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真实考古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230 更新时间:2023/12/4 18:11:51

十多年前,苏州剑池清淤抽干了池水,池底出现了一个墓穴,虎丘下面传说中的阖闾墓和三千多把宝剑,沉寂多年后又掀起一股考古热潮。可有趣的是,谁都知道阖闾墓就在虎丘下,为何秦始皇孙权费了好大力气,却白费功夫。他们连阖闾墓都没找到,别提里面的三千把宝剑,虎丘下面到底是不是吴王阖闾墓呢?为何一直没有被发掘?

虎丘池底下的古墓,有趣的地方,

一是:几千年来许多的古墓都被打开,里面的文物都下落不明。但是苏州市虎丘山下,吴国亡后,哪怕是越王勾践、秦始皇、孙权,都来找过宝剑,结果都是徒劳无功,

二是:但是后来的人们又很肯定,虎丘下面就是阖闾墓,由于现在没发掘所以还是未知,不过人们都确认虎丘下有一座古墓,

三是:大家都知道底下有个墓穴,可文物部门从来没肯定过,几次想要打开,却又各种原因放弃了,

可文物部门还没发掘,为何啥那么多人坚信池底下就是阖闾墓呢?

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十多年前,因为池水被抽干后,虽然考古专家没有去探究,但是当地的报社却组织了一次虎丘洞穴探险,这次探险的经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虎丘下的墓穴里面珍贵图片和文字资料,可惜当时网络和视频技术没现在普及,要不来一场直播和发上抖音,或者会更引起大众的探索热情和关注。那么里面到底情况如何,我们下文会详细的描述一下。

第二:古代典籍《越绝书》写到:“阖闾墓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还很详细的说墓中的情况:“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不过虎丘吴王阖闾墓让拥有了和氏璧和六国宫中无数珍宝的秦始皇都眼馋,是根据传说墓里藏着三千把削铁如泥的宝剑,而传说中的春秋名剑“扁诸”“鱼肠”就被阖闾带入墓中。

春秋时代吴国以铸剑知名,干将莫邪两人的传说,让吴国高超的铸剑技艺人人皆知,虽然这只是汉朝《列士传》和《孝子传》的一篇文章,但结合阖闾给专诸那把鱼肠剑,侧面说明了吴国宝剑是春秋时的奢侈品,也不是谁都可以请到,也不是你花重金就能购得,完全凭借的是铸剑师的心情,运气和人品。

特别是吴国除了宝剑,还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吴钩,唐代诗人李白侠客行中,“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里提到的吴钩,据说就是阖闾提倡广泛使用的,在《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提到:当年阖闾想称霸中原,特别是要征讨强大的楚国,为此让人打造的金钩,并且还说:“谁能打造一把好的钩,我赏赐百金。”有个工匠用了很特别的方法,做成了二钩,进献给阖闾,他看了一眼,没啥特别啊,不是跟其他夫子的钩一样的款式?

谁知道让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钩师叫了一声:“吴鸿,扈稽,我在这里,大王不知道你们的神奇,你们表现一个。”刚说完,两钩忽然飞起,击中了工匠的。阖闾大惊,赏赐了工匠百金。以后两把钩就天天佩戴在身上,从来不离身。

由于阖闾是吴国崛起的重要人物,他任用伍子胥孙武获得了彪悍的战绩,并且吴国在他去世后,吴王夫差更是带着吴国进入了称霸的时代,所以他的陪葬品肯定很丰富,而传说中他指明了要自己珍藏的三千把宝剑(吴钩)陪葬,应该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毕竟他当时有这个能力。

这里单独说一下吴钩,古代一直提到的男儿佩戴的标准搭配,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啥样子,不过就是引用经典而已,在一段时间内,吴钩被误会为成为钩子的外形,不过在后来出土的吴钩文物中,专家和人们才知道吴钩长成啥样子,其实吴钩就类似一把青铜刀,单侧有刃,呈曲线状,没有锋刃的一侧,称之为刀背,由于它弯度很大,外形很像个钩子,才被成为吴钩,其实更像是一把圆月弯刀。

但是有趣的是,吴钩在后来失传了,一直没发现实物,最后还是近代出土了一些青铜器中发现,而阖闾墓中,有那么多好东西,当然秦始皇也是既怕又眼馋,他当年根据记载,确实探寻过虎丘的阖闾墓,但是据说挖了一个大坑后,就放弃了,可能是因为太难或者其他事,反正他是放弃了,一说他挖出了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剑池。

另外三国时代的孙权,也效仿过曹操,当年派人出寻找过南越王赵佗的墓和带着大批人马去虎丘发掘阖闾墓,但是依然是无功而返,据说那个池底下开掘出来的墓洞就是孙权所为,但是依然孙权是一无所获。

两人的努力白费后,后人就很奇怪地再也没去打扰阖闾了,不过到底下面有没古墓,还是一个天然的山洞呢?

