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增作为项羽手下的谋士 他的水平能力有多强

范增作为项羽手下的谋士 他的水平能力有多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798 更新时间:2023/12/5 1:53:2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谋士范增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么样?

范增充满了传奇色彩。他70岁出山,手握兵权,宛如800年前的姜子牙。但后人却普遍质疑他的能力,宋代丞相直言:“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

对比同时代的谋士,张良获得了一致称赞,为何范增却有褒有贬?

范增的能力到底如何?

要了解范增的真实水平,我们还是要回到历史本身。

最早评价范增的人,是项羽的敌对阵营——刘邦。

刘邦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认为,项羽没有重用范增,才给了自己可乘之机。若是项羽重用范增,或许他就没有了胜利机会。

这个评价,很高,为何后世却对范增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呢?

我们先来梳理下范增的经典事例。

范增的经历

《史记》中有关范增的记载,一共是五件事。

第一件事:见项梁,说服项梁立楚王孙心为王。

范增出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说服项梁等人,扶持楚王的后裔。

这个谋略非常精彩。

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楚国是最无辜的。

范增是楚人,一直以“灭秦复楚”为志向。他很清楚“楚王”旗号的号召力。

此前,陈胜吴广以“张楚”为旗号,一呼百应,如今项梁要起兵,以“楚王”为旗号,是最好的选择。

《史记》: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建议被采纳后,群龙无首的局面瞬间被打破。

楚王孙心为王,一声号令,不管是项梁、宋义,还是刘邦,都聚集起来,一起灭秦。

可以说,这是亡秦路上最关键的一步。

而这,是范增的计谋。

第二件:项梁兵败战死,范增被楚王任命为末将。

项梁因为轻敌,战败而亡。此后,楚王重新调整将领的布局。

他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史记》: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此时,范增还不是项羽的谋士,而是仅次于项羽的将领,并且手握兵权。

要了解,范增已经70多岁了。

另外,宋义、项羽都有自己的大军,能手握大军不足为奇。

但是范增一个70多岁的老头子,之前一直没有出山,却能拥有兵权,显然,他在军中肯定有威望,地位也比较重要。

第三件事:劝项羽杀刘邦,鸿门宴上杀刘邦。

范增在鸿门宴的事迹,是最为大家熟知的。

他力劝项羽杀刘邦,彻底解除后顾之忧。

只惋惜,前一天,项羽还在和范增商量怎么杀刘邦。当晚,项羽被项伯策反,也不和范增商量,直接放弃了暗杀计划。

在鸿门宴上,范增的座位,仅次于项伯,被尊为“亚父”。

可见,他在项羽手下是非常受欣赏的。

此时,他应该还手握兵权,见项羽没有动手,他直接让项庄舞剑,趁机杀掉刘邦。

但鸿门宴上,项羽犹豫不决,项伯誓死保护刘邦,樊哙突然闯入,打乱计划……最终,范增的计划失败,刘邦成功逃走。

可以说,在杀刘邦这件事上,范增已经竭尽所能在帮“不成器”的项羽的忙了。

但最终结果不如人意,他感慨: “竖子不足与谋!”

不得不说,范增的眼光很毒辣。

这个时期的刘邦,谨小慎微,不敢称王,连项伯都不认为刘邦能争天下,但范增却信誓旦旦,认定刘邦是项羽最大的对手。

只惋惜,项羽不相信他。

第四件事:参与项羽分封王侯,把刘邦远放。

鸿门宴上,范增和项羽的意见出现了分歧,但他依然为项羽出谋划策。

当年,秦采用郡县制,迅速灭亡;周天子采用分封,延续了几百年。

于是,范增与项羽商议,以分封诸侯的方式,满足了各路将领的愿望,收买人心。

《史记》: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诸将皆曰:“善。” 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在范增的操作下,刘邦被刻意分到了偏远闭塞、道路难行的蜀汉之地。

