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有哪些名言?

秦始皇有哪些名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02 更新时间:2024/1/15 19:51:30

秦始皇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八个字可以概括:(指着泰山)额滴,(指着黄山)额滴,(指着一片片山)都是额滴!

关于秦朝中常考的成语典故有?

秦朝中常考的成语典故有

1.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在这种情况下,秦王不能再坚持自己的看法,只好顺从赵高的说法。

2.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率领部队与秦军作战。部队渡过漳河以后,项羽命令士兵把所有的船只都毁掉沉到河底,把行军的饭锅全部打碎,每人只发给三天的干粮。项羽这样做的目的,是向大家表示只能胜利前进,不能失败后退的决心。果然部队经过九次激烈的战斗终于打垮了秦军。

3.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时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4.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禁止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次年,查出犯禁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于咸阳。历史上把这两件事叫做焚书坑儒。

5.约法三章

出自汉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原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的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为了取得民心,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并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6.揭竿而起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意思是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形容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时的情况,后即指武装起义。

7.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项羽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心里已丧失了斗志,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8.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

9.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意思是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子楚(秦庄襄王),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子楚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后,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为巩固他的政权。使门客写了一部“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10.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秦王朝灭亡后,项羽见宫室残破没落,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自己又占着优势,于是就自傲自大,想回家乡炫耀此时的身世。楚汉之争正处在最为关键的时候,项羽这种务虚的思想观念反映了他性情的浮躁和短见的政治眼光,对他自己和楚国的前途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有人对他鄙视,气愤地说:人们都说楚人沐猴而冠,真是说对了。结果,被项羽投入鼎镬煮死。

山西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笔试备考资料-面试备考资料-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现代人对他的评价正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千古一帝里面的第一,怎么形容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都不为过。他的最大功绩就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统一了中国,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他兴修灵渠连结长江和珠江流域,开疆拓土,把匈奴逐出河套,修建秦直道等一系列举措给后世留下巨大的影响,他还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封建制度,第一个称皇帝。当然

  • 《秦时明月》里面有什么经典的语句?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时明月》第一部2007年开始播出到现在第五部,已经有12年了,可以说《秦时明月》承载着90后的青春,剧中的没一句台词都能代表着我们的青春,下面给你们盘点一下《秦时明月》中的那些经典语句。经典台词1.痛苦,是保持清醒的最好方式。--盖聂2.“弱者没有资格要求公平。”这句话很有哲理,无论在哪个时代,

  • 与秦始皇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秦始皇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开创者,第一位一统天下的皇帝,跟他相关的成语是有很多的,我这里就来说说跟秦始皇相关的10个成语!top10:图穷匕见这个成语是从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里选出来的,指的是地图翻完了,藏在里面的匕首显现了出来,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总是会出现。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

  • 关于秦始皇的诗句?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1、途经秦始皇墓唐代:许浑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译文:龙盘虎踞地势雄峻绿树一层层,哪怕高入浮云最终也是要坍崩。赢政刘恒同样葬在青山秋草里,人们却只去祭拜汉文帝的霸陵。2、古风秦王扫六合唐代:李白

  • 动画《秦时明月》经典语录你都知道哪些?你最喜欢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痛苦,是保持清醒的最好方式。--盖聂2.“弱者没有资格要求公平。”这句话很有哲理,无论在哪个时代,弱者都没有任何公平可言,只有有实力的强者,才可以为自己创造公平。--卫庄3.弱者,总喜欢用理由来解释结果--胜七4.要想成为强者,就不要回避心里的恐惧,恐惧并不是弱点。强者,是要让你的敌人比你更恐惧

  • 秦始皇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1,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出处:清,张英《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劝解家人别为三尺之地与邻居斤斤计较,就如当年秦始皇修建了不朽的万里长城,但是他自己怎么也难逃一死,就是争来三尺之地又有何意义。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出处:唐

  • 秦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是被几个农民打井时发现的。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区西杨村的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勘探和试掘,确认它是一座大型的俑坑,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一号兵马俑坑。1976年4月、5月在一号俑坑的两侧,又发现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每个坑的大小、形状、出土器具各有不同,有学者认为,

  • 秦始皇的童年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嬴政,出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有说他是吕不韦的儿子的,也有说他是异人(子楚)的儿子的,不管怎么说,在当时他是作为异人和赵姬的儿子在邯郸生活的,那时的情况,说的通俗些,秦始皇一家就是秦国压在赵国的人质,作为人质的儿子,经历屈辱是没有疑问的。与他同为人质的还有燕国的太子丹,后来嬴政即位后,太子丹又到

  • 千古一帝究竟是如何养成的,嬴政小时候经历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小时候成长环境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很悲惨,他那时候一直在赵国做人质,在那里,他经历了一生的阴影还有羞耻。秦始皇一直都想统一全国,他这种想法也和小时候的经历分不开,他知道,如果战国统一不了,那么会有更多人做人质,因为在战国,这种人质的模式,是各种诸侯们互相牵制,互相平衡的手段,秦始皇非常明白当年

  • 秦朝和长城相关资料?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好多年前,中国的长城便已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始建於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後建成万里长城。後经历代王朝陆续修筑,汉、明两代修筑的规模更大得惊人,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修筑由渤海之山海关伸展到甘肃省之嘉峪关,长城平均高度为7.8米,平均底部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