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早在西周时期,我们就自称中国了。而且是历朝历代都有自称中国。
以目前的考古发现来说,“中国”一词首次出现是在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中。“余其宅兹中国,自兹民。”“何尊”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现存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考古学家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就是你们都喜欢的精绝古城)的墓中发现汉代护臂织有八个大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各种古籍里也有出现“中国”二字
《尚书梓材》记载:“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为迷民,用怿先王受命。”
《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诗经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新唐书》:“臣按古哀牢国,域土荒外,山水深,汉世未与中国通。”
《宋史》:“禁掠卖生口入蛮夷峒及以铜钱出中国。”
《辽史张砺传》:“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
《金史食货志》:“以茶乃宋土草芽,而易中国丝棉绢锦绢有益之物,不可也。”
所以从史料来看,宋、辽、金都称自己为中国,“中国”二字在早期是一个地区概念,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逐渐扩大。而“中国”一词首次脱离地区概念,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使用是在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