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为何要惩治贪污?他的手段有多狠?

朱元璋为何要惩治贪污?他的手段有多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340 更新时间:2024/2/12 4:45:29

历史上官员贪污由来已久,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要提起朱元璋这位皇帝,可谓尝尽世间百苦。农民家庭出身不说,荣登皇位之前还当过小和尚,在寺庙中整日做苦工,后来战事紧迫,又被寺中住持赶了出去,开了三年的行乞生涯。

正是因为看惯了这些世态炎凉,导致朱元璋在上位之后对于贪官污吏丝毫不讲情面,即便官阶再高,只要触及到贪污,都将严惩不贷。面对这样的行为,许多人发出了质疑的声音,爱财乃人之本性,况且天下贪官那么多,又怎么能杀得完呢。而朱元璋的回答只有五个字,可谓字字珠玑。

01

朱元璋早年生活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身于贫农家庭。说到他的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觉得迷惑,其实,这个名字的来历与元朝传统有关。这一点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中就有记载:百姓中不能上学者,应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因为朱元璋父母年龄相加等于八十八,所以他这个名字也就来的理所当然了。

朱元璋的一生十分波折坎坷。据说,他曾因为得罪了负责税收的官员,导致家中欠下纹银上千两。这样一笔数目,恐怕连很多富人都难以承担,更别提一个普通贫农家庭。

年少时正值元末,瘟疫爆发,同时家乡水患严重,百姓颗粒无收,战乱四起。朱元璋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是父母兄弟接连死去,连买棺材板的钱都没有,朱家已是穷途末路。唯一有能力帮助他的恐怕只有地主刘德

但是他不仅没有得到刘德的帮助,反而遭到一番毒打。这刘德深知朱家此时的情况,这钱必定是有借无还的。此时,朱元璋可以说得上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好在邻居可怜他,施以援手,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这之后,朱元璋无处可去,只好到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但是这个决定也让他在后面几年的生活中尝尽了苦头。寺庙的几年之中一切脏活累活都归朱元璋,即便这样,他还是没能逃过被赶出寺庙的命运。因为在这样的动乱年代,住持连自己都快养不起了,还哪有闲心管他呢。

迫于现实,朱元璋不得已做了乞丐,这三年的行乞生涯彻底改变了他,最终,他决定从军打仗,做出一番事业。

02

苦尽甘来,登基称帝

公元1368年,在击溃各路起义军后,元朝最后一位皇帝逃往草原,支离破碎的大元朝政府宣布投降,各路起义军难以与朱元璋的队伍相抗衡,只能归顺或败逃,再难成什么气候。

同年,朱元璋带领队伍一路高歌猛进,在南京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年号洪武,彻底结束了蒙古人自成吉思汗起长达162年的统治地位。

大明建立后,朱元璋做出多项举措,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与民休息,同时恢复经济生产,另一方面就是严惩贪官污吏。

03

严惩贪官

与其他生来就身在皇庭之中的王公贵族相比,朱元璋明显要有更多的见识,经历过的黑暗也远超常人。官场上尔我诈,贪污受贿之风盛行,王公贵族不懂得民间疾苦,无数平民百姓只能默默承受这些压榨,在悲哀中惨死。

正因如此,朱元璋上位后尤其注重整治贪官污吏,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胡惟庸案。

作为开国元老,大明左丞相,胡惟庸可谓是占尽了风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必须经过他手。久而久之,胡惟庸也就越来越嚣张跋扈,甚至一步步试探朱元璋的底线。

他首先从小事做起,平日里常收些小恩小惠,帮下属打点关系。当然,对于这些问题朱元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理会了。但是胡惟庸却不知收敛,从最开始小心翼翼,到最后居然明目张胆,丝毫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

他利用职权为自己大谋私利,甚至将明廷中为数不多的马匹拿来自己使用。朱元璋看在他是开国重臣,若是轻易杀之,势必会落下个不容人的话柄,所以并未有什么实际行动,只是予以痛斥。

未曾想这番痛骂不仅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让胡惟庸愈加放肆。他将戍边将士慢慢发展成了自己的卫队,甚至吞掉了大量戍边军费。这下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倘若自己再不有所行动,恐怕将来这大明王朝就要改姓胡了。

公元1379年,胡惟庸试图谎报贡品数量,以图从中获利,未想事情败露。但是胡惟庸却毫不畏惧,甚至将自己撇的一干二净,声称自己是受到他人指使。可是他贵为当朝左丞相,从来只有他要求别人,别人怎会有权来指使他呢。

