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史上出现的权臣中,都有过哪样的故事呢?

秦国史上出现的权臣中,都有过哪样的故事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93 更新时间:2024/1/25 10:37:43

在封建社会时期,王权和相权竞争十分激烈,在最开始的时候,相权几乎与王权相差无几,但随着一次次的改朝换代,一代代帝王的不懈努力,王权逐渐超越了相权。但在早期时,权臣还是有很多的;秦国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但仍然无法避免权臣的产生,所以这里就来看看秦国历史上的四位权臣,看看都有谁吧。

第一位:商鞅

商鞅是秦国崛起的关键人物;秦孝公一心想让秦国重新强大起来,所以在得到商鞅后,为了让商鞅充分发挥才能,为了变法成功,所以给了商鞅极大的权力;这权力到底有多大呢?秦孝公的儿子嬴驷(秦惠文王)犯了法,商鞅不能对储君施刑,但却处罚了嬴驷的老师公子虞,这公子虞乃是秦孝公的哥哥,由于是庶出,所以不能继承王位。

但秦孝公和公子虞的关系极好,而且公子虞和嬴驷的关系也极好,但商鞅为了维护变法,于是就对公子虞施以刑,而嬴驷的另一个老师公孙贾则被施以黥刑;变法的成功,让商鞅的声望达到顶峰,但却也给商鞅埋下了祸根。在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继位,秦惠文王对商鞅本就很不满,加上商鞅的声望对自己是一个威胁,所以就设计让公子虞指控商鞅谋反,最终商鞅被车裂,而且全家都被杀了。

第二位:魏冉

魏冉是商鞅之后的又一位权臣;魏冉是秦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这姐弟俩关系很好。当然,魏冉自身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凭借战功在秦孝公和秦武王时期成了身居高位的武将;在秦武王去世后,有几个王子在竞争秦王之位,结果嬴稷靠舅舅魏冉的支持,夺得秦王之位,是为秦昭襄王;而魏冉凭借拥立之功,成为一代权臣。

当然,魏冉作为权臣,还是很有能力的,他提拔了很多有能力的人才,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白起;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而且还率先实行“远交近攻”之策,欲与齐国并称帝,并联合五国攻赵;要不是苏代横空出世的话,说不定魏冉的计策就成功了;要不是后来范雎入秦的话,说不定秦国会更强大,但至少,秦昭襄王顾念亲戚之情,只是罢了魏冉的官,后魏冉忧愤而亡。

第三位:吕不韦

秦国历史上的第三位权臣是吕不韦,据说吕不韦是姜子牙的23世孙,时代以经商为业,据说在吕不韦时,吕家已是富可敌国,乃是战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大商贾;但吕不韦并不甘于只当一个富豪,因为当时商人的地位很低,所以吕不韦一直在处心积虑的想要重现祖先姜子牙的光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赵国时,他结识了被当做质子的异人,而且还给异人送了个老婆,也就是赵姬。

也不知是吕不韦操作的好,还是这嬴异人运气好,总之,后来这嬴异人就回了秦国,而且最终还当上了秦王,是为秦庄襄王;而劳苦功高的吕不韦自然也得到了该有的封赏,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后吕不韦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在秦始皇刚继位时,被尊为“仲父”,权倾天下;但后因受到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服毒自尽。

第四位:赵高

秦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权臣,应该就是赵高了;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凭着勤奋和刻苦,逐渐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后被提拔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而且秦始皇还让赵高教自己的儿子胡亥学判案断狱。但赵高在秦始皇面前所展示出来的谄媚和谦卑都是伪装出来的,因为他还是怕秦始皇的。

但在秦始皇去世后,赵高的大胆和野心就展现了出来,他先是说服李斯,一起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不仅立胡亥为帝,还赐死了扶苏;后一步步的扩大自己的势力,并害死了曾经的盟友李斯;后更是成为宰相,公然在朝堂之上“指鹿为马”。如果要说赵高有什么功劳,那只能是加速了秦国的衰亡,但在子婴继任秦王后,赵高就被恨透了他的子婴设计所灭,并夷三族。

自古权臣少有能善终的,商鞅之死毫不意外,他为了变法,得罪的人太多了,而且声望也太高了;吕不韦其实有机会躲过一劫的,而且他也一直在做,但奈何,被牵连,并在途中被秦始皇赐毒酒;至于赵高,可能他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复仇,所以一切并不意外;最幸运的,可能就是魏冉了,秦昭襄王终究念及功劳和亲戚身份,没有杀他,而且还保留了他的荣华富贵,只可惜自己看不开,忧愤而亡。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丞相李斯的经历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和我是老乡,都是河南的,我给你介绍一下:一介布衣李斯,30岁仍一文不名。他只身来到秦国,历尽磨难,差点死掉。后终成大秦丞相吕不韦三千门客之一,并借机面见秦王,由此开始了他的从政之路。李斯辞职公元前254年,李斯第一次登上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李斯此时的角色,只不过是一名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务员,在楚国上蔡

  • 秦始皇统一六国中有趣的故事,要能吸引人,不要大家都知道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秦始皇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

  • 秦始皇兵马俑的故事或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兵马俑的传说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支军队,他们黑衣如铁、迅捷如风,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们令天下为之丧胆,为之变色。他们被称为虎狼之师。但事实上,他们比饿虎更加凶猛,比狼群更加团结。他们的军歌里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他们的事迹在千百年后仍为后人所津津

  • 秦朝的人物和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

  • 历史名相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最受人尊崇的十六大著名丞相一、齐国名相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

  • 简短的十大名相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开创先例,相杰第一中国第一宰相管仲(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45年)管仲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于颍上(颍水之滨)。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管仲家贫,自幼刻苦

  • 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的真实历史故事 如秦始皇的残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以史为鉴学习几个历史故事故事一:刘邦分封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记》中记录了一段故事。刘邦登基后,曾与手下大臣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刘邦说:“各位将军不要隐瞒我,都要说出实情,我之所以拥有天下,原因在哪里?”高起、王陵是刘邦手下的忠臣,他们看到刘邦这样说,于是回答道:“皇上您派人去攻城略地,如果攻打下来了

  • 俗语:“切莫迁坟,十迁九败”,老一辈经常说的讲究,有道理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俗语:“切莫迁坟,十迁九败”,老一辈经常说的讲究,有道理吗?在古时候,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是很相信风水的。于是一些关于风水的农村俗语也流传了下来,比如“穷不搬家,富不迁坟”,还有“十次迁坟九次败”等。但是无论怎么说,老祖宗也是能够盼望着过上富裕的日子,而不受贫穷所困。而这句农村俗语,“切莫迁坟,

  • 历史上有没有真实发生的比较“诡异”的事情,说出来让我长长见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有啊。我记得大概是三年前我去乌鲁木齐出差,当时朋友给我找了当地一家比较好的酒店,然后住进去。当天晚上吃完饭回酒店,处理完文件就开始睡觉了。哪知,一躺到床上,刚闭眼睛,就好象看见房间里面天花板和墙上到处是人影在晃动,吓得一晚上上睡不着。我当时认为可能是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适应。可是到第二晚上还是一样,

  • 农村老人常说,切莫迁坟,十迁九败,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身为一个乡镇干部,每次接到悟空问答的邀请都深感荣幸,不过这一次却荣幸不起来,多少还有些哭笑不得。我基本回答的都是农村的一些政策,比如合疗、新农保、民政救助、粮食补贴等,如果把农村老人“切莫迁坟,十迁九败”算做迷信的话,这个咱不能宣传,政策不允许不说,头条也不给推荐量,更重要的是咱对易经风水什么的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