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杰为什么投降明军?他对弘光政权带来了哪些影响?

高杰为什么投降明军?他对弘光政权带来了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701 更新时间:2024/1/26 5:02:27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高杰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高杰是李自成的同乡。李自成做了农民军的领袖后,让妻子邢氏掌管军用物资,高杰因为领用军资而经常和邢氏打交道。

1.因为给李自成戴绿帽而投降明军

《明史·李自成传》记载:“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估计李自成忙于革命事业,冷落了邢氏,于是高杰趁虚而入,和邢氏勾搭上了。

给顶头上司戴绿帽的高杰整天提心吊胆,生怕事情败露后自己小命不保。于是高杰干脆带着邢氏向明军投降。

高杰降明后,先后跟随贺人龙和孙传庭与农民军作战,由于高杰颇有谋略并且熟悉农民军的战法,他取得了不俗的战功。

但是大明气数已尽,不是高杰一人可以力挽狂澜的。崇祯十六年(1643)十一月,孙传庭把守的潼关被李自成攻克,孙传庭战死。

2.在弘光政权中祸害一方

2.1扬州之乱

高杰为了躲避李自成,带领部下南下,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经过一路辗转到了扬州。

高杰觊觎扬州的富饶,于是发兵想将扬州据为己有。扬州百姓在巡抚黄家瑞的率领下抵挡高杰军队的进攻。

六月,史可法亲自往高杰军营中调解,史可法许诺让高杰驻军在离扬州四十里的瓜州,并且对高杰纵兵在扬州烧杀掳掠的行为不予追究,这次扬州之乱才得以解决。

2.2土桥之役

崇祯十七年九月,登莱总兵黄蜚被调往长江防守,途经黄得功驻地。黄蜚与黄得功交好,因此请黄得功发兵护送。

黄得功亲自带领三百人由扬州前往高邮迎接黄蜚。

高杰素来与黄得功不和,他得知消息后,在土桥设下埋伏,伏击黄得功。黄得功手下三百人全部战死,黄得功由于武艺高强,连发七箭射死七人,还鞭杀几十人,这才杀出一条血路逃过一劫。

黄得功逃回军营后,带兵找高杰报仇。朝廷派出史可法前往调解。

此时黄得功的母亲刚刚病逝,史可法劝说高杰赔偿黄得功三百匹马,又自掏腰包,拿出三千金给黄得功,说是高杰给黄得功母亲的帛金。黄得功拗不过史可法的面子只好不再追究高杰。高杰也被史可法的大公无私感动,从此死心塌地听命于史可法。

3.誓师北伐,却在雎州遭遇不测,出师未捷身先死

崇祯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明督师大学士史可法视师清江浦以经略中原”,弘光政权誓师北伐。

当时弘光政权倚重的兵力是江北四镇,四镇之中只有高杰因为感激史可法,所以出兵鼎力相助,其他三镇都按兵不动。

十月高杰率军抵达徐州,此时清兵从河南孟县渡河,清肃清王豪格写信劝降高杰,高杰回信拒绝“忠君报国,未尽泯灭”。

弘光元年(1645)正月初十,高杰进兵至雎州。有人向高杰报告雎州总兵许定国已经降清,并将儿子送往清营做人质,因此劝高杰不要进雎州城。高杰却麻痹大意,认为自己兵力雄厚,许定国不敢轻举妄动。

正月十三日,许定国在雎州城摆下鸿门宴,邀请高杰参加。高杰为了显示对许定国的信任,只带了三百士兵进城。

宴席上许定国安排了歌舞美妓,将高杰及其部下灌醉。

到了深夜,高杰和部下熟睡时,许定国的伏兵四起,将高杰及其部下杀死。

史可法听闻噩耗,捶胸顿足叹息道:“中原不可为矣。”失去猛将让史可法肝胆俱裂,他拒绝了手下继续北伐的建议,草草收兵退保扬州。

4.高杰为何会被杀?

