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朱元璋给朱棣剥桔子,马皇后为何会让他快点跑?

历史上朱元璋给朱棣剥桔子,马皇后为何会让他快点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07 更新时间:2024/2/21 19:14:09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话就是说,统治者做事时,必须果断。某种情况下,对于政敌的态度,真的冷酷无情。如果统治者做事犹豫不决,过于心慈手软,可能会受到政敌的“反噬”。因为他们始终奉行一个原则,做事不能太过心慈手软。

历史上颇有作为皇帝,在这一方面,可是很果断。客观上避免政治政变发生的“概率“,直接将带有”威胁“政敌,扼杀在苗头。不过这种人,有时因为太过敏感,发展到后来到了病态地步。都已经丧心病狂,不惜想要毒害自己儿子,譬如明太祖朱元璋。据传有一次他给儿子剥橘子,马皇后听说该消息之后,脸色大变。嘱咐赶快逃跑,究竟怎么回事呢?

01

大肆屠杀功臣引起非议

在不少人的心中,可能觉得朱元璋不是好人,对于那些打江山兄弟,真的是刻薄寡恩。客观上来讲明太祖大肆诛杀功臣,无论数量,还有规模上,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有人骂他刻薄寡恩,并非空穴来风,难免让后人看着心寒。

杀掉那些人,都是跟着他一起打江山,在这一点上,朱元璋表现很“抢眼“。有人总喜欢拿他和汉高祖刘邦相比,双方都是出身于底层,凭借着努力,成为开国皇帝。刘邦虽然也杀开国功臣,但是远不及这位。

明太祖费尽心思这么多,主要目的为了让子孙后代扫清“障碍“。这个有依据,如此大肆屠杀功臣,太子朱标都看不下去,直言劝阻。结果第二天,朱元璋直接让人拿了一个长满刺棍子,让儿子去拿,直接把孩子给搞蒙了。他这才指出如此安排,就是为了给你扫清后患。那些人都是有功之臣,本身能力很强,担心自己去世之后,太子驾驭不了。

02

为皇长孙苦心安排一切

对于太子朱标,朱元璋付出很大“心血”,不惜大肆屠杀功臣。建国以来,他最心仪的皇位继承人就是朱标,费尽心思培养。这个儿子是马皇后所生,能力很突出,一直十分看重。不过他没有料到,朱标会英年早逝。

因为对于长子思念,他把继承人位置,给了皇太孙朱允炆。事实上那时儿子中,有不少优秀的孩子,秦晋二王以及燕王,都是不错人选。完全可以成为太子,并且有能力把大明,管理相当好。不过这时朱元璋根本不考虑,但是严峻现实,让他有所顾虑。

一个没有办法掌控全局皇帝,接下来面临什么,心中有所预料。朱允炆政治能力不强,与文武大臣感情生疏,若是他当了皇帝,这些都很不利的。朱元璋唯恐孙子管不了,万一发生变故,大明江山就会落得别人手里。因此决定大开杀戒,除了杀功臣之外,还要自己儿子。

03

想要暗害燕王朱棣

事实上朱允炆当上太子,他的叔叔确实有些不服气。毕竟若论能力,威信,以及皇位传承顺序,怎么着也轮不到他身上呢?朱知道儿子们的不满,但还是选择一条道走到黑,为了实现这个“安排”,还想要对儿子下手。

那时他疑神疑鬼,担心儿子在自己百年之后,发动军事政变。生活中总强调,说怕什么来什么,这话一点不假。某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金甲武士,拿着刀孙子退位。梦中醒来之后,开始猜测那个金甲武士是谁。

很快就把这个目标,瞄准为燕王朱棣。天家无亲情,古往今来帝王为了保住帝位,弑杀亲子、兄弟、父亲故事,屡次上演。而朱元璋对于朱棣防备,并非是一两日的事情,很早想对其下手,对其多番试探。

04

马皇后极力劝阻

杀朱棣的计划没有成功,全因为有一个女子阻拦,这人就是马皇后。作为历史上出了名的贤后,马皇后没少劝谏丈夫,保护不少人。知道丈夫心胸狭隘,平时会刻意留神,尽量化解其对别人的“猜疑”。两个人感情一向非常好,朱元璋把自己梦境告诉妻子,一开始皇后,觉得没什么。

很快就马皇后,就意识到事的不对,因为猜到他要对朱棣下手。原来燕王某天给她聊天,说了一件事,几天前父亲把自己喊过来,喊他吃橘子,剥开一个递给他。朱棣不明所以,不过想到过去父亲一向对自己冷言冷语,这次难得有关心,自然很感激。

把这件事情告诉母后,马皇后一听此事,脸色大变。赶紧嘱咐儿子你快点离开,你父亲要杀了你。这时她已经意识到事情,究竟怎么回事。

梦境当中那个金甲武士逼太子退位,寓意王子要谋反,橘子拆开就是予椅,颜色为黄色。把橘子递给朱棣,什么意思不言而喻。朱棣一听赶紧跑了,马皇后急忙劝谏丈夫。经过她苦口婆心劝说,以骨肉亲情来安抚朱元璋,最终放过朱棣。

