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死后蜀汉四边动乱 诸葛亮为什么等了两年才平乱

刘备死后蜀汉四边动乱 诸葛亮为什么等了两年才平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68 更新时间:2024/1/26 4:00:19

诸葛亮平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死后蜀国叛乱四起,为何两年后诸葛亮才用兵?

谈到三国,就必须谈诸葛亮。这个被民间已经神话了的人,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各种演义把他吹得神乎其神。其实在刘备死后,蜀国的四边还是乱了一阵子的。站在皇权的角度来说,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然而作为托孤大臣的诸葛亮,为何一直不发兵,直到两年后某个人死了之后他才平息了这一叛乱?这期间有诸葛亮的无可奈何,更有一个神秘人物的深谋远虑。作为文臣,他在《三国演义》里并没有露太多的镜头。然而在现实的历史中,这样的人物往往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他的名字叫王连,是刘备手下的得力大臣。他和诸葛亮一样,都曾经躬耕于南阳。当出来做官之后,他的命运发生着一次次变化。他是如何加入刘备集团的呢?说来还是不打不相识。当年刘卫翅膀硬了之后,拉了一支队伍准备自己单干了。他的第一个大目标就是成都,在此期间,他遇到了守城的王连。刘备当然是想兵不血刃,劝降这个早已经有所耳闻的能臣了。然而对方只给他回复一个字儿:滚!道学家们很喜欢把这些东西写成忠义良臣,千古表率……反正就是借此机会忽悠下面的人,都要像这个人学习。

后来王连的上司刘璋投降了,他也就顺理成章加入了刘备的团队。有过先前的磨合,刘备觉得这个人很有骨气。如果他没有真才实学,也不会当时挫败一时崛起的刘备。作为一个公司老板,虽然谁都喜欢拍马屁的员工,但如果公司要长远发展,实力才是第一位的。在乱世之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武将虽然重要,但文臣比武将更加重要。古今中外,打仗的第一要素就是后勤。而保障后勤的,正是这些文官。所以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把第一功臣的名号给了李善长,这令很多武将心里很不爽。我们在前线拼得是你死我活,他李善长在安全的大后方。为什么把他排到我们前面?其他人心里不明白,朱元璋心里却是清楚的很。而王连,正是刘备的李善长。

在王连坐着火箭往上升官的同时,刘备把两个职务给了这个曾就把他挫败的手下。一个是盐,一个是铁。在盐铁专卖的古代,这个差事有多肥,有多重要?是个人心里都清楚吧。这关乎着整个朝廷的经济命脉,也关乎着整个帝国的发展前途。王连在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啥也没说,挥挥手就上任了。所谓的高手一般都不爱多说话,王连就是如此。在他担任这个职务期间,不仅把蜀国的国库塞得满满的,而且还发掘了一批卓越人才。

如果不是诸葛亮的形象太过高大,就凭这个人的能力和远见,绝对不在丞相之下。从更深的角度来分析,在某些地方,他比诸葛亮想能更加周密和深远。同时他也是朝廷里的另一股力量,有他在一天,对诸葛亮也是一种约束和牵制,这就出现了前面的一幕。当刘备死后,孟获那一帮人趁机作乱。作为托孤大臣的诸葛亮,依然决定用兵。诸葛亮的想法除了维持大局之外,也有一部分难言之隐。从后来诸葛亮常年带兵在外来看,他似乎有刻意不在朝廷的意思。这样他就避开了一些朝廷里的闲言碎语,以免大家说他臣大欺主。历史上这些事情说不清楚的,到底诸葛亮有没有架空刘禅?读者们各有各的想法吧,在此我就不多加评论了。

在这紧要的关头,王连出来阻止了这一冒险行为。刘备刚死,如果这时诸葛亮再带兵出征,那整个蜀国的中枢神经就都外移了。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蜀国国内很空虚的局面,更容易造成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王连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他想让诸葛亮在家休息一段时间。这样既能够稳住蜀国的阵脚,又给下面的人一个锻炼的机会。不然大事儿小事儿都是诸葛亮一手抓,这样下去,对蜀国是百害无一益啊!一个这样的人出来说话了,他比后来的刘婵好使。诸葛亮也就不好像《出师表》那样一意孤行,他就把这事暂时往后推了推。