4.1由于兵力不足,高杰想用和平手段感化许定国共同北伐,以招揽沿途将士

弘光政权这次北伐,本来是命令江北四镇共同出兵,但是另外三镇按兵不动,造成高杰的兵力捉襟见肘,他既要留兵布防,又要带兵北伐,仅仅靠他一镇之兵是无法应付的。

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对许定国晓以民族大义和忠君报国思想,由许定国主动出兵配合北伐,就会有很好的蝴蝶效应,高杰可以一路用这种方式扩充兵力。

这就是为何高杰在收到许定国降清的消息后还是没用武力解决他的原因。

4.2许定国与高杰有灭门之仇

高杰在李自成手下时,曾经杀了许定国一家,只有许定国一人幸免。

灭门之仇,许定国时刻不能忘记,只是由于高杰势大,所以只好一直隐忍不发。

这次高杰主动送到家门口,正是许定国报仇雪恨的良机。

4.3许定国降清

许定国当年从高杰手中逃脱后投军,因为英勇善战被封为左都督总兵。

弘光政权建立后,因为高杰有策立之功被封爵赏地,而劳苦功高的许定国却一无所获。

许定国因此上书诋毁高杰,认为他是贼,不应该如此重用他。高杰知道后曾经亲口说要找机会杀了许定国。

这次高杰经过雎州,许定国十分害怕遭到报复,因此索性降清,他曾向豪格请兵助阵,只是豪格当时兵力不足拒绝了,因此许定国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报仇雪恨。

5.高杰被杀对弘光政权的影响

5.1错失北伐良机

当时清兵还在和大顺军作战,在河南、山东等地的兵力十分薄弱,连肃清王豪格也只有七八千兵力。

如果高杰不死,抓住良机占领河南、山东等地,即使不能达到驱除鞑虏、恢复山河的目的,至少也可以为弘光政权争取到更大的生存空间,不至于迅速被清军击垮。

高杰死后,无能的史可法再无北伐的勇气,他收兵退保扬州,轰轰烈烈的北伐就这样草草收场,让人唏嘘。

5.2史可法的失误使高杰余部不再效忠弘光政权

高杰死后,史可法立高杰之子高元爵为兴平世子,高杰的外甥李本深为提督,暂时稳定了军心。

此时高杰的妻子邢氏担心儿子年幼不能服众,于是提出让儿子拜史可法为义父。

但是清高的史可法认为高杰是流寇,收养流寇出身的人为义子有损自己的光辉形象,于是拒绝了。

史可法为了照顾情面,推荐了太监高起潜做高元爵的义父。(这算怎么回事,自己不愿意做爹,推荐个太监给人家做爹,这不是侮辱人吗?)

史可法的这步臭棋,彻底寒了高杰余部的心。后来清兵南下,在邢氏的授意下,高杰余部投降清军,造成局势彻底恶化。

5.3高杰的死让左良玉无人可以节制,后来左良玉起兵造反

当时弘光政权除了江北四镇,还有左良玉的兵力也十分雄厚。江北四镇的将领因为拥立福王做了皇帝,而受到重赏,原本实力最强的左良玉因为站错队被晾在一边。

高杰在世时,左良玉忌惮高杰部队的战斗力,不敢有异心。

高杰死后,左良玉蠢蠢欲动。弘光元年(1645年),左良玉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

朝廷急调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等三镇兵力拱卫京师,由于弘光政权的主力都用来防备左良玉军,对清军疏于防备,使清军轻而易举地攻下南京,消灭了弘光政权。

因此,高杰在北伐途中被害,令人惋惜。虽然高杰的部队荼毒百姓,但是他在民族大义面前立场坚定。

当时清军的势力还不强,高杰的北伐是很有希望取得一定成果的,至少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汉人的统治时间。可惜高杰太过轻敌,不但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也加速了弘光政权的灭亡。高杰死,弘光亡!

