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出身低微的刘邦,是怎么当上泗水亭长的?

出身低微的刘邦,是怎么当上泗水亭长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398 更新时间:2024/1/26 9:29:1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彻底废除世卿世禄制,全面推行“三公九卿制”,从制度层面打破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等级枷锁。不过,由于当时的官僚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地方基层仍然有较强的等级划分,那么出身贫寒的刘邦,是如何当上泗水亭长的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在秦朝官僚体系中,亭长到底是多大的“官”?这就需要我们搞明白,秦朝的官僚体系。

我们知道,秦朝推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但正如前文所说,秦朝时期的官僚制度还不够完善,而且由于缺乏配套的官员选拔系统支持,即使秦始皇派遣了大量熟悉律法的人员前往各地,但仍然无法满足统治需要。

因此,秦朝时期,抛开中央朝廷不说,地方上也仅有郡守、郡尉、郡丞、郡监,县令、县丞、县尉等高级官员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命。要知道,秦朝的县比我们现在的县可要大很多,仅凭少数的官员,显然是无法管理这么大一片区域的,但当时由于官员数量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县级以下官员的任命,那又该如何呢?

秦朝采取的方式是,由县令在当地选拔素有声望的长者,用来分管地方。例如各乡设有乡有秩(掌管大乡)/乡啬夫(掌管小乡)、乡佐、乡游徼、乡三老、乡卒等;各亭则设有亭长、亭佐、亭侯、求盗、亭父、亭卒等;各里则设有里正、父老、杜宰、里监门、里卒。其中,亭长便是一亭的最高长官,对下负责掌管下属各里,对上则隶属于乡有秩/乡啬夫管辖。

按照秦制,当时百姓以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十什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十乡为一县,十县为一郡。刘邦作为亭长,其实也就管理着十里,约一千户人家。放到现在,其实也就是个中等的村庄,当然考虑到当时人口稀少的问题,刘邦顶多也就管理着一个镇。

再说亭长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能,按照《汉书·百官公卿表》和《续汉书·百官志》等史料记载,亭长的主要职责便是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从职责来看,基本相当于一个乡镇派出所所长,兼部分乡镇长的职责。

与现代不同的是,现在即使个乡镇派出所所长,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那是必须通过考试进入体制,而且还必须熬资历。然而秦朝时期却相对简单的多,对于任职的要求,仅有一点,那便是“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只要你服兵役期满,那便达到了担任亭长的要求。

当然,“服兵役期满”只是最低要求,能否管住住辖区的人,才是能否坐上这个位置的关键。而以刘邦在当地的影响力来说,显然是符合这一要求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刘邦见过世面。《史记·魏公子列传》有载,“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也就是说,刘邦曾经极为仰慕信陵君魏无忌,可惜当他想去拜访时,信陵君已经去世,但却遇到了曾为信陵君门客的张耳正在招纳门客,于是便去拜访了张耳。《史记·张耳列传》有载,“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在那个普通百姓一生也难离故土的时期,刘邦显然属于少数见过世面之人,这便使其拥有了“高人一等”的资本。

二是刘邦出身问题。根据《汉书》的记载,刘邦家族起于陶唐氏后裔御龙氏,也就是晋国大夫士会后代的一支。战国时期,宋国灭亡之后,魏国取得了宋国丰地一带,在此设立大宋郡,并从大量迁徙百姓至此建立城邑,而刘邦的祖父便曾担任魏国的丰公。虽说彼时魏国已经被灭,但刘邦家族在该地的影响力,短时间内是很难彻底消除的。

三是刘邦自身魅力。《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有载,“: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也就是说刘邦是读过书的,在那个绝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的年代,识字无疑让他具有了极大的优势,毕竟你要管理地方,总不能连上级的命令都不认识、看不懂吧。此外,刘邦交友也很广泛,不仅有卢绾、樊哙等“狐朋狗友”,同样也有萧何曹参这样的衙门小吏,这同样加大了他在当地的影响力。

如上,秦朝时期的“亭长”职位本就不高,并非直接由朝廷任命的“命官”,而是在当地选拔出来的小吏,而刘邦由于自身的优势,担任一个亭长显然是极为合适的。

标签: 刘邦汉朝

更多文章

  • 在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说争议比较大的要数廉颇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廉颇,战国

