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算不算暴君?历史上关于秦始皇的“黑料”是否靠谱?

秦始皇算不算暴君?历史上关于秦始皇的“黑料”是否靠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68 更新时间:2023/12/16 17:05:59

如果与前边的殷纣王与后边的后赵石勒相比,秦始皇算暴君吗?

显然不算。

那么为什么从司马迁、汉贾谊、唐杜牧以来的学人认为秦始皇施暴政?

他们用一个虚构的原始社会黄金时代的五帝作对照,来框秦始皇。实际从出土材料看,舜帝被禹囚禁而死,并非道德光芒下的“禅让”。《陈涉世家》所谓“逾期当斩”被新出土材料否定,实际并没有如此苛刻。司马迁不自觉地将汉武帝强加给他的羞辱发泄到了秦始皇头上。

“焚书坑儒”显然被夸大化了。

古代文人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秩序,极力塑造一个实行霸道行暴政的反面形象,秦始皇不幸躺枪了。

秦始皇开创的“车同轨,字同文”以及钱同范,为社会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他本人认识的文字,批阅过的文件,估计是凯撒大帝的数十陪!

秦始皇“焚书”是大兴文字狱吗?他坑杀过儒生吗?

秦始皇最为后世所诟病和痛责的“焚书”“坑儒”两事。对于这两件事,我们应研求真相。

焚书之事源于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秦始皇大宴群臣于咸阳宫,有位官员上前歌颂秦始皇一统天下,废封建,“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的功德。同席有博士七十人,都是秦始皇罗致的各地的博学之士,其中从东方来的博士淳于越(齐人)表示反对,他认为秦始皇贵为天子,“而子弟为匹夫”,一旦有人造反,“何以相救哉”!他的结论是“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师古”,即恢复封建。这是大事,秦始皇不愿专断,乃令大臣会议(他常举行这样的会议)。丞相李斯提出自己的意见,大意是说:“三代也不师法五帝,因为时代演变,各代情势不同,治理的方法迥异。淳于越所说乃三代之事,何足效法?而今天下一统,法令统一,人民应该勤力农工,士人应该学习法令。现在士人不学现行之法令而学古代,以古代为标准来反对当代,蛊惑民众,至为不当。昔日列国纷争,游士备持其所学,胡言乱语,不求实际。现天下一统,若仍任由各家私学用各种尺度去议论,去沽名钓誉,哗众取宠,造谣生事,如此则政府将失去威信,各人成群结党,天下又乱。”因此他主张: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

我们分析一下这道命令,有五点值得注意:

一、各国的史书要全部被烧毁,这与“书同文”及天下一统有关联。

二、博士所主管的分内的书不焚。博士官所职,包罗《诗》《书》百家言,其所主管的分内之书是政府要保存的各类书籍。

三、“偶语”不是偶然之意,《史记集解》释为“聚语”,《史记正义》释为“对也”,能互相谈论《诗》《书》的很稀少,因此“偶语”大概是讲授之意,即聚众宣扬以古非今的理论。

四、“城旦”刑是白昼守城,夜幕筑城,刑期四年,罪并不重。

五、“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即博士及地方官吏均可读书,亦均有书。

换言之,即秦始皇的焚书令并非毁灭各家书籍,而是在当时的情势下,将《诗》《书》百家言的保存者加以限制,将学习的范围加以规范。他的主要目的在于严禁以古非今者主张恢复封建。聚众宣传《诗》《书》百家言以作“全盘古化”活动是否应严加禁止,我们若与秦始皇易地而处,亦可得到答案。这绝不是后世所谓的文字之狱。

