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博浪沙刺秦的始末是怎样的?

博浪沙刺秦的始末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816 更新时间:2024/1/16 10:36:17

博浪沙刺秦的时代背景秦始皇雄图霸业,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建立了自华夏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受到后世人们对高度赞扬。但对于当时其他六国人民来说,秦始皇无疑就是一个恶魔,时常萦绕在他们甜美的梦乡里,挥之不去,赶之不走。

终于,迫于强秦的无限制威胁,燕国太子丹决定实施斩首行动,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刺杀事件“荆轲刺秦”。结局大家也都知道,行动失败,荆轲被处死,并殃及亲朋好友。

秦始皇百密一疏,放过了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因为秦始皇是个音乐发烧友,而高渐离精于击筑(当时的一种乐器)。随后高渐离为友报仇,再刺秦王。具体情况这里不是重点,暂不表述,结果仍以失败而告终,高渐离也去会好友荆轲了。

张良刺秦,只为了报国仇家恨张良,韩国(战国时期)人,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是韩国丞相,可谓是相国之家,家道殷实,名副其实的官二代。本来他也是能世袭丞相之位的,但是偏偏还未等到他长大继承相位,韩国就让秦国给灭了。韩国灭亡,在张良心中种下了国仇家恨的复仇种子,立志要在有生之年灭掉秦国。于是他散尽家财,广揽天下武林高手。然而,因为秦始皇暴虐成性,普通的武士只求自保,哪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啊!张良立志数年宿愿难了,不得已决定假借游学之名,寻访天下英雄。

张良二十岁离家,长期辗转各地,听说淮阳沧海君门客众多,有很多英雄好汉。于是上门拜访,共同谋划刺杀计划。沧海君听说张良来的目的后,他对秦国暴政也是深恶痛绝的,于是,立刻为张良招募了一名大力士,交给张良使用。这位大力士也没在历史上留名,不过确实是个力大无穷的人,并且他表示刺杀秦始皇是万死不辞。随后,张良为大力士秘密量身打造了一把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根据秦朝的重量单位算,一斤大约等于现在我们的252.8克,也就是六十斤,一个大力士拿一个六十斤重物不成问题。猛人,也只能用这种兵器了。张良的思路还是挺清晰的。

预谋刺杀行动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为了了解民情,稳固统治,决定开始他当皇帝后的第三次出巡,也就是他的第二次东巡。秦始皇东巡的消息被张良得知后,判断到秦始皇东巡必经河南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于是他带着无名大力士,一起侦察地形,并最终选择了博浪沙(今原阳县东郊),准备埋伏在这里,实施刺杀行动。

博浪沙的地理位置是很优越的。路面沙丘起伏,这就说明秦始皇经过的时候必定会降低速度,这就给刺杀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降低了刺杀的难度。再加上地势坎坷,会分散秦始皇身边侍卫的队形,侍卫一旦被冲散,便让刺杀有机可乘。博浪沙北面是黄河,南边是官渡河,芦苇丛生,便于逃跑,而且洼地很多,便于隐藏,如果想要逃跑,官兵很难抓住。这些堪称具备了行刺的最佳条件。

张良原本计划,当秦始皇的马车经过此地的时候,就让大力士一跃而出,从高处砸下百余斤的重锤,直接将秦始皇的马车砸个稀巴烂,这样,秦始皇就必死无疑了。那么怎么识别秦皇的马车呢?当时秦国对车辇是有规定的,天子的马车由六匹马拉,而大臣的是四匹。于是他告诉大力士只需找到六匹马的马车,那里边儿准是秦始皇没错了。

刺杀行动实施一切安排妥当后,他俩便潜伏下来,静等机会。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们等到了秦始皇的车队。不过当车队走近后,一看傻眼了,原来全都是四匹马拉的车,完全分不清哪辆才是秦始皇的马车。不过定睛一看,中间有一辆马车特别豪华。于是张良认定那里边坐的就是秦始皇,就指挥大力士一锤砸向了那辆车,砸中车子后,他和大力士趁众人来不及反应,分头逃窜,遁入芦苇丛中,不见了踪影。