胡惟庸的丑恶嘴脸彻底激怒了朱元璋,他当即下令将胡惟庸打入死牢。但是,朱元璋此前绝不会想到在胡惟庸的背后,贪、腐早已成风。所以,在这件事上他拿出了自己作为开国之君的魄力,不仅下令处死胡惟庸,甚至将与其有关的人全部斩首。这场历史上有名的胡惟庸案,涉案人数共三万余人。

行刑前,胡惟庸几近崩溃,他质问朱元璋,爱财乃人之本性,况且天下贪官那么多,又怎么能杀得完呢。朱元璋闻听此言并未多加思考,只淡淡说了一句,“怎知杀不完”。这短短的五个字,已是将他惩治贪污腐败的决心表露无遗了。

04

胡惟庸案后,再也没有人敢在朱元璋面前嚣张跋扈,朝中忠臣多对他忠心耿耿,生怕自己有朝一日也会步了胡惟庸的老路。朱元璋用自己的行动给他的后世子孙树立了一个榜样。但是不得不说,他这一行为确实不适合常拿来使用,要想彻底解决贪腐问题,恐怕还需要从长计议。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简介: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李文忠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李牧不死赵国就能不灭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牧,赵国

    还不了解:李牧和赵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牧不死,赵国是否可以不被灭国?李牧(公元前289年-公元前229年),李氏,名牧。战国末年最杰出的战略家及军事家,在战国时期有着崇高的威望。他北抵匈奴,使得匈奴人几十年不敢南下牧马;抗击秦军,成为秦王嬴政在一统六

  •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不是很好吗 刘备防备诸葛亮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诸葛亮

    还不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为何要防备诸葛亮?他们的关系不是很好吗?对于刘备来说,他虽然出身贫寒,却少年有志,一心想要成就霸业,不过这条路却异常的艰辛,当时的强者太多,而他也因为各种原因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好在于刘表

  • 马岱除掉魏延之后 马岱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马岱,三国

    对马岱下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马岱杀死魏延后,最后有着怎样的结局?马岱趁魏延不注意将其杀死,并不是为国为民,而是想要找个靠山,惋惜他本身能力太差,这件事情以后基本退出历史的舞台,结局可能并不美好。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想必对于蜀汉的魏延都不陌生,小说当中

  • 曹操原本可以废汉献帝自立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没有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操,三国

    还不了解:曹操不称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蜀吴三家中,曹操本可借废帝自立,为何至死没敢称帝?对于曹操的历史评价,大多出自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说。所以有人说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在京剧中,曹操也以白脸的扮相来示其阴险狡诈

  • 关羽和张飞死后都能被封神 赵云死后为什么没有封神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云,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云不能封神,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关羽、张飞能死后封神,为何赵云不行?《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在我国是家喻户晓了。但是因为罗贯中在这本书当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拥刘贬曹”,所以大家对于刘备的蜀汉阵营里面的人物大都印象深刻,并且评价极高。其

  • 窦德玄:唐朝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窦德玄,唐朝

    窦德玄,字号不详,洛阳人,唐朝时期宰相,西平太守窦彦的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朝大业年间,起家国子学生,担任相府(李渊)千牛。唐高宗李治时期,授殿中少监,历任御史大夫、户部尚书。辅助泰山封禅,担任封禅使,册封钜鹿县开国男。麟德初年,检校左相。乾封元年(66

  •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刘邦得知死讯后为何高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吕后

    对韩信和吕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为什么会被吕后杀掉?刘邦能打败项羽,就是因为他善于利用人才。项羽虽然掌握了“万人敌”,但是,他的对手实在是太多了。项羽不是在战斗,就是在赶路。这让人怎么能忍?而刘邦,则是结交了不少的好友。就拿汉朝三大名士来说,刘邦就是靠

  • 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后活了多久 戚夫人为何没有马上死掉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戚夫人,吕后

    还不了解:戚夫人和吕后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后,并没有迅速死去?那她又活了多久?在很多古装剧中,都要给戚夫人打造一个纯真的形象,而吕后则是心狠手辣的女政客形象。不管影视剧是怎么刻画这两个人的,根据史书中的记载,戚夫人并不是一个天真柔弱的

  • 王孝杰:唐朝时期名将,最后兵败殉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孝杰,唐朝

    王孝杰,京兆新丰人,唐朝时期宰相、名将。少年时便从军入伍,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692年,任武威道总管,与阿史那忠节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设安西都护于龟兹。公元693年,王孝杰与西突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