗、明孝宗等
明朝出家的皇帝?
在明朝只有朱元璋在年轻时有过出家的经历,后来相传朱允不被朱棣赶走也出家了但没有相关记载!
明朝皇帝姓氏?
朱姓:19个:
明光宗朱常洛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
明世宗朱厚
明武宗朱厚照
明宪宗朱见深
明代宗朱祁钰
明英宗朱祁镇
明神宗朱翊钧
明思宗朱由检
明熹宗朱由校
明孝宗朱佑樘
明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
明穆宗朱载
明宣宗朱瞻基
明朝皇帝,年龄?
明朝一共16位皇帝,具体如下示:
1、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明朝开国皇帝,在位(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享年70岁
2、朱允年号建文(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1402年)在位,朱元璋之孙,朱允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3、明太宗,明成祖(朱厚改谥)朱棣年号永乐(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1402年-1424年在位,朱元璋四子,享年64岁
4、明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1424年-1425年,享年47岁
5、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1398年-1435年1月31日),朱高炽长子,1425年-1435年在位,享年37岁
6、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和天顺(1427-1464),1435年-1449年和1457年-1464年在位,朱瞻基长子,享年37岁
7、明代宗朱祁钰年号景泰(1428年—1457年3月23日),1449年-1457在位,年朱瞻基次子朱祁镇异母弟,享年30岁
8、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1464年-1487年在位,朱祁镇长子,享年40岁
9、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1487年-1505年在位,朱见深第三子,享年35岁
10、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1505年-1521年在位,朱佑樘和张皇后的长子,享年30岁
11、明世宗朱厚年号嘉靖(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1521年-1566年在位,明宪宗之孙明武宗的堂弟,享年60岁
12、明穆宗朱载年号隆庆(公元1537年-1572年),1566年-1572年在位,朱厚第三子,享年35岁
13、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572年-1620年在位,朱载第三子,享年57岁
14、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1620年在位(29天),朱翊钧长子,享年38岁
15、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1605年-1627年),1620年-1627年在位,朱常洛长子,享年22岁
16、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1627年-1644年在位,朱常洛第五子朱由校异母弟,享年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