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廉恶来,本是商代贵族。武王伐纣以后,飞廉恶来(后世典韦一句古之恶来,也是拿恶来之勇做对比。殊不知这恶来竟是秦王先祖)的后代一直给周天子养马,机缘巧合之下,受封成为小诸侯,从此开启了开挂之路。
一开始,秦国的封地并不是在地图所示的西边,而是在三晋中的大概赵国的位置(当然那会儿不叫赵国,也没有秦国)。后来这块土地被晋国吞并,秦国和赵国共同的祖先跑到周天子那儿告状。但周天子也管不了,无奈之下。这批人中一部分跑到西边荒野土地建国,另一部分留在晋国。之后的故事也足够明朗。留在晋国的这批人后来出了赵盾等等名人。后来三家分晋以后成了赵国。而秦国经过秦穆公时代,终于成为了一方诸侯。
历史冷知识,赵王秦王都以赢为姓,以赵为氏。秦始皇为了不叫赵政也是煞费苦心,叫了赢政。
后边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奋六世的秦国一句开挂。不管是三天,还是三年,甚至秦昭襄王的大几十年,亦或者亲宣太后的女子掌权,秦国并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反而经过商鞅变法不断变强。甚至有网友说,即便长平之战秦国输了,几年后秦国一样能恢复实力。
战国末期,秦国凭什么灭掉六国?
凭的是实力和天下民心归治的大势。
先说实力问题:实力是指国家综合实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当时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是第一的,好比十年前的美国在全球的地位一样,甚至更高。有了实力自然就有了统一天下的基础,没有实力光是想那是统一不了的。
秦国实力强,其它六国实力却很弱,这形成天下独强的局面。
韩国从申不害死后,就一直不行,又被大国时不时割肉,在灭国前也就只有都城及其周边数城了,所以第一个被灭国,不费一点劲,秦军一到,开门就降。
赵国在战国后期是最有实力与秦国一争高下的国家,不过长平之战后,赵国军力损失太大,后期的灭国大战时,全民皆兵,举国抗战。耐何赵国自毁长城,李牧被赵王给弄死了,这加速了赵国的灭亡。赵国亡国后,公子赵嘉在代地称王,与燕国联军抗秦。不过大势已去,赵嘉虽然也是一代雄主,但兵微将寡,苦苦支撑几年后还是被灭了。
魏国从马陵之战后就开始衰落,百十年来又被秦国一点一点的蚕食,已经从一流强国退居到三线以外了;秦国大军一到,也是积极备战,不料秦军用黄河水淹魏国都城大梁,魏王不忍百姓成鱼鳖,就投降了。
楚国虽然国大人多,但是制度不佳,国家凝聚力不行。百十年来,国土被秦国占领较多,人口及财富损失也大。不过最终还是举国皆兵,号称60万大军与秦国决战。项燕虽是名将,但王剪也是战神。关键是两国综合实力相差太大,最终楚国还是国破家亡。
燕国与齐国则是在彼此的侵略与反侵略中双双衰落。秦灭其它四国时,此二国做壁上观,灭自已时,且战且退,最后发现久不征战,不能打仗了,干脆降了算了。
以上是秦灭六国的过程。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军事只是手段,统一是目的。战国七雄都是华夏族,都是炎黄子孙。从东周立国开始,春秋与战国两个时代五百年多年的杀伐,老百姓都疲惫了,分久必合这是天下大势,也是民心所向。所以秦灭六国的战争才这么顺利,死的人也远没有后来的楚汉相争多。也正是民心思治,汉代秦后,国家才有了四百多年的稳定时期。华夏族才形成了天下一家的统一观念,那是五百多年的血与火总结出的经验,国家一统,百姓才好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