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大家看不看历史,大家应该都会对秦始皇有所了解。基本上都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弑父驱母”、“焚书坑儒”等等都是揭秘秦始皇“凶狠残暴”的证据,但是也有很多专家认为,秦始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残暴,反之其还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明君!
嬴政于公元前221年攻灭六国,一统中原,建立了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帝国,并自称“始皇帝”。他在位年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量同度,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全国大兴土木修建工程,很多设施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对他的这种性格特点,后世有很多讨论,包括郭沫若认为,亲政之前的秦始皇,“身体既不健康,又受人轻视,精神发育自难正常。”怎么知道秦始皇身体不健康呢?
《史记》里有一段。咱们前面不是讲,秦王重用李斯,大搞间谍战吗?其实这个间谍战最早不是李斯提的,而是尉缭。现在传世的还有一部很著名的兵书,就是这个人写的--《尉缭子》。秦始皇很欣赏他,拿他当朋友,见面都不是君臣之礼,平等相待,赏赐也很多。秦始皇的心理就更不健康了。
三岁时就被抛弃,吕不韦和赢异人不是跑了嘛,就留下嬴政和赵姬孤儿寡母在赵国,在姥姥门上,也算寄人篱下。整个童年肯定没少受气,所以,赵国刚一打下来,他就亲自回了邯郸,把仇家全部杀光。可见,童年的怨恨他一天也没忘。他专制独裁,焚书坑儒,差点就将儒学文化毁于一旦,大兴宫殿,建立兵马俑,劳民伤财,民间怨言四起等等。可是,他的残暴是战争和统治国家的表现,一个王者是绝不会低头的,因为低头皇冠会掉。站在权力的最高峰,他要要时刻警性身边的一切事物,精神必须高度集中。
历史上记载,秦始皇将长子处于流刑,就是因为听到了长子要蓄意谋反,在这样一个至高权力的拥有和精神的压迫下,容不得一点流言蜚语。宁可错杀绝不放过任何一线生机。他的性格是充满矛盾性的,在建立成功伟绩的同时又做出让人愤恨不已的事。人无完人,自古人生“孰能无过”。秦始皇有功也有过。可他那扭曲变化无常的性格,让他走上了被世人谩骂和赞赏的极端。秦始皇所处的那个时代(包括秦和西汉)大气开放。
人们追求的是一种个性的张扬和自由。秦始皇让人钦佩的地方在于,他13岁作王,22岁就清除了吕不韦这些人,23岁就开始着手统一全国,用了十四五年时间就统一了中国。他能把那么大的一个国家统一,并且制定一系列统一的措施,这都说明了他的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