第五件事:遭反间计被怀疑,范增无可奈何出走。

分封后3年内,项羽时不时就进犯蜀汉的甬道,导致刘邦所在地生活困难,食物缺乏。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围困在荥阳,粮道断绝,危在旦夕。

刘邦实在活不下去了,便主动向求和。

范增认为,这是杀掉刘邦的好机会,应该一鼓作气,击败汉军,直取蜀汉。

只是,项羽却心软了。

而且,在这个关键时刻,刘邦身边的谋士陈平,来了一招反间计。

在项羽使者来见刘邦时,刘邦准备了隆重的宴席,结果,看到使者,刘邦说:“我还以为是范增的使者,没想到你们是项王的使者。”

说完,他就让人把食物换成粗陋的食物。

项羽得知后,便认定范增和刘邦有勾结,再也不信任他,并且夺走了他的权柄。

范增大怒,就此告老还乡,只惋惜还没有走到彭城,就生病死掉了。

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原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 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

以上,就是范增的5件经典事例,其中,除了杀掉刘邦,被公认为“有远见”外,其他事件都经受了不少质疑。

范增的能力不行?

范增70岁出山,能被楚王任命为将军,手握兵权,可见,他的军事能力肯定不错。

那么谋略水平呢?

清代王鸣盛,对范增很不认可,他认为范增劝项梁打“楚王”旗号,是一个缪计。

“范增谬计,既误项氏,亦误怀王。” ——清代王鸣盛

这个指责很重。

而赞同王鸣盛观点的人,大部分认为项梁本身就是王公贵族的后代,可以直接打自己的旗号。

打着楚王的旗号,后面就受制于楚王,会成为项氏称霸天下的障碍。

比如,在刘邦穷途末路时,也曾想过把六国后人寻回来,打他们的旗号积攒人气,但张良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此举可能造成分裂。

因此,刘邦在整个称霸过程中,都没有打别人的旗号。

还有人认为,范增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计谋,同样不可取。

当时,项羽是主人,刘邦是客人,还是立下大功、谦卑有礼的客人。

此时杀掉刘邦,只会让项羽腹背受敌。

而且,他们称:如果范增是顶尖谋士,为什么不做应急预案,不想办法阻拦刘邦逃跑?

还有人说,范增徒有其名,把刘邦远放蜀地,一个馊主意。

以刘邦的危险性,项羽应该把他留在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此外,还有不少人认为,范增能中陈平的反间计,说明他水平不行,毕竟,这个反间计非常低劣。

鉴于上述分析,宋代丞相洪迈直言:

“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夷考平生,盖出战国纵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

但我认为,以上的指责,其实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范增的真实水平

范增的谋略水平真的不行吗?