而另一边呢,秦始皇只听一声巨响,不由大惊失色,定神后,才知道是刺客行刺,不禁恼羞成怒,喝令四处搜捕。但没找到刺客的踪迹,又令当地官府就近搜查,扰得百姓鸡犬不宁,依然一无所获。于是下令全国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刺客大搜捕,集中行动。结果连刺客的毛儿也没见着,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失败原因分析荆轲和高渐离两次刺杀事件,对秦始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自此秦始皇不再相信六国之人,并且提高了防患意识。秦始皇原本就生性多疑,又偏逢多次遇刺,因而就学乖了。将车都是用四匹马拉,并且设置了好几辆,与自己所乘的马车装饰相同的车架,他就换着乘坐。狡兔三窟,因此逃过了这一劫。

张良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见,张良的刺杀行动策划得肯定是很周密的。只可惜,棋差一招,没能认清秦始皇的马车,以致功败垂成。相反,我们也可以看出,秦始皇因为惧怕六国人民的刺杀,而在自己的安保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的。

此后,刺秦失败的张良,只能逃匿他乡,在机缘巧合之下,偶遇黄石老人,赠与他一本兵书《太公兵法》,张良认真研习兵法,成为了一代谋士,辅佐刘邦创立了大汉基业,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功成名就之后,又因为张良看透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的道理,最终,急流勇退,隐居山林之中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黄陵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陵东侧约三里处出土的兵马俑,如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这些数以千计的陶人陶马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据说秦始皇二十二岁统一中国后,就下令大规模地为他修建陵墓。因骊山风光秀丽,加上山阳产玉,山阴多金,金玉双全,正符合他的迷信思想,所以他把墓地选在骊山北麓。他不仅从全国调来七十多万“刑

  • 嬴政那么残暴,为何不用活人陪葬而用兵马俑?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兵马俑也就是陶俑,这玩意儿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70年代发掘的裴李岗文化就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原始社会的陶俑主要用作图腾崇拜、后世纪念,也有用作娱乐玩赏的人俑、动物俑,后来演变为下葬的冥器,战国时期已成为人殉的替代品逐渐流行,特别是秦始皇,大批量使用陶俑随葬,使得人殉逐渐没落。图为安阳

  • 是谁最先发现了兵马俑?发现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以前好像看了一部电视好像说是皇帝最信任的大将军!视他如左膀右臂!谁知他和皇上的妃子私通!皇上发现后一气之下将他活人做成俑烧制成兵马俑,叫他生生世世不得离开皇帝半步!这就是为什么这俑是这样的!

  • 秦始皇兵马俑怎么发现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

  • 秦始皇的故事300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嬴政13岁继位,17岁亲临朝政,29岁统一六国,修长城,统一文字和车轨,被称为“千古一帝”。他的生身父亲,不立皇后和太子成为千古谜团。被后人称为“始皇帝”。

  • 历史上有关秦朝的故事有哪些?请列举3个.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关秦朝的故事有这些:指鹿为马(赵高)【成语故事】秦末,宦官赵高在秦始皇病故后假传圣旨命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太子,他还想篡夺帝位,特地把一匹鹿当马送给秦二世胡亥,胡亥说是鹿,赵高叫胡亥问群臣。群臣有些迫于丞相赵高的势力违心说是马,只有部分说是鹿的大臣后被赵高所害。焚书坑儒(秦始皇)【成语故事】秦

  • 秦始皇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别名祖龙,出生于赵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誉为“千古一帝”。13岁继位,39岁时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政治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

  • 秦朝历史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蒙恬是秦朝老将,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人之一,祖上就是秦朝的将官,自身武艺应是不差,但是从历史记载的资料上来看,蒙恬对于军队作战的能力尤胜一筹,擅长于军队小规模或者大规模的作战指挥,对军队的统御十分厉害,单从这一点上来看,项羽是略逊一筹,虽然项羽有过不少次的成名战役,但是对于军队的统筹却实在不如蒙恬那边自

  • 秦始皇有哪些功过是非?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帝有何功过是非?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早己经有了定论。但是既然问题己经提出来了,那么也不妨试答一下。秦始皇帝的功绩是早己经有了定论的:①灭六国成一统,为中华世代统一奠定了基础;②统一文字、度量衡,并使天下人自此后车同轨、书同文。为中华文化上的统一创造了环境。③修直道、弛道,用道路将天下联接起来,创造

  • 秦始皇是暴君吗?秦始皇暴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既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又是一个暴君,他的残暴主要体现在对底层老百姓的不体恤,不爱护、过度压榨等方面。对百姓的残酷剥削秦朝的赋税明目繁多,令人咋舌,如人头税、田野税、户口税、柴草税等等,当时农民一年的收成三分之二都被各种赋税搜刮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根本不能维持起码的生计,所以秦朝的百姓终日食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