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的墓地的秘密

秦始皇的墓地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575 更新时间:2023/12/6 1:37:29

秦始皇陵地宫的秘密秦兵马俑坑、秦铜车马坑、秦石铠甲坑等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发现与发掘,使全世界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人们为这伟大的历史奇迹惊叹,同时自然会把视线投向这伟大奇迹的母体??秦始皇陵地下宫殿。这将是一个更加神秘莫测,令人心驰神往的伟大奇迹。秦始皇陵封土下的地宫距现地表深约30米。地宫的周围有近似方形的地下城垣。关于地宫内的情况,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也就是说,秦始皇陵地宫建筑犹如秦咸阳宫殿,内有百官位次,地宫屋顶砌筑了纹石和明珠像征日月星辰,地面还以水银像征百川江河。而且,这座埋藏着无数珍奇动物及物品的地宫中,还有用人鱼膏(据说是东海中的一种形似人的四脚鱼)做成的蜡烛永不熄灭地燃烧着,使地宫常年形同昼。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工匠在地宫内制作了神奇的机关暗弩,当盗墓贼一旦接近墓门,便暗箭齐发,将之射杀于墓外。因为没有挖掘地宫,司马迁的描述还无法得到印证。不过,在1981年12月和1982年5月地质学家利用现代仪器对地宫进行的两次测试均证明,地宫内有强烈的汞异常反应,面积达1.2万平方米,略呈几何形分布。这证实了司马迁所说“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自秦兵马俑出土之后,经过多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十几年努力探寻,逐渐解开了秦始皇陵地下宫殿谜团的一部分。根据考古调查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上穴近似方形。在距现地表2.7-4米深处发现了地下宫墙。宫墙东西宽392米,南北长460米,总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这样大的墓穴,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宫墙高和宽约为4米,用未经焙烧的砖坯砌成。宫墙的四面有门,东边发现5个,其余三连各有1个。封土下的地宫距现地表深约30米。放置棺椁的地方叫做玄宫,是地宫的核心,无疑是位于四面环绕宫墙的中心部位。总之,这座神奇的地宫如同秦始皇生前的宫室一样,在地下王国内继续寄托着他“万世”的愿望。秦始皇陵是否被盗秦始皇陵以其规模宏伟、空前的厚葬而闻名。每位关心秦始皇陵的人都对它是否被盗十分关心。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看,每个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乱的时期,群雄争霸,盗匪横行,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而此时正是盗墓者掘坟挖墓的大好时机,历代王朝的陵墓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被盗的。项羽对秦始皇陵的破坏据史书记载,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先杀了已投降刘邦秦王子婴和秦王室贵族,然后把咸阳城内掳掠一空,最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接着,项羽又带兵来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始皇陵,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当时运东西的人有30万,30多天还没有运完,足见陵中珍宝之富。最后,项羽将不能过走的东西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许多天。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坏最大的一次劫难。项羽东撤后,关东的盗贼纷纷涌入秦始皇陵,传说捣毁陵内铜椁以取铜。再后来,传说有一个牧童在此放羊,羊走进了被乱军挖开的地下穴道,找不到了。牧童便拿了一个火把,进入墓穴中去找羊,结果失火,大火烧了90多天。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为了笼络人心,公元前195年,刘邦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安排20户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护。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曾令临潼县保护和修整秦始皇陵。清朝的陕西巡抚毕沅,还曾为秦始皇陵立碑。但是秦始皇陵埋藏丰富,必然会引起各种人物的觊觎。据记载,东汉末年赤眉起义军、魏晋后赵时期统治者石勒和石季龙、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等都盗掘过始皇陵墓。地下宫殿可能没有被盗已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宫西墓道的耳室里。有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普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这样,那墓道旁的随葬品应该首先遭到破坏。但铜车马出土前没有遭到火焚和其他人为破坏,这也为地宫没有被盗火烧做了一个旁证。十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进行了细致的钻探工作,先后打了4万多个探孔。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4米厚的宫墙,宫墙还用砖包砌起来,并且找到了若干个通往地宫的甬道,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破坏的迹象。只发现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盗洞,但这两个盗洞均远离地宫,尚未进入秦始皇陵地宫之内。此外,秦始皇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的事实,更是其未遭到盗掘的有力证据。因为地宫一旦被盗,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掉。由上述理由可以推断,秦始皇陵地宫可能没有被盗。随着最新科技手段的运用,地宫是否被盗掘和焚毁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年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姓嬴名政,公元前246年13岁即位,公元前238年秦王行冠礼亲政。22岁亲理国事,由公元前230年起,10年内兼并了齐、楚、燕、韩...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王朝.立皇帝尊号-----秦始皇。前210年,“秦始皇出游”