我并不这样认为。

第一,打楚王旗号反秦,并无问题。

在亡秦路上,最关键的是齐心协力。

范增出招打“楚王”旗号,是因为此举能够收买人心,且事情若是失败,还有回旋余地。

当时的情况,和刘邦找六国后人的情况并不相同,不能直接类比。

另外,此时的范增,并不是谁的谋士,就算他有自己的私心,也不存在可以指责的地方。

第二,范增的军事能力很强。

前文提到,范增70多岁,还能在楚王帐下当将军,手握兵权,可见他在大军中是有威望的。

换言之,范增不止是谋士,他更是手握兵权的将军。

他有着非常强的军事能力。

第三,项羽不杀刘邦,并未和范增商量。

在鸿门宴上,范增是项羽的谋士。

他的任务是出谋划策,并且根本没料到项羽居然反悔了。

成大事者,必然有狠辣、果断的一面。

范增建议项羽杀掉刘邦,是出于风险预防的角度,当项羽反悔,范增直接派出项庄舞剑,准备杀掉刘邦。

此时,他已经做好了为项羽付出的准备。

可是,项羽却一直要放掉刘邦,连项伯也出来维护。

樊哙进来后,刘邦已经不可能被杀了,就算留下刘邦,项羽也不会杀他。

因此,没有留下刘邦,并不代表着范增谋略不行。

第四,刘邦被放逐蜀汉之地,毫无问题。

刘邦被放逐到偏远的蜀汉之地,这个计策没有任何问题。

站在上帝视角,的确,把刘邦留在身边软禁是最好的。

可问题是,在事情发生的当下,没有人有上帝视角。此外,刘邦被封王是注定的,项羽没有理由把他留在身边。

范增对没露出獠牙的刘邦非常警惕,这才一定要在封地上对付他。

而范增的计谋没有问题,后来刘邦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要项羽愿意,刘邦立刻就要丧命。

只是,项羽最终放过了刘邦而已。

第五,范增或许不是中了反间计,而是寒了心。

范增因为陈平的反间计,最终怒而出走。

很多人认为这是范增谋略不行,因为这个反间计很低劣。

但是,恰恰因为低劣,范增才寒了心。

古话说:士为知己者死。

可如今,项羽已经不信任他了,他再留下也没有意义。

另外,范增的出走,看似因为反间计,实则是长久以来的委屈。

从劝项梁开始,范增就已经成为项家的将领和谋士。项羽的很多军事行动,都会询问范增的意见。但是,每次到了具体行动时,项羽就单边行动,忽视他们之前的商议。

北上灭秦时,项羽杀上将宋义,没有和范增商量;

项羽坑秦国士兵时,没有和范增商量;

就连后来的逐楚王孙心,弑义帝,烧秦宫……都是项羽一人决断的结果。

《史记》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史记》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项羽的营垒,距离范增并不远。

只要他愿意,任何一件事,他都可以询问范增的意见。

然而,项羽自诩行军打仗第一,无需和任何人商议。

这种刚愎自用,是他和范增隔阂的开始,也是他对范增的不信任。

因为他们意见不同,项羽有理由担心范增坏了他的计划。

对于谋士而言,主上的信任,至关重要。

而项羽没有给范增信任。

在刘邦的问题上,范增一直要求杀掉他,但项羽每次在范增面前很坚定,出门就听信了别人的话,优柔寡断。

这些委屈,每天积累,渐渐地,就成了他们之间的雷。

陈平拙劣的反间计,就是引爆这颗雷的炸弹。

他只用一句“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就策反了项羽。

这个时候的范增,或许连解释的心情都没有。

作为士人,范增有忠心,有不事二主的心性,即项羽刚愎自用、凶狠残暴、优柔寡断,他也愿意追随。

可他的追随,换来的只是不信任:建议不被采纳、兵权被夺、战局逆转无力回天。

他不走不行。

毕竟,他若继续待在项羽身边,下场绝对不会好。

项羽可以杀宋义,可以杀义帝,可以屠城,可以坑秦卒,那也绝对可以杀范增。

有句话说得好:千里马易得,而伯乐难求。

范增没有遇见伯乐,所以他的才华没办法完全展现。

但失去范增的项羽,不到两年,就被刘邦逼到了乌江。

乌江自刎之时,项羽不肯过江东,无颜面见的不仅是江东父老,更有亚父范增。

写在最后

我认为,范增绝对是非常有远见的谋士,也有军事才能。

只是,他没有遇见自己的伯乐,最终以悲剧收场。

或许,他的才能不比陈平差,只是,陈平算计的不是他,而是项羽。

关于范增的结局,民间还有另外一个传言。

即范增并没有疽发而死,他只是诈死,让项羽放心。真正的范增,到了浙江天台的九遮山,此后,他隐姓埋名为民治病。

得知项羽乌江自刎后,范增大哭:“竖子不听吾言,终有今日!”

范增的才能,虽然一直被质疑,但也有不少人力挺他。

刘邦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曹魏名臣蒋济,说:“项羽若听范增之策,则平步取天下也。”

苏轼评价范增与项羽:“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若项羽能任用范增,你认为,楚汉之争的结局,是否会改写?