关于里面的情况如何,上文提到的记者用亲身经历记载了里面的情况,当然这里有趣的就是,考古专家竟然没有去发掘,而是由记者去探索,这点或者很让人疑惑,其实还是有原因的,下文我们会提到。

先说记者的探险经历,

其实历史上剑池是见底过数次,在明朝的时候就见底过一次,还被当时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下去探险过,后来出来在旁边提了字,而建国以后,因为要清淤曾经三次抽干里面的剑池里面的水。

最近的一次清淤后,很快就会回灌,当时的记者就穿上了雨靴,经过了管理工作人员同意,并且在很安全的陪同下,顺着八米长的梯子,到了剑池底探秘之旅开

他们走入洞穴中,发现虽然池底是没有水了,但里面的淤泥很是很深,一股凉气在脚底下冒出来,他们慢慢地爬过滑溜池底,靠近里面,发现这里的淤泥已经到了小腿,而山洞里面的空间只能容两三人通过,由于光线暗淡,只能打着探照灯前进。一直走了一段时间后,他们被五块巨石挡住了去路,这些的巨石叠砌至顶,在石头的顶上,还另盖有一块更大的石板。在人们传说中的“吴王阖闾墓”因就在石头的里面,而记者猜测自己走的便是“墓道”。

经过观察,发现洞穴两边都是齐整的褐色山石,其中的西面的石壁能看出是天然的,可是东面的石壁则有人工痕迹。阻挡他们前进的六块石板仔细看还是则略有不同。

其中最特别的是第三块,因为其他的啥都没有,它却有一个圆拱形的位置。根据上世纪50年代清理干净时记载。据说其中一块石板上有碗口大小的锈斑痕迹。估计就是这一块了,但是到底有啥用,没人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50年代,就有考古专家认为,这就是一座凿石为穴的古墓,而南北向的竖穴,在规格上,也符合春秋时期的墓葬潮流。

其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就是他们其中一人,弯下身在淤泥中挖出了一块断开的青砖,砖比比现在要扁,一块就知道是人工做的,但是是怎么来的,由于之前没任何记载,他们把青砖拍照后安置在原处就给虎丘管理单位做了汇报。

后来他们就走出来,发现而来剑池东壁记载了一段明朝的往事,在明正德七年,因为苏州连日没下雨,天气干旱,剑池的水竟然干了,唐伯虎、王鏊等等人就相约来到而来剑池底游玩,当然他们也发现了这个山东,并记录下“垒石数层若横板而已”,他们也觉得这个应该是吴王墓门,就在崖壁旁刻下了两篇纪事的石刻。

几百年后,人们再一次重走唐伯虎的探秘路,收获是同样的。但是,这里到底是否就是“吴王阖闾墓入口”呢?为何明知道了而不做抢救性发掘?

其实对于这里是否是吴王阖闾墓,考古学家是各持己见的,

一种说法:底下就是吴王墓,参与过1955年清淤考古工作的钱老,曾经在当年实地勘察过,他从历史资料,墓穴的形制,还有里面的大石板还有秦始皇的举动去分析,坚信这里就是吴王墓

可是有趣的就是,另外一种说法却认为,不能以《越绝书》说阖闾葬在虎丘就相信,毕竟里面还没打开,到底有啥也没有人知道,并且最重要的就是秦始皇和孙权来过,都是传说压根没有历史记载,而这个山洞高只有2.5米,宽还不到1.5米,入口是太小了,吴王怎么能抬进去的。难道吴王就那么简陋了,墓道也太寒酸而来吧?

不过还有人补充说,虎丘在地形上看,就是一座小山包,可是四周围绕了一圈方形河道。最重要的就是自然河道从来没有方形的,所以应该就是人工挖出来的,用挖出来的土封顶部,也很适合春秋时代的吴国的墓穴形制。

关于虎丘这个山洞,外界讨论得非常热闹,不过有一件很有趣的事,就是文物部门“不表态”。为啥呢?

因为首先没有任何证明,这下面就是吴王墓,其二就是证明了,也不敢轻易的动。为啥不敢轻易的动呢?

主要是考虑到虎丘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别,因为在上面还有一座虎丘塔和东边的云岩寺遗址。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就曾经考虑过搬开里面的大石板,但是最后还是被阻止了,因为考虑的就是当时的科技条件和机器,很难保证打开墓门后,里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更重要的就是由于技术的限制,虎丘上面的虎丘塔很有可能就因此不稳,会引发各种的未知情况,所以最终还是原封不动的亡剑池灌水,也没打扰阖闾的休息。

这也是为何找到了墓门却没有打开里面的原因之一,或者在未来科技达到的那天,虎丘下的青石板会被打开,不知里面是否真如传说一样,有三千把绝世宝剑呢?