标签: 高杰明末

更多文章

  • 顺治当时为何指定鳌拜作为辅政大臣 顺治此举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顺治,鳌拜

    很多人都不了解顺治和鳌拜,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导语:在康熙皇帝年幼时,当时的辅政大臣也被鳌拜杀死了,鳌拜就这样将满清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历史上,鳌拜的人物形象一直是一个大恶人。后来鳌拜更是在朝堂上只手遮天,权力很大。那么在当时顺治皇帝将鳌拜指定成辅政大臣,他相当于在自己身边埋了

  • 许褚在汉中被张飞刺伤落马后,为何就在战场上消失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许褚,张飞

    许褚到底有多猛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除了裸衣斗马超的经典之战外,他在投身曹操帐下之前,便已经聚拢宗族和当地壮丁来抗击贼寇。在一次与流寇争夺财物的战斗中,许褚曾在两军阵前只身拽着牛尾拖行走了百余步。试想,许褚的力量和勇气是多么惊人!正因如此,在场的贼人吓得不敢

  • 关于雍正皇帝懋嫔的家世,史料中有着怎样的赘述?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懋嫔

    关于懋嫔宋氏的家世,史料中没有过多的赘述,只记载她的父亲宋金柱是一名小小的主事,然而,通过宋氏早年入侍皇四子胤禛的惯例来看,她似乎是一名出身内务府的包衣汉姓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康熙三十年,康熙帝将费扬古的女儿乌拉那拉氏嫁给了皇四子胤禛,与此同时,宋氏也成为

  • 历史上有哪些弑父夺权,还坐稳江山了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弑父,楚穆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弑父后夺权登基的皇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古代很讲究孝道,一般情况下弑父夺位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比如朱温的儿子朱友珪、宋文帝的儿子刘劭、拓跋珪的儿子拓跋绍在杀害他们的父亲夺位后不久就被人杀死。但是,凡事也有例外,还是有几个不肖子在杀害自己的老爸后,

  • 在董卓的西凉军中,哪些武将能够入选其麾下五虎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董卓,五虎将

    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招董卓进京,意图想借董卓之手诛杀十常侍,不料却引狼入室。而除了随他一起进京的西凉军外,董卓的麾下还有吞并丁原的并州军和入朝掌权后的中央禁军,实力非常强悍。可是在董卓死了后,这些人也就变成了一盘散沙,各奔东西。他们之中,除了段煨外,其他人的结局都不怎么好。那么,在董卓死后其麾下

  • 乾隆皇帝对李侍尧案表现出极大的重视,为何结局却大出意料?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李侍尧

    云贵总督李侍尧一案发生在乾隆朝,这起纳贿案在朝中惊起了不小的波澜。在整个过程中,乾隆帝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和一查到底的决心,但李侍尧的结局却大出人的意料。这也意味着步入晚年的乾隆对官员贪污纳贿的态度有所转变,可以看成是一个政治风向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隆四十

  • 杨素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的?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素,隋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杨素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杨素是隋朝著名的军事家。此人除了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也很善于钻营,他靠着一步步的钻营,通过不断地巴结自己生命中的贵人,爬到了权力巅峰。隋朝建立后,由于杨素帮助杨坚平定叛乱中出力甚多,因此得到了提拔,做了御史大夫。这时杨素的

  • 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为何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他的统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统治

    秦始皇在世的时候,确实是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他的。之所以会有这种结果,我觉得是和秦始皇个人的威望是有关的。我们大致的罗列一下吧。秦始皇灭了六国,是历史上第一个把中国统一在一起的人。大家可以试想一下,秦始皇连六国都给灭了,这样的人谁还敢去挑战呢。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他们的势力是可以和六国相比的。下面中

  • 苏麻喇姑只是一名侍女,如何在清朝留下浓重的一笔?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麻喇姑,清朝

    苏麻喇姑只是一名侍女,但这并不影响她成为清朝历史上的一名传奇女性。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苏麻喇姑以九旬高龄去世,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一个普普通通的侍女,竟然能得到如此待遇,甚至死后以嫔礼下葬,备受皇室尊

  • 韩信背水一战如此厉害 模仿者的人为何大多数都全军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信,背水一战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背水一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中国军事历史的人,想必都知道一场大名鼎鼎的战役——“背水一战”。在这场战役中,韩信的“置之死地”绝妙谋略,被无数后世人追捧、效仿。可是,模仿者大多以全军覆没告终,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是因为韩信身上有着别人都没有的忍耐力。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