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背水一战如此厉害 模仿者的人为何大多数都全军覆没

韩信背水一战如此厉害 模仿者的人为何大多数都全军覆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772 更新时间:2024/1/22 20:14:5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背水一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喜欢中国军事历史的人,想必都知道一场大名鼎鼎的战役——“背水一战”。

在这场战役中,韩信的“置之死地”绝妙谋略,被无数后世人追捧、效仿。可是,模仿者大多以全军覆没告终,这是为什么?

究其原因,是因为韩信身上有着别人都没有的忍耐力。忍耐,可以说是韩信绝杀成功的关键!

让我们回到千年前的“背水一战”现场,看韩信如何以忍耐为武器,打下这名垂千古的一战!

【开局就不利,要拿三万残兵去打二十万精锐】

汉高帝三年十月,韩信、张耳率兵伐赵。赵王歇、赵相陈馀早已严阵以待。双方剑拔弩张,蓄势待发。

这夜,张耳与韩信帐中密谈:“在下以为,此战着实不易啊!赵军拥兵二十万,我军不过数万;赵军养精蓄锐,我军士卒疲敝;赵军训练有素,而我军……”

韩信替张耳补上他没能说出口的话:“而我军多数将士,乃汉王从荥阳遣送而来的残兵败将,卒不经练,士不亲附,可谓‘乌合之众’。”

原来,在伐赵之前,刘邦已将韩信手下精锐部队调走,投入荥阳战场,只拨调三万弱旅打发韩信。

张耳深深叹了口气:“将军果然也这么想。这支队伍在荥阳屡吃败仗,并非精锐,而且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这可如何是好?”

韩信笑道:“常山王切莫忧虑。我军长途奔袭,不宜打持久战。我打算,在一个早晨之内,全歼赵军主力!”

听到韩信的“狂言妄语”,张耳一头雾水。接下来韩信所下达的每一条军令、做出的每一项部署,更是令将士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战前预谋,倾尽余粮犒劳全军】

那天,士兵们的晚餐格外丰盛。韩信传令道:“明日就将破赵入城了,将稻粱肉食全都烹煮了,好好犒劳全军将士,明日可有一场漂亮的胜仗要打。”

虽然主帅这么说,但手中的羹汤越是香,士兵们心里就越是七上八下。听说赵军有二十万,哪里是一天就能打胜的?难道今晚这就是“最后的飨宴”?士卒们就在这样的惴惴不安中渐渐睡去,少有人注意到,韩信营帐里的烛火一直亮着。

韩信低声传令:“召靳歙将军来见。”

须臾,靳歙一身甲胄,穿戴齐整,精神奕奕地挺立在韩信面前。

在夜深人静中听来,韩信的声音清晰而庄严:“靳歙听令!现命你选轻骑二千人,每人执一赤旗,从小路秘密行军,天亮之前,埋伏于赵军大营外山冈之上,瞭望赵营动静,伺机而动,可听明白?”

“末将领命!”靳歙很快领会,但仔细一琢磨,似乎还有许多迷惑之处,“敢问将军,旗子何用?埋伏至何时方出?赵营怎么攻?攻下赵营后当如何?倘若攻不下又当如何?”

韩信道:“别急,本将军早有筹谋……”

【佯装败退,是韩信的拿手好戏!】

韩信接下来的行军部署更是令人捉摸不透。他下令拨出一万人组成前锋军,先行出兵井陉口,渡过绵蔓水,在大河东岸,面向赵营背水布阵,以待与赵军决战。

赵营中,陈馀登上哨台,远远瞧见汉军背水布阵,哈哈大笑道:“今日还真是开了眼,背水列阵,将自己陷于死地,犯兵家大忌。韩信,真庸才耳!”