至于坑“儒”,与焚书是全不相干的另一件事。“焚书坑儒”四字连在一起,似乎焚书与坑儒互为因果关系,这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坑儒”之事发生在焚书之次年(前212),事情的起因是术士卢某(卢生)用荒诞神奇的言辞蛊惑秦始皇,要秦始皇隐匿其居住的宫殿,“无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秦始皇听信了卢生的话,隐匿居处之地,只在咸阳宫见群臣。秦始皇并未因此得到不死之药,卢生畏谎言被戳穿,乃与韩生和侯生商议后逃走,并传播了一些辱骂秦始皇的话。卢生说“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一统天下之后,更骄妄自大,每日必批阅一百二十斤文书,“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最后一句话全是为自己圆谎。秦始皇自然大怒,将“方士”“术士”召集起来,加以审问。这些人互相告发,共得四百六十余人。秦始皇欲使今后世人不再受骗,将这些方士、术士全数坑于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此事与焚书完全无关,且坑的不是“儒士”,而是术士。《史记》和《汉书》的“儒林传”中均毫不含糊地明白记载秦始皇“坑术士”,从无一字说他坑了“儒士”或暗示他坑了“儒士”。当然,即使是骗子,也罪不至死,我们绝不赞同秦始皇的处置。其实,秦始皇并不是嗜杀之人。综观秦始皇一生,统一天下以前,平定之乱杀二十余人。统一天下之后,有一次他在山上望见丞相李斯的车骑太多,评其“弗善”,有人告诉李斯,李斯乃减少车骑。秦始皇审讯侍从是谁泄露了他的话,不得其人,乃将当时在身旁之人尽杀之。又有刻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派人搜查,不得刻石之人,乃将居住在石旁之人杀死。如此等等,大约都不会很多。此外史书无一字记载秦始皇嗜杀,他对六国的后裔与贵族一律赦免,连当面提出复古建议的淳于越也无受处分的记载。与明太祖朱元璋屠杀了五万余朝廷官吏相比,秦始皇真应“自愧不如”。秦始皇并未兴任何文字狱,也没有坑儒生,而是少数不屠戮功臣的开国君主之一。

秦始皇下令“焚书”之后不到三年便去世,一年后陈胜起兵,天下大乱,故挟书律实际推行不久,且私藏书之罪不重,私人藏书仍多。《史记》载陈余“好儒术”,郦生“好读书”,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足见民间《诗》《书》仍流传。秦始皇坑术士之后,儒家照样被任用。陈胜起兵后,秦二世召博士三十余人征询意见,博士“皆引《春秋》之义以对”,似乎三十余人全是儒家,包括汉初著名的儒者叔孙通在内。后来叔孙通率领弟子百余人投奔刘邦,更足见所谓百家言均“火于秦”,秦始皇屠杀儒者之说是后世虚构的。焚书坑儒的真相是如此,我们宜尊重事实。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究竟秦始皇烧书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当时秦朝扫六国,合国的经历、政治、风俗都各不相同、加上各国都有反对秦统治的先进人,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暴君的体现但这样同样有他有利的一面不是烧书,而是向全国颁布的焚书令,现在也就是把不符合统治要求书籍收缴,运到造纸厂化纸浆,注意这个命令不是专门针对儒家的;后面没有杀儒客,那是后来儒家编造的。这是卢生等人

  • 《史记》里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被后世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内容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以及10年表、8书。一、本纪本纪也就是帝王的专属传记,分别为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从篇目中可以看出,虽然本

  • 秦始皇当年为什么要烧书?都烧了那些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据说烧的是方士之书,坑的也只是骗秦始皇的方士!对中国文化没什么影响,(烧掉百家之书的乃是项羽,你应该知道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之事吧)不过秦始皇给中国带来了专制,给中国古代的发达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造成了近代的落伍!正确看代我们的始皇帝吧,(历史书上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古代写史书多少受到当代帝

  • 秦始皇为什么烧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

  • 如何正确解读秦始皇“焚书坑儒”?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后世提出了一个鲜明而有力的观点,即秦始皇并未坑“儒”,而是坑“术士”。但是关于“焚书坑儒”,应该还有几点需要补充:第一、秦始皇并非完全抛弃儒家不用。比如秦始皇三十六年,在东郡落下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字的陨石,当时秦始皇还“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

  • 秦始皇烧了哪些书?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史书除《秦纪》以外,六国史书一律烧掉;(2)《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藏书都集中到郡,由郡守、尉监督烧掉;(3)医药、卜筮、种树等书不在禁列;

  •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国、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完成一统六国的愿望,建立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篇章。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集

  • 秦始皇为什么要灭六国?他为什么有把握灭掉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包五帝”,于是

  • 秦始皇多少岁灭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259-221=38岁秦始皇(公元前259221)姓嬴,名政,为秦庄襄王之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吒风云、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被拥立为秦王。八年后(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蕲年宫举行加冕礼,亲理国政。此后,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选贤任

  • 我想知道历史中的秦始皇和阿房的故事,秦始皇是否终生未立后原因,阿房是怎样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枭雄秦王政(秦始皇刘德凯饰)幼时在赵国邯郸沦为人质,常遭人欺负殴打。美丽善良的采药女阿房(赵雅芝饰)不顾父亲的反对,悉心照顾常被打得遍体鳞伤的阿政为其熬药疗伤,两小无猜互生情愫结为初恋。长大后的阿政返回秦国继位为秦王,阿房亦随父亲、师兄为炼不老丹赴秦国采药,两人又在秦国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