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到了秦始皇的时代,战国的其余六国与秦国之间的国力差距是越来越大。这也导致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步伐的加快。赵国经历长平之战40万的底蕴,早已被消耗殆尽。韩,魏两国早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被打得无力再战。北方的燕国,其实力一直是七国之末。虽然途中经历了乐毅攻下齐国70余城辉煌壮举但是经历过长平之战对赵的失利。以及后期齐国,赵国,对于燕国的打击燕国的实力早已不值一提。而北方的齐国经历过乐毅于齐国的攻击,早已丧失了对秦国一争天下霸主的底蕴,出国字楚怀王时代起就一直遭到秦国的连横政策的打击。虽然途中经历过了恢复,但是其实力已与秦国不可同日而语。项燕击败秦国军队,其最终的原因还是秦国过于盲目自信。总之,到秦始皇继位的时候,尤其是蒙骜率领兵把东郡打下来。切断了六国一起合纵对付秦国的最后希望。所以使秦始皇灭六国时能够逐个击破。
秦始皇灭六国的原因还有一个,估计就是秦始皇真的是千古一帝。其雄心,野心以及做事的决心,都是战国时代是绝对顶尖的存在。他那一统宇内的霸气。是无论任何地方都没办法与其相匹敌的。由此,志在天下的雄楚再加上一包能成武将的辅佐,以及合适的政策,以出兵方法。统一天下就显得那么容易。
秦始皇继位以后六国的人才,几乎全处于停滞态度。在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的人才。无论出身贫贱与否,无论其来自何方,都能为各国君王所重用。但是我们看看战国后期的那些人才。譬如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项燕,还是赵国的李牧将军,都是从各个贵族之间选拔出来的人才拼命人才想晋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在战国末期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反观秦国不说其他的,由于商鞅变法定下了只有军功才能够保证自己爵位的军事制度,导致秦国各个贵族之间都是以军工衡量自己身份显贵的标志,所以秦国的贵族能战能打。能夺取天下。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民众们经历过这么多年的战乱,早已厌倦了。想要一个和平统一的盛世。就显得尤为心切。
秦始皇在位时间相较于其他几位君王都比较偏长。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重任,会压到秦始皇的头上。如果说皇帝,过个一段时间就换一个,过个一段时间就换一个,那么这个国家的政策又不稳定,这个国家何谈一统天下呢。秦始皇一统天下,可以说是历史使命,也可以说是他雄心壮志的最后结果。
无论其他人如何说秦始皇,在我眼里,秦始皇所做的事情无非是罪在当下功在千秋。对于这个千古一帝历史泼给他的污水也已经够多了。有的时候污水过多,就我们就无法真正的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和一段历史真正的真相。所以好好看历史,好好涨姿势。相信大家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