赵军发出哄笑声,但是韩信并不在意。故意露拙,引得对手看轻自己、放松警惕是韩信的拿手好戏。身经百战的他,已经能够将外界的嘲笑化为使自己不断强大的力量。

这时,陈馀下令开营,直接杀出一支先锋部队和汉军交战,胜负一时难分。突然,主帅战车上的韩信拔起车上帅旗,往地上掷去,大声喝道:“鸣金收兵!”汉军佯装不敌,士卒们纷纷效仿主帅,将旗帜、战鼓弃之不顾,迅速后撤,与早在岸边背水布阵的前军合二为一。

陈馀见汉军作鸟兽散,旗鼓丢弃满地,不禁冷笑道:“汉军弱旅,大势已去。全军听令: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全歼敌军!”

陈馀就这样一步步精准地踩入韩信的圈套中,他命留守营中的赵军倾巢而出,与韩信大军展开厮杀。

【一击制胜,置之死地而后生!】

很快,陈馀发现不对劲。

片刻之间,汉军焕然一新。对于数万汉军将士而言,前方是强敌,后方是河流,无路可退,要么胜,要么死,陷入绝境的士兵们,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好像沉睡的猛兽突然醒来,露出骇人的青面獠牙,人人拼死搏命,对赵军进行致命反击。

形势急转直下,陈馀为保全军力,无奈下令后撤回营。可是回到大本营,眼前的情景令陈馀与赵军将士瞠目结舌、大惊失色。

只见赵军大营辕门紧闭,赵军旗帜被弃如敝屣,扔得满地都是,一面一面猩红色的汉军旗帜插满营垒,迎风飘扬,仿佛一片红色的海洋,而哨台高处站满了汉兵。

怎么回事,赵营怎么成了汉营?不过离开一炷香的时间,为何就改天换地了?

原来,在陈馀领军出营后,早早埋伏在不远处山冈之上的汉军两千轻骑兵,火速奇袭赵营。此时营中空虚,守军寥寥无几,汉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上演了鹊巢鸠占的戏码。

这时,赵营中杀出汉军骑兵,如猛虎出柙。韩信、张耳率着背水之军追来。赵军被前后夹击,陷入天罗地网之中,插翅难逃。赵军将士斗志全无,四散奔逃遁走,兵败如山倒。赵国大溃败,陈馀在逃亡途中被斩杀,赵王歇被生擒于赵都襄国。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的一个早晨。

【背水一战的核心是心理战】

背水一战,韩信完美践行了“攻心为上”的兵法理念。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打心理战。

他先是背水布阵,故意向敌人展示自己的笨拙,引敌方嘲笑自己,令敌人放松警惕。两军开战后,又佯装不敌败退,再次示弱,使敌军滋生骄纵情绪,更重要的是勾引出陈馀“一举全歼”的贪功之心,于是全军出动,留下一座空营,让山冈伏兵乘虚而入。

而其中的关键,就是韩信有着强大的、面对嘲讽毫不动摇的忍耐力。无论是面对军中将领的不解,还是面对士兵们的疑惑,甚至是敌手的嘲笑,韩信依旧岿然不动,按照原定计划缜密地推进作战部署。

同时,为破解“残兵败部”这一难题,韩信兵行险着,充分抓住将士们退无可退只能拼死一搏的心态,成功激发出“乌合之众”原本并不具备的强大战力。

这棋局中的每一步,都思维缜密,环环相扣,韩信编织了一张无懈可击的罗网,令敌人不知不觉之间便已无可挽回地步入圈套之中。

于是才有了明明违背了“常理”却最终赢得精彩胜利的“背水一战”。

标签: 韩信背水一战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没有亲自率军去救援街亭,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初次北伐,由于师出突然,很快拿下了魏国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此事引起了魏国朝廷的震动,魏明帝亲自率军坐阵长安,部署抗击诸葛亮大军。曹睿派曹真攻击赵云军,派张郃进攻街亭。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街亭丢失,诸葛亮继续进军失去了依托,无奈只好撤军回蜀国。魏明帝率军从洛阳到达长安,用魏延的计算,