熟悉三国的人都了解,蜀国当时刚经历过夷陵惨败。如果在这个时候大面积用兵,那对蜀国的老百姓来说,负担真的是太重了,搞不好会激起更大的民变。相对于边界的局部混乱,整个大局的和平发展才是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同时在这两年时间内,王连也没闲着。他一方面让蜀国老百姓生养休息,为蜀国不断积累战争资本。一方面又大力发掘卓越人才,给蜀国储备了大量的后继力量。

当两年之后,王连死了。当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诸葛亮的决定之后,他毫不犹豫的亲征去了。在七擒孟获之后,诸葛亮为蜀国稳定了大后方,这为后来的六出祁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从整个的蜀国的发展来看,诸葛亮是不是太过专权?而且刘禅也不是历史上传说中的那么懦弱无能。不然在诸葛亮死后那么多年,他依然能够快乐的玩耍下去。如果没有两把刷子,皇帝那把交椅,可不是那么容易坐的。当然,这些都是作者的片面之语。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立的理解,这才是最重要的。

标签: 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周亚夫在军事上有哪些贡献?后世如何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亚夫,西汉

    周亚夫,西汉时期名将、丞相、著名军事家,太尉周勃的次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文帝时,任河内守,封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任将军,驻军细柳营(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备匈奴。治军严谨,迁中尉。文帝临死时嘱咐太子,如即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及汉景帝即

  • 韩信被灭三族之后 韩信的幼子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汉朝

    还不了解:韩信幼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萧何灭韩信3族后,韩信的3岁幼子结局怎么样?今天的岭南地区泛指广东省,在古时候则囊括了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便开始着手平定岭南的百越之地,后在今广州的番禺市设立南海郡县,命任嚣为郡县都尉。秦汉末年

  • 北宋大臣陈尧叟简介:他死后,宋真宗为其废朝二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陈尧叟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陈尧叟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尧叟(961年—1017年5月10日),字唐夫,南部县大桥镇人,北宋大臣,左谏议大夫陈

  • 朱祁镇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朱祁镇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祁镇,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明代皇帝朱祁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明英宗朱祁镇真的是昏君吗?明英宗朱祁镇是明代第六位皇帝,一位让大多数明粉弃之以鼻的明代君主。在明粉心目中,这是一个让明代由盛转衰的无能皇帝;在大多数明史爱好者的观念里,这是一个在土木堡断送明代精锐

  • 明朝中期大臣韩文简介:因得罪刘瑾而被罚至“家业荡然”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韩文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关羽和诸葛亮之间发生过什么 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何一点也不难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诸葛亮

    对关羽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怪不得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一点难受?深爱三国演义的读者们,相信对关羽都有特殊的喜爱之情,关羽以一场让江水暴涨的秋雨水淹七军,让荆州关羽的威名响彻华夏,然而在极具盛名之下却轻易中了东吴离山之计,丢了荆州不说还落入东吴孙权之手

  • 明宪宗登基后,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祐樘,明朝

    朱佑樘,即明宪宗,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他是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是孝穆纪太后。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

  • 范增作为项羽手下的谋士 他的水平能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项羽,范增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谋士范增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么样?范增充满了传奇色彩。他70岁出山,手握兵权,宛如800年前的姜子牙。但后人却普遍质疑他的能力,宋代丞相直言:“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对比同时

  • 苏秦潦倒时,亲戚家人是如何对待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苏秦,战国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他早年时期经历了很多坎坷。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洛阳,衣衫褴褛不堪的苏秦强打精神回到家中,他的嫂子看见了,讥笑着说道:“哟--,这不是二叔嘛,怎么变成叫花子了!”苏秦再望向他的妻子时,只见他的妻子头也不抬,只顾在

  • 朱元璋将沈万三满门抄斩,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将沈万三满门抄斩,原因是什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常言道,小心驶得万年船。元末明初的沈万三富可敌国,当他处于事业最巅峰的时候,他的弟弟已经看到了他的危机,并且劝说他“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长久计,瓦罐载酒木绵花。”元末明初的富商巨贾沈万三,虽然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