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秦始皇死于离他的出生地邯郸不远的的邢台。史上对秦皇真实死因一直是说不清的猜测,争论不休的探讨,倒不如民间演绎出的传说更具有耐人寻味的巧合或直接。作为“千古一帝”真实的存在,秦始皇为加强政治统治,在位时一共有过五次天下巡游,其中两次来过山东荣成的“成山头”,而最后一次巡游死在离开“成山头”西返咸阳途中的邢台境内。邢台离秦皇的出生地邯郸很近,病逝与此也算“生于斯死于斯”的冥冥注定吧。“成山头”位于胶东半岛的最东端,也是我国陆上疆土最东端,意似的贴近和民间的想象力有了“天尽头”的存在。古代的皇帝都被称为“天子”,当“天子”来到“天尽头”时,也就预示着自己的一切到了尽头。言传归言传,汉武帝刘彻也曾到过天尽头,汉武帝不但没死,而且很长寿,皇帝也当得顺畅,刘彻的汉朝极为强盛。这个传说一直到康熙年间,清王朝为了改变传说的巧合,于是就有了康熙写下的“天无尽头”。传说归传说,有着中国“好望角”之称的“成山头”也是威海当地的一个著名景点。(图片来自网络)
秦始皇陵埋有更多宝藏,为何项羽不挖秦始皇陵,却要火烧阿房宫?
考古证据表明:
1.项羽很可能没有大规模挖掘秦始皇陵
2.项羽没有机会火烧阿房宫
1.项羽是否盗掘秦始皇陵项羽盗掘秦始皇陵的说法,最早见载于《史记高祖本纪》。不过我们不能单看这句话,而是要把它放在当时的语境中来分析。
这儿发生在汉高祖四年,也就是公元前203年,项羽和刘邦已经撕破脸皮。当时两军对峙于广武,项羽竟然想出个办法,约刘邦单挑。刘邦不傻啊,自然是否定了这个提议。而且刘邦还顺便数落项羽,列举了项羽的十条罪状,其中第四条就是:
怀王约入秦无暴掠,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财。
刘邦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当初大伙儿在楚怀王那儿可都是说好的,进咸阳,不准搞破坏,那都是人民的财产!结果呢,你项羽来了以后,焚烧宫殿,盗掘陵墓,真是罪大恶极!你还把怀王放在眼里吗?你还有人性吗?
后来的诸多史家也采信这个说法,而且还增添细节,连具体用了多少人、挖了多久都写出来,说得有鼻子有眼,所以项羽盗掘秦始皇陵的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不过,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开展了很多的调查勘探工作,却并未发现大规模被破坏的痕迹。不仅地宫没有,连陵园内外的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以及兵马俑坑,也没有被大规模破坏过。
这就跟史料记载对不上了。如果说项羽真的在秦始皇陵中搞过破坏,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比方说,如果地宫被盗掘,那肯定是会坍塌的,还会连带导致秦陵封土塌陷,但是现在封土上并没有这样的迹象。
因此,我们推测,项羽有可能是真的进入秦始皇陵园搞过一些破坏,但是集中在地面建筑,并没有去破坏地下设施。
当然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说项羽本身在关中停留的时间并不多,还要忙着对付刘邦、分封诸侯,哪个不比挖秦始皇陵要紧?再比如说,项羽本就不屑于做这种挖坟鞭尸的勾当。
而《史记》中记载的刘邦之语,也有可能是两种情况:
1、刘邦在战场上确实是那么说的,但是故意夸大,目的就是唤起大家对项羽的反感。
2、刘邦原话并不是这样,史官在整理时重新加工。
项羽是否焚烧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千百年来,阿房宫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有用它来批判秦的奢侈的,也有用它来嘲讽项羽残暴的。
不过,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宫遗址勘探二十万平方米后发现,并没有大量的建筑遗存,因此阿房宫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建成。此外,这里也没有大面积着火的痕迹。
所以很多人推测,阿房宫还没建成的时候,关东就开始乱了,秦二世只能集中对付农民起义,阿房宫工程也就随之永久搁置了。
既然如此,项羽跑到阿房宫烧土么?
而在秦咸阳宫遗址,却存在很多相关的遗迹现象。
所以说,史料中记载的项羽焚烧秦宫,很有可能是咸阳宫而非阿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