  • 如何看待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功:敢为人之所不为,创前无古人的业绩。如: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废封国,立郡县;修建灵渠;修建长城等等。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物质,精神遗产。也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地位。过:焚书坑儒是中国的文化遭到严重的打击,修建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使用大量人力物力,不安于民。

  • 秦始皇的父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嬴政生于赵国。从秦国国君的世系看,他的父亲是当时为质于赵国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后立为庄襄王)。《史记秦本纪》说;“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可是,《史记吕不韦列传》却记载了一个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的传奇式故事,说吕不韦先与一个能歌善舞的赵姬同居,知赵姬有身孕后,

  • 秦始皇嬴政在赵国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史上历代帝王中,谁的身世最可怜,童年遭遇最凄惨,当非秦始皇嬴政莫属了~在他九岁以前的生命里,死亡是唯一与他常年厮混,不离不弃的伙伴~但既是天命之人,终究洪福齐天,回国后的秦始皇得益于幼年的遭遇,一跃成为雄长天下并吞四海的千古一帝。一:秦国弃子的儿子秦始皇的父亲嬴楚是秦赵长平之战后被秦国送到赵国的

  • 秦始皇的童年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统一六国,一统华夏成为皇帝,并非一帆风顺,在他童年时期遭遇是非常的悲惨,也许就是那样的经历才促使他形成了好的人格以及一统天下的梦想。秦始皇出生在赵国,战国时期诸侯列国互相交换太子,两国互换人质的情况很普遍。但是像秦始皇这样,打记事起就遭到所在国追杀的情况,绝无仅有。从两岁到十岁,秦始皇过的是隐

  • 历史上朱元璋的童年都经历过什么,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户贫苦农家,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按照那时穷苦人家的习惯,家里人给他取了朱重八这个名字。朱重八刚生下来的时候,三四天不会吃奶,肚子胀得圆鼓鼓的,险些没活下来了。他爹朱五四做了一个梦,梦中觉得孩子不济事了,怕是命硬,也许只有佛菩萨救得下,

  • 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曾坐着船环绕山东半岛,在那里他一直流连了三个月,在那里他听说在渤海湾里有三座仙山,叫蓬莱、方丈、瀛洲。在三座仙山上居住着三个仙人,手中有长生不老药。告诉秦始皇这个神奇故事的人叫徐福,他是当地的一个方士,听说他曾经亲眼看到过这三座仙山。秦始皇听后非常高兴,于是就派徐福带领千名童男

  • 秦长城的修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秦长城:位于县城正北,为秦时大将蒙恬带兵戌边时修筑。城墙用青石砌成,蜿蜒曲折,气势雄伟,历经2100多年,原貌依存。登临其上,令人遐想万千。长城的修筑,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当时的诸侯国,为了巩固统治,在各自的国土上修建了城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决定继续修筑长城。他任命大将蒙恬为指挥

  • 历史人物秦始皇修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秦长城东至辽东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战国秦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缮,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我国的长城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修筑的,有学者考证,楚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修长城的

  • 秦始皇修建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长城的修筑主要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如果从军事角度上来说,这是一种积极有效防御北方少数民族骑兵的军事防御工程。他挽救生命的也许比修筑长城中死去的数十万人更多,也保证了中华农耕文明的繁衍、发展、壮大。但是,当时由于生产力低下,缺乏必要的技术和大型设备,所以只能用人力在群山峻岭中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