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好多年前,中国的长城便已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始建於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後建成万里长城。後经历代王朝陆续修筑,汉、明两代修筑的规模更大得惊人,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修筑由渤海之山海关伸展到甘肃省之嘉峪关,长城平均高度为7.8米,平均底部阔6.5米,而顶部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设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了望之用。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修筑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互相防范以及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而从秦始皇开始,长城就始终是防备北方游牧民族的工事。数千年封建王朝历史中,来自北方外族的威胁对中原帝国来说一直是悬在头上的剑。统治者尝试过以和亲来稳定北部边疆,不过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选择修筑或者加固长城。相隔数米先立起两道平行的城墙,中间用土填满、夯实。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个烽火台,在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则修建更加复杂的城关或城楼。绵延万里的长城既然是宏伟的防御体系,我们登上长城便总是企盼得到某种英雄气概上的满足。但是登上长城的那一瞬间体会到的却是一种失落:我们伟大的长城就只是这样一段城墙吗?单看长城的一段,觉得它实在过于单薄。仅凭这段城墙,如何能抵御外族的侵略?事实上长城也确实没有抵挡住最具威胁的敌人的进攻。明朝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把秦始皇地万里长城重新翻修了一遍,并且建立了完善的防守制度,将长城全线分为“九边十一镇”,镇下又设“路”和“关”,各个敌台和烽火台层层相属,一旦有敌情可以随时通报。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公元1499年,瓦剌首领率兵突破了长城防守,不仅如此,他们还生擒了御驾亲征的明英宗。长城也丝毫没有妨碍来自北方的蒙古族人和满族人入主中原,建立起他们的封建王朝。不管气势如何磅礴,长城毕竟只是一堵城墙,还不足以让一个王朝安全地躲在它背后度日。有趣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唐朝,竟是少数没有修建过长城的王朝之一。它以自己的繁盛和实力,辐射着周边小国,以交流代替交战,长城也便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如此看来,万里长城的修筑,一方面当然是中国人智慧与力量的展示,是各个朝代军事防御的历史,另一方面,似乎也是一种失败的证明。顾炎武论及明末发生在居庸关的战事时感叹到:“地非不险,城非不高,兵非不多,粮非不足也,国法不行而人心去也。”一旦王朝接近没落,长城也并不能真正抵挡什么。有人说历史一向都有两部,比如秦始皇写一部,孟姜女写一部。蜿蜒的长城跨过崇山峻岭,穿过草原戈壁,工程可谓宏伟。仅靠人工,要把巨大的石块从山脚下运送到山顶,再垒成超过万里的城墙,其中有多少血泪故事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即便长城不是想象中的那般有英雄气概,起码也有几分悲壮的意味在其中。登上长城,看着莽莽群山,才会明白为什么古人都爱登高怀古。有了俯瞰的角度,才会有思考的余地。更何况脚下踩着千年的古城砖,还有城墙脚下埋葬的无数苦力的冤魂或是战死在这里的将士的幽魂在作祟,难免会觉得自己的年岁陡然增加了许多,平添几分对历史的回顾。作为一个中国人,站在长城上,会突然有某种归宿感。毕竟自己身处的不仅仅是一段城墙,而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不管它是建筑的历史也罢,军事的历史也罢,抑或是惧怕的历史和失败的历史,总之从前发生的种种都已经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只要登上长城,这些远古的回忆似乎就都在刹那间被唤醒。想到的感受的一切碰撞融合,最后交汇而成的不过是一句简单的话:我是中国人。地理概况:长城横贯中国华北和华中地区。由于历史上每一个诸侯国和王朝的疆域都不同,因而修筑的长城也都不在一条线上,所以长城的起止和长度也都不一样。据大致推测,长城总长度为七千多公里,接近一万五千里,因此它通常被叫做“万里长城”。城墙最高处将近十米。历史概况:早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北方各国就开始修建烽火台用于军事防御,并且修建城墙将这些烽火台连接去来,这就是长城最早的雏形。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调集全国无数壮丁,在原先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它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以后数千年,中原大地朝代更替,但几乎每朝每代都在维护和扩建长城,以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只有唐、宋、元、清等少数几个朝代没有修长城。明朝统治者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对长城进行了18次大规模修复,将长城几乎重新修建了一遍,今天人们看到的长城大多修建于明朝。保存较好的几段长城: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山海关,嘉峪关,虎山长城,九门口长城等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昌平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这里的长城,可以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在内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览。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怀柔县内,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共有敌台22座。这里自然风景优美,绿树成荫,四季景色怡人。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密云县内,由戚继光督建,是我国唯一一处保留明代原貌的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共有敌台20座,至今保存完好。山海关:位于秦皇岛的山海关是长城东端起点,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81年),有“天下第一关”的美称。城高14米,厚7米,防御体系相当完整。登上城楼,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大海和蜿蜒的长城,景色雄伟。嘉峪关:明代长城最西端的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名,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关则是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军事防御体系。现在看到的城关以内城为主,由黄土夯筑而成,外面包以城砖,坚固雄伟。城关两端的城墙横穿戈壁,在这里可以体会到大漠孤城的苍凉。
更多文章
介绍万里长城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1、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
长城的传说故事有那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孟姜女哭长城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出望外,奔走相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苏州有个书生叫万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
从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秦始皇统治的哪些信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的暴政官僚腐败,秦始皇的昏庸无道当时的暴政从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秦始皇统治的残暴。是干嘛干嘛额么个号码我们
长城有关传说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
秦始皇找到了长生不老药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徐福渡海为秦始皇寻找不死药的传说,由来已久。日本方面有研究说,不死药名叫“千岁”,就出产在地处濑户内海的祝岛,更令人惊讶的是,今天它正在进行人工种植。在中国和日本流传着一个同样的故事,那就是徐福为秦始皇求不死药而东渡的传奇。我在日本期间,兴趣使然,对此做了一点儿考察,包括到和歌山“徐福登陆处”现场考
秦朝时游说秦始皇说去求仙丹的徐福带着一支浩大的船队驶入茫茫大洋再也没回来,最后到哪里去了,是在海上遇难了,还是真的跑到日本定居了?知道这段历史的麻烦讲一下啥,要有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徐福东渡一事,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徐福再次求见秦始皇。因为九年前第一
秦始皇他得到长生药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永远不会有,如果有长生不老药地球的人往哪装。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只要每天保持一颗不老的心,活的开心一些,就可以了,长生不老的药都是人编出来的,但是想要不老的方法却是有的,就是不要把小事放在心上,把烦恼忘记,每天保持开开心心,你就可以不老啦!多做一些体育运动!心情好,身体好,就会不老!公元
秦朝都有哪些名人,他们有什么伟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赵高、章邯、王离(名将王翦之孙)、赵佗(带领50万秦军攻占南岳、秦亡后自立为南越王)、蒙恬(率领秦国30万步军击败30万匈奴骑兵,收复河套地区,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蒙毅(蒙恬之弟,也是秦代名臣,主内)、公子扶苏、胡亥、三世皇帝子婴(投降后为项羽所杀)、徐福(带童男童女
秦始皇数次巡游山东,为什么史书中没有他祭祀蚩尤的记载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始皇帝怎么没祭?从陕西人跑到山东去祭泰山,这本就是尊重蚩尤,别忘了东夷人是蚩尤部落的主体!!!蚩尤是秦始皇祭拜的八神中的武神!本来齐地有祀八神的传统: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史记封禅书》什么是泰山八神所在?梁父山,这是由于天性喜阴,祭祀它必须在高山的下面,小山的上面,称为。人主,地性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