  • 真实历史中的新城公主,发生过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新城公主,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新城公主。最近,一部名为《长歌行》的古装剧正在热播当中,该剧汇集了迪丽热巴、吴磊、赵露思等著名青年演员。其中,赵露思扮演的李乐嫣,在本剧刚一出场,就吸足了观众的眼球。因为这个角色扮相清纯,又楚楚可怜,非常符合演员赵露思的个人气质。然而,剧里的李乐嫣可谓是受尽

  • 在明朝的历史上,为何说朱祁镇作为帝王是不合格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祁镇,明朝

    在明朝皇族的历史上,有一个皇帝夹在两代圣君当中,而自己却软弱无能,昏庸无道,使国家险遭大祸。自己也因为被蒙古俘获,在边界当囚徒数年,最后却安然回国,他就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镇。说到底,他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朱祁镇年少即位,宽仁待人,只因心无大志,性格孱弱,所以宠信奸邪,把父亲留给自己的大好基业给

  • 刘表给人的印象是庸弱、无能,但他如何坐拥荆州之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表,荆州

    提起刘表,恐怕不少读者对他的印象都是庸弱、无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当时那个乱世,刘表作拥荆州这个四战之地,本应当有一个好的未来。但自从刘表早年平定下荆州后,他便再无动作,最终困死在城中。其少年时期的慷慨激昂与雷厉风行,也与他晚年时的碌碌无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 张春华作为司马懿的正妻 司马懿为什么要害死这个糟糠之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春华,司马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春华和司马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三国时代,诸葛亮是第一聪明人,唯一能勉强跟诸葛亮一较高低的就是司马懿,他是曹魏集团的重臣,尤其是曹丕、曹叡时期功劳不小,不过关于司马懿的私人生活,却是显得一团乱糟糟的。司马懿的正妻叫张春华,根据史料的记载,张春华也是个

  • 司马懿在杀曹爽夺权的时候 曹氏宗亲为何没有人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懿,曹爽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爽被杀,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当时的的辅政大臣(姑且称为辅政大臣)就是司马懿和曹爽,司马懿从曹操时期就跟着打仗,虽然是个小官,却也熟识军中将领,结下情义。再到曹丕时代,他未上位的时候,司马懿就是曹丕的老师,在争储的时候,司马懿给曹丕很多建议,帮助他度过了很多危难,所以

  • 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拓跋弘,北魏

    太上皇,又称为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特殊的群体,是给予退位皇或者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禅位都是皇帝迫于形势而并非主动退位,例如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等,但也有少部分皇帝是主动禅位,例如宋高宗赵构、清高宗乾隆等,他们作为太上皇期间,依旧掌握着实权。下面为大家着重介绍一下中

  •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一年,评价为何如此高?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高炽,明朝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中写道:“文王日俭德,俊乂始盈庭。”封建时代下,帝王乃一国之本,国家兴衰与生死,与一朝帝王息息相关。明君开创盛世,名垂千史后人颂,暴君葬送一国,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回首中华五千年风雨历程,从秦朝建立起,帝王成为时代象征。从第一位皇帝嬴政,到最后一任皇帝溥仪,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

  • 继位之后的汉宣帝是如何追封刘据的?他的谥号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宣帝,汉朝

    继位之后的汉宣帝是如何追封刘据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汉武帝时期,刘据是最有名望的太子,6岁就被封为了太子,长大成人后经常帮汉武帝处理政务,为人宽厚公正,深受百姓的爱戴,大家都以为会是一名仁君,但是后来遭遇江充等人构陷,无奈只能起兵抵抗,结果兵败被捕,不

  • 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她是如何干扰朝政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袖,楚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郑袖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楚怀王熊槐,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消灭越国,扩充疆土。纵横家苏秦曾言“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执政后期,与秦昭襄王会盟于武关,秦昭襄王将其扣押,胁迫其割地。历史上后宫嫔妃记载:王后(南后)原配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