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居翰是什么人?改一字救千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居翰是什么人?改一字救千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842 更新时间:2024/1/18 18:33:16

说起中国的古代史,那就是一部帝王史,但是有帝王一般都必然有宦官,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宦者传序》: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这句话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对宦官群体总结性的看法,也可以当做古代士大夫对于太监的普遍看法。

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太监”一直是一个被污名化的群体。人们只知道把将相百官分为忠良和奸党,懂得将后妃佳丽分为妖姬祸水和贤妃贤后,唯有对于太监,他们普遍采取污名化的态度,自不必说,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给太监扣上了一顶又一顶大帽子。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古代文人不齿的行为,也是作为一个臣子违背祖制的忤逆行为,如汉末曹操也因此被天下文人所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曹阿瞒拥有旷古的才华和能力,如此的他也被称为一代枭雄,不过历史中有类似举措的人,却无法与之媲美。

故事画:曹操

再如,提起宦官,你一定还会想起明朝东厂的魏忠贤,人们下意识地会给他打上不忠不义的印章,但你有所不知,他们之中也有心怀仁慈之辈。比如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一个太监,他冒着杀头的风险,偷偷地将圣旨涂改了一个字,从而救下了一千多条人命,这个人就是张居翰

宦官究竟是什么样的群体

自古以来,由于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人们普遍认为太监这是低贱的职业,没有人性可言,只有奴性,对于这类人,常常是戴着有色眼镜,包括侍女等等。在古代在以父系社会里,宦官往往会成为低贱到无法附加的职业,成为众人宣泄不满的众矢之的。

太监大概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个群体,他们不仅要承受生理上的残疾,还要忍受心理上的鄙视。

宦官往往因为身体原因遭到文人群体乃至下层民众的鄙视。因为古代非常重视子嗣,而太监作为刑余之人,没有绵延子嗣的能力,所以这也导致了太监天然在传统社会中就低人一等。这种低人一等,与身份地位无关,而是一种人格上的歧视,哪怕做太监做到了位高权重,也无法改变这种社会性的偏见和歧视。

剧照:明朝太监

此外,职业上被人们看不起,因为太监做的是侍候人的活,所以大家就对太监形成了卑躬屈膝,奴颜媚骨的固化形象。事实上,这都是对太监的偏见,太监中也有不少忠烈之士。而且,就算太监在一定程度上真的奴颜媚骨,那也是在封建制度对于他们的压迫残害导致的,又怎能作为歧视他们的理由呢?

但细细翻阅历史不难发现,古代对宦官的不满和不屑是不受任何影响的,尽管他们位高权重。例如魏忠贤成为明朝真正的执政人期间,他一心排除异己,将非统一党派的人全部抹除,无论他是否有才华和能力,只要影响到权力发挥的,魏忠贤都会处心积虑的让他消失。

所谓阉党作乱,则又是被文人士大夫讨伐的焦点。从秦朝的赵高开始,中国封建社会里的确出了不少把持朝纲的大太监。比如说东汉、唐朝和明朝都有严重的宦官专权之祸,甚至唐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都于宦官专权有关。

赵高

纵观中国历史,有不少文人武将掀起的政权更替,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会有着两面评价,好坏参半,但是唯独对宦官专权现象,形成一边倒的趋势,不是极坏之人便是正人君子。

张居翰:“改一字救千人”

受到一些野史和影视剧的影响,其实能够专权乱政的宦官毕竟时少数,更多的太监还是勤勤恳恳地生活在底层,每日干着种种脏活累活,最后还有忍受来自舆论的指责,的确是不白之冤。而且历史上不仅有宦官专权,也有文官专权和武将专权,却为何不见有人对整个文官武将群体扣上“祸国之源”的帽子,可见,还是因为人们心底对太监的偏见。

总之,宦官这个群体在古代实在是不好过,不仅活着的时候要忍受各种苦难折磨,在死了之后,还要被文人墨客贴上各种污名化的标签,在历史之上,千秋之后,承受种种莫须有的骂名,纵使宦官中不少忠孝节义之士,也无法改变社会对于太监的群体偏见,比如张居翰、郑和等人可算是值得敬佩的太监。

善良的人永远不会泯灭心中的仁心,哪怕作为人们最不耻的太监,也能够做出大仁大义之举,这里单说张居翰。

在整个二十四史的太监群像之中,五代时期的宦官张居翰的是少有的一个完全正面的形象。 那么张居翰究竟做了什么“大义”之事呢?

同光三年(926年)九月,后唐皇帝庄宗李存勖出兵讨伐后蜀,命李继岌、枢密使郭崇韬的人出征,面对气焰嚣张的后唐,蜀王王衍无力阻挡,形势一度陷入危机状态。

身为后蜀皇族王宗弼,后蜀皇帝王衍的养兄,他主动交好后唐主帅郭崇韬,为自己留下后路,正因王宗弼的叛变,使得后蜀在对抗后唐的路上越加艰难,常常在战事上处于被动地位。

不久,郭崇韬攻入西宫,王衍得知后率众着白衣牵羊以示战败。蜀王投降后,按照后唐提出的条件,王衍必须率众前往洛阳面见后唐庄宗,这本该是一段兵不血刃的过程,但中间却发生了一场意外,差点酿成屠戮流血事件。