标签: 项羽范增

更多文章

  • 苏秦潦倒时,亲戚家人是如何对待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苏秦,战国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他早年时期经历了很多坎坷。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洛阳,衣衫褴褛不堪的苏秦强打精神回到家中,他的嫂子看见了,讥笑着说道:“哟--,这不是二叔嘛,怎么变成叫花子了!”苏秦再望向他的妻子时,只见他的妻子头也不抬,只顾在

  • 朱元璋将沈万三满门抄斩,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将沈万三满门抄斩,原因是什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常言道,小心驶得万年船。元末明初的沈万三富可敌国,当他处于事业最巅峰的时候,他的弟弟已经看到了他的危机,并且劝说他“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长久计,瓦罐载酒木绵花。”元末明初的富商巨贾沈万三,虽然离世

  • 鱼玄机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子?她的作品中蕴含着哪些信息?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鱼玄机,唐代

    鱼玄机,唐代著名才女,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她虽然才华横溢,但人们总是忽略她的才华和品德,更关注于她的情事。不知这是社会的悲哀还是人性的悲哀,亦或是漂亮女人的悲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每次想起大唐才女鱼玄机的传奇人生,总是不免感叹,如

  • 探索薛涛的生平经历,史料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薛涛,唐代

    薛涛,唐代乐伎、清客,蜀中女校书、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爱情,可以成就一个女子,也可以毁掉一个女子的一生,这大概是很多人的共识。爱情何以会带给一个女子如此大的影响?

  • 哥哥死后,孙权是怎么对待嫂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孙权,三国

    哥哥死后,孙权是怎么对待嫂子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尽管嫂子非常漂亮,但是孙权没有心动,反而是把她们给变相囚禁起来。孙策的媳妇孙策的媳妇是谁呢?如果猛的一想好像想不起来,但是如果大家记得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话,就不难发现孙策的媳妇就是著名的大乔。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大乔是为数不

  • 诸葛亮和刘伯温相差了一千多年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刘伯温

    还不了解:诸葛亮和刘伯温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相隔1000年的较量:诸葛亮和刘伯温谁更厉害?民间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统一江山刘伯温的说法。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大谋士,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备的蜀汉天下,同样没有刘伯温也就没有朱元璋的大明江山。这

  • 历史上李嗣源的帝位是怎么来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嗣源,五代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定都洛阳,传二世四帝,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首,李存勖是李克用的亲儿子,李嗣源辅佐李存勖,建立了后唐,李存勖成为了后唐开国皇帝,也就是唐庄宗,然而,后来李嗣源却夺了李存勖的帝位,成了后唐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唐明宗。

  • 历史上在孙坚讨伐董卓时,吕布说了些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布,汉朝

    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吕布是汉末三国时期天下第一猛将,骁勇冠绝,号为“飞将”,吕布所率的骑兵,非常精锐,吕布经常带领着手下部将成镰等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然而,吕布有勇无谋,在一场大战中,本来没事,就因为他说了一句蠢话,导致整个战局溃败

  • 刘禅作为蜀汉的亡国之君 刘禅的儿子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禅,三国

    还不了解:刘禅儿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灭亡后,刘禅的7个儿子,都是什么下场呢?公元263年,司马昭调集了18万军队,正式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钟会率领主力突破了汉中防线。不过,姜维从沓中及时撤回到了剑阁,并挡住了钟会,迫使对方一度有了撤军的

  • 朱元璋为何要惩治贪污?他的手段有多狠?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明朝

    历史上官员贪污由来已久,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要提起朱元璋这位皇帝,可谓尝尽世间百苦。农民家庭出身不说,荣登皇位之前还当过小和尚,在寺庙中整日做苦工,后来战事紧迫,又被寺中住持赶了出去,开启了三年的行乞生涯。正是因为看惯了这些世态炎凉,导致朱元璋在上位之后对于贪官污吏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