不惜杀掉自己亲生儿子,朱元璋这么安排,本身还是希望朱家的江山,能够传承几百年。因此采取一些极端措施,为了让孙子江山稳定。只是恐怕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千算万算。最终朱允炆依然丢掉了江山,朱棣还是成功当上皇帝,当然这个就是后话了。

05

小结

后人对于明太祖评价,就是心胸狭隘,不值得结交。以他能力岂能不料到,如果明朝江山若是败落,会败在不肖子孙手里。看一下秦朝,秦始皇历尽千难万险,统一六国,然而偌大江山只是持续两世。这种就是强调,江山能否持续下去,更多看后继之君态度,岂能是老祖宗安排好的呢?

客观上来讲,朱元璋是一个好皇帝,对待百姓很好。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者,真的挺失败,不懂得鼓励培养好接班人,只通过“打压”群臣。这种方式不值得提倡,对待一个大boss来讲,如果想要让子女成器,不如早早放手。唯经过生活的“毒打”,才能够成熟起来,这样才能走更远。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年吕布将领高顺简介: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高顺,吕布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高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顺(?-

  • 历史上蓝玉案爆发后,冯胜与汤和最后的结局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蓝玉案,明朝

    蓝玉案是明朝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回顾大明王朝的开国历史,朱元璋这位开国之君无疑是值得人们敬佩的,他宛如一个老师和军神一般,谋定而后动,定了天下,运筹帷幄之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直到现在,人们都感慨于朱元璋的多能,佩服他手

  • 秦国名将王翦他的一生有何贡献?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翦,战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王翦是战国末年秦将,他在嬴稷执政后期初为将军,吕不韦为相时,他出谋攻破楚国黄歇统领的五国合纵联军,其后又率兵平定了成峤、樊於期的叛乱。秦始皇赢政亲自执政时,他英威大显,曾率兵攻破赵都邯郸,迫使赵王降秦。荆轲刺秦后他受命攻破燕都蓟城,逼

  • 历史上张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郃,三国

    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张郃的人生不仅坎坷,而且战死沙场,用鲜血染红了战袍,他的结局虽然称得上是“马革裹尸”,但是却很悲凉,因为,作为敌人的诸葛亮希望他死,作为自己人的司马懿也希望他死,既然敌我双方都希望他死,那么,张郃不得不

  • 汉献帝如果没有禅让的话 三国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献帝,曹丕

    还不了解:汉献帝和曹丕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献帝如果不让位给曹丕,三国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局?汉献帝200年,还年轻的时候已经搞过衣带诏了。用的董承,自己的外戚,董卓的遗留,汉献帝部能说不聪明,新兴能打的刘备也被笼络了。演义上,曹操吓得刘皇叔连筷子都掉了

  • 齐恒公凭借两大有点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最后为何死在三个小人手中?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桓公,齐国

    齐桓公,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春秋时期中原第一位霸主,春秋五霸之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并非偶然,有的人能够成为掌握大权的君王,必然有异于普通人的优点。比如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他就有两大优点,一是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二是相信臣子,能够放权。凭着这两大优点,

  • 曹操下令处死吕布的时候 吕布为什么只骂刘备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布,刘备

    对吕布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下令处死吕布,张飞曾骂他三姓家奴,为什么吕布却只骂刘备?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有勇有谋的武将与智谋出众的谋士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崛起,在武将之中,以吕布最为有勇有谋,在当时素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昔年在虎牢关前,手持

  • 历史上的甄嬛究竟受不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清朝

    历史上的甄嬛究竟受不受宠?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甄嬛传》是近几年来非常火爆的一部电视剧,由孙俪饰演的甄嬛原本是个温婉善良、容貌秀丽的小女生,但在进入后宫之后,面对各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甄嬛也变得越来越冷酷无情,心狠手辣。最终,甄嬛打败了所有对手,成为全天下最有权势的女

  • 在古代兵部尚书是什么职位?主要是做什么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兵部尚书,唐朝

    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我们都知道,兵部尚书是中国古代统管全国军事职位最高的官,类似于现代各国的国防部长,想必各个都应该出身于“卒武”,但是中国古代的兵部尚书却大多是文人。人们通常会认为带兵打仗的应当由武官,那么为何古代的兵部尚书大

  • 苏定方:被后世所误解的一代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唐朝

    苏定方:被后世所误解的一代名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朝前期是一个将星璀璨的时代,如李靖、李勣、秦琼、尉迟敬德、程知节、侯君集等,而其中有一位“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将军,因为文学作品的影响,他的形象被负面化,他是一代名将——苏定方。苏定方是冀州武邑人,他的父亲苏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