    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大家在上学时应该有学过“负荆请罪”这篇课文,其中表现出了廉颇勇于认错,敢于承担的性格。实际上廉颇在战场上更加勇猛,他是赵国名将,长平之战前期就是靠廉颇的指挥多次抵御了秦国的进攻。廉颇还曾率军伐齐,并且取得大胜,有人说如果把长平之战的指挥权交给廉颇,或许赵国最后就不会如此惨败了

  • 大唐尉迟恭是什么身份来历?他的家族有何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尉迟恭,唐朝

    大唐尉迟恭是什么身份来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尉迟恭,字敬德,本名尉迟融,后更名为尉迟恭,是唐朝初年著名的猛将,南宋学者对其有“临阵摧空,万人之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评价;同时尉迟恭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前后被封为吴国公、鄂国公,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吾执弓矢,公(

  • 安定公主有多奇葩?她与武则天的关系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安定公主,唐朝

    对安定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渊有十九个女儿,各有特点,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平阳昭公主,有极尽孝道的高密公主,有羞与丈夫同席的丹阳公主,有与武则天结下仇怨的常乐公主,当然也有对武则天极尽巴结之能事的安定公主。安定公主是李渊十九个女儿中最为奇葩的一个,应该说在

  • 被称为隋朝第一神射手的长孙晟,他的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孙晟,隋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长孙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杨坚可以说是长孙晟的伯乐,因为年少时候的他,根本就没有才华展示的机会。但是。当遇到杨坚之后,他的命运也随之而变。长孙晟是个很开朗的人,天资聪慧,不但爱读书,并且还很善于骑射,身体素质也是非常的好。当时北周是很崇尚武艺的,在贵族里面,只

  • 赵曙本来没有机会成为皇帝,他是如何成功继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赵曙

    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晚,五十三岁的宋仁宗赵祯去世。四月初一日,皇子赵曙即皇帝位,就是宋英宗。四月初四日晚,宋英宗突然得病,“不知人,语言失序”。四月初八日,是宋仁宗入殓的日子。这一天宋英宗病情加剧,在这庄重肃穆的场合,居然“号呼狂走,不能成礼”。赵祯赵曙,原名赵宗实,是宋真宗的

  • 秦王李从荣:官至兵马大元帅,因造反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从荣,五代十国

    他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次子,官至兵马大元帅,最后谋反被杀,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从荣,李嗣源的次子,也是五代时期后唐宗室大臣。说到后唐,真的是五代十国中很神奇的一个朝代,长子不继位,偏偏养子来继位。李从荣的爹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明明有儿子,最后养子李从珂还当了皇帝,不

  • 面对握有兵权的胤禵,雍正皇帝为何只是将其圈禁起来?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胤禵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于“九子夺嫡”过程中始终以“天下第一闲人”的形象示人,隐忍不发、坐山观虎斗的皇四子胤禛成为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黑马”,在康熙近臣、时任“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坚定支持下,接过康熙皇权,登基成为雍正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宦官刘瑾为什么会被凌迟处死 刘瑾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刘瑾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刘瑾,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代不存在权臣篡位的问题,但为了制衡朝中文武官员,明代天子不得不加强“宦官”的权力,于是明朝数百年历史中,诞生了一种新的问题,这也是一种可笑但也很悲哀的现象,那就是:“宦官乱政”。刘瑾,身份正是为宦官。在明孝宗时期,刘瑾被引荐进入皇宫

  • 静嫔石氏在后宫中的地位如何?为何能安稳度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静嫔,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静嫔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皇帝的后宫中可谓是美女如云。在清朝初期的时候,大多数是来自蒙古的妃子或者满族的妃子,到了后来,汉人妃子也开始不断增多。但是,在皇宫中,汉人妃子的地位还是不如满族或者蒙古族的妃子的,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身份地位的

  • 蜀汉元老刘琰为什么被刘禅处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蜀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军阀割据一方,但最终是有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势力共分天下,除了他们自身雄才大略之外,也在于他们能够善于发掘人才,并且将这些人才合理运用。尤其是蜀汉政权的刘备,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可谓是困难重重,但是他就是依靠手底下的文臣武将,最终在蜀地站稳了脚跟,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中国历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