小结:

不过我觉得不打开里面更好,因为虎丘是苏州历史上著名的地标旅游景点,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都慕名来过此处,并且在宋朝时期,苏州因为江南的开发成为了江南的重镇,有着许多传说的虎丘,更是和苏州建城的阖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虎丘塔,虎丘,千人石头,古苏州城,试剑石,剑池石刻相汇聚,和现代的高速发展的苏州结合,让古老的苏州形成了一个具有文化传统历史传统,又具有现代化科技的高速发展的崭新城市,保留虎丘池下的一点神秘感,其实对苏州的人文文化,或者反而是一个最恰当的做法。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邦为什么要把掘秦始皇陵作为项羽的一大罪状?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等级观念十分严格,秦始皇嬴政作为第一个皇帝,是天下共主,是天子!且不说秦始皇雄才大略对国家有突出贡献,就算他一无是处,他也是天子,作为臣民是不能发掘天子之陵的,这是君臣之道!刘邦将项羽发掘秦陵作为罪状之一,理由如下:其一、秦始皇嬴政是天子,可以灭其国杀其身,但不能毁了他的皇陵。尊重天子是臣民之道

  • 为什么刘邦和项羽都没有挖秦陵充军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以为好多军阀都挖皇陵充军费?一般想打天下的军阀,都不会这么做,这么做的基本上是流寇土匪一类的了,你看看宋明清三朝的皇陵基本都还在,特别是明朝的皇陵,清朝入关了,也没动,说明什么?挖陵墓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你现在可以挖别人的皇陵,你以后自己的皇陵怕不怕被挖被盗?再者,刘邦和项羽,都是楚国出来的,大

  •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因为追求长生不老惹的祸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不是因为追求长生不老惹的祸!而是因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亟待改革治理天下而广纳贤才,突然有一天他读到一本《五蠹》的书,书中列举了五种社会蛀虫,把“学者(儒家)、纵横家(方士、言仪者)排在首位;书中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人。秦始皇看完此书感言道:能得此人死而无憾!此

  • 汉高祖刘邦都有哪些神话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题主“神话故事”这个词用得非常好,虽然关于刘邦的这些故事都是记载在正史《史记》之中的,但是,想来也没有多少人认为这些是真的,作为谈资聊聊还挺好玩的。1、梦神见龙话说刘邦还没出生之时,有一日,刘邦的娘刘老太在湖边洗衣,有些累了,就睡着了,梦睡之中,他就看见了一位老神仙与她相遇。然而,正在她熟睡之时,天

  • 秦始皇墓青铜剑为何千年不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1994年,秦始皇陵一、二号俑坑中共发掘22把青铜剑,剑身光亮如新,寒气逼人,剑锋可一下将18层报纸划开。剑身防腐的铬盐氧化处理工艺,竟然早于德国、美国申请专利2000多年,而“形态记忆合金”材料更是专家眼中的奇迹,此消息一出立刻震惊世界。材质工艺,令人咂舌,堪称奇迹当时,在秦始皇陵二号俑坑内出土的

  • 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陵东侧约三里处出土的兵马俑,如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这些数以千计的陶人陶马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据说秦始皇二十二岁统一中国后,就下令大规模地为他修建陵墓。因骊山风光秀丽,加上山阳产玉,山阴多金,金玉双全,正符合他的迷信思想,所以他把墓地选在骊山北麓。他不仅从全国调来七十多万“刑

  • 《秦始皇的故事》有什么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荆轲刺秦荆轲原齐国人,本姓“庆”,后来迁徙入卫,改姓“贺”,最后入燕,姓“荆”。荆轲喜好读书和剑术,但在卫国没有得到任用。当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后,便立心刺杀秦王。在鞠武的引见下,太子丹会见了田光,田光便为太子丹选出了刺杀秦王的人选荆轲。在田光的劝说下,荆轲同意了当刺客,后,田光自尽以保守秘密。太子

  • 嬴政的身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人物身世据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是赵国大将的女儿,送给子楚之前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已怀孕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后来赵姬怀胎十二月才产子,生下了政,实则为吕不韦与赵姬的私生子。(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来源请求],怀孕十二个月鲜有案例;同时,作为怀孕征兆的停

  • 秦朝以前有关皇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之前的历史是:早前部落——夏——商——周(分东周及西周)——春秋——战国——秦。秦之前君主一般被称为“王”。虽然传说中在早期部落时期有“三皇五帝”,但并不是真正的皇帝。真正的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所以他才被称为“始皇帝”或“秦始皇”。秦始皇以“皇帝”为自己的代号,以前没有皇帝,都是周天子啊,燕王、

  • 有什么神奇的民间故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救了“鬼谷子"一命!才有了司马家族五百年的好运。我来说一下我们司马家族的民间传说;我的祖先“司马纯阳"有一天到山上砍柴!突然有一个人边跑边喊救命!他朝喊救命的方向一看,有一个人后边有条老虎正在追他。司马纯阳拿起手中的斧子让过跑来的人,举起斧头照着后面追来的老虎头上劈去!老虎被当场劈死;被救的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