在王衍前往洛阳正式宣布战败时,庄宗突然收到魏州突发叛乱的消息,并且此次叛乱的阵容也不容小瞧,为防有变,庄宗只得马上亲自出兵前往魏州平叛。

那么问题来了,庄宗率大军东征平乱,朝内就会呈现空虚的状态,而此时蜀王王衍前来投降,带来的族党至少有千人之众,假如王衍趁虚作乱,来一招“釜底抽薪”,那么后果将会十分严重。于是,最后庄宗听从手下人的建议,决定将王衍一群人全部杀掉,以绝后患。

此时张居翰在后唐位居高位,有着重臣的职位。张居翰收到庄宗命令后也是一惊,不敢相信他会下达如此残酷的命令,但是他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可这种命令对于张居翰而言,不说杀降之举不合天意人心,便是王衍带来的一千多人也是无辜的生命呀。张居翰从心里上表示抗拒,也下不了手。

权衡利弊之后,张居翰也作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来说服自己,他最终选择了最为凶险的一步。张居翰在没有庄宗的许可下,暗中修改了庄宗指令中的一个字“行”,将这个“行”字改为了“家”。这样虽然王衍一家仍然难逃被诛杀的命运,但是同行的其余一千多人却被保全了下来。

留下美名的张居翰,结局遭遇了什么

古语说一字抵千金,可张居翰却一字换千命。他用一次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措,拯救了一千多人的性命,这是仁义君子的做法。除了这勇敢的举措,张居翰在朝中为人处事都十分的谦逊。

在历史上,张居翰曾据守城池,将敌人痛击于城墙之外,有此才能的人,也根本不是唯唯诺诺的形象出现在他的上级眼中。

张居翰在身居高位时,从不飞扬跋扈,相反他待人温和,与魏忠贤歹毒心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改一字便将一千余人救下,他的此番仁义举措打破后世人对宦官固有的印象,为后世宦官良好的树立了正人君子形象。

随着庄宗被弑身死,政权再次发生更迭,张居翰无意再参与进政治漩涡之中,所以向新帝请求回归乡里,终老此身。新帝也没有为难她,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张居翰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最后以71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标签: 张居翰唐朝

更多文章

  • 靖康之耻后韦太后是什么下场?究竟遭遇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韦太后,宋朝

    靖康之耻是两宋王朝永远抹去不了的痛,留下了一部血泪山河史。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老百姓若想有一个稳定幸福的生活环境,唯有国家强大繁荣,当此时,何人敢欺?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男尊女卑已经成为

  • 历史上的屈突通是什么形象?他为何会选择归顺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屈突通,唐朝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屈突通(557~628年),复姓屈突,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屈突通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谚有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

  • 曹操当时还有25个儿子 他们为何没有阻止司马懿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懿,曹操

    还不了解:司马懿夺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权臣谋朝篡位并不少见,但是司马懿谋朝篡位却令后人不齿。因为其他权臣谋朝篡位都让朝代有更好的发展和未来,但是司马懿谋朝篡位后结果糟糕,令百姓们生灵涂炭。也有不少人产生疑问,要了解司马懿独揽大权时已经71岁了,按

  • 康熙抓鳌拜时手里握着大军 鳌拜为什么没有直接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鳌拜,清朝

    历史上的鳌拜真的想谋反吗?真相是什么呢?康熙为什么想要除掉鳌拜?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鳌拜,满洲第一勇士,康熙皇帝早年时期的辅政大臣之一,晚年时期把持朝政,结党营私,最终在康熙等人支持下,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

  • 颜良和文丑有着什么样的战绩 两人谁的实力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颜良,文丑

    对颜良和文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颜良和文丑相比,两人谁的能力更加一些?两人有着什么样的战绩?提起袁绍手下的猛将,我们会想起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个人。没错,这四个人确实是袁绍手下前四名的猛将,并称为“河北四亭柱”。颜良和文丑虽然都被关羽斩杀。但客观原因占

  • 姜维北伐费祎为什么要给姜维添堵 费祎为什么要限制他的兵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姜维,费祎

    对费祎和姜维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费祎心里是怎么想的?费祎为何限制姜维北伐的兵力丞相死后,姜维一切都以丞相的意志为主,很好的贯彻了丞相的遗愿,矢志北伐。但出人意料的是,当时朝堂上那些大人物们愿意支持他北伐的人并不多,包括丞相的继任者:费祎!老费不仅仅不支

  • 蜀汉灭亡时孟获在做什么 孟获为何没有出兵相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蜀汉,孟获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蜀汉和孟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孟获当初被诸葛亮收服,蜀汉灭亡时孟获在做什么?为啥不出兵相救?公元263年,魏国见姜维屯兵沓中,料蜀汉君臣离心,于是分兵三路,攻打蜀汉。其中两路大军被姜维阻挡于剑阁之外,而邓艾这一路却翻过大山,从阴平

  • 李儒是什么人?作为董卓手下第一谋士他的计谋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儒,汉朝

    提到三国那段历史,有一个人绕不过去,那就是“董卓”。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谋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见李儒对董卓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汉献帝时,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被献帝拒绝,后不知所踪。一、 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董卓

  • 唐肃宗李亨最后为什么会惊惧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肃宗李亨,唐朝

    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生于公元711年,逝于公元762年,终年51岁,在位6年,于公元762年受惊惧而死。他为何会惊惧而死?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亨是怎样一个人唐肃宗李亨,他的原名其实是李与,从名字上看,似乎很平凡,并没有多么出奇的地方。因为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

  • 长孙无忌最终被拉下马的真相是什么?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孙无忌,唐朝

    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最毒妇人心”也许表述欠妥,但这句话用在武则天身上还是比较契合的。凡事有果必有因。单就武则天赐死长孙无忌这件事来看,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但长孙无忌也是自食恶果、宿命所归。细分析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