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张居翰

张居翰--唐末至五代初年宦官

张居翰

张居翰的资料

本 名:张居翰

字 号:字德卿

所处时代:唐末至五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

主要成就:改一字救千人

官 职:枢密使

张居翰的介绍

张居翰在唐懿宗咸通初年,被掖廷令张从玫养以为子,以恩荫走上仕途。广明元年(880年),唐僖宗逃命至成都时,授容南护军判官。唐昭宗乾宁中,授学士院承旨,加供奉官内侍,迁枢密承旨、内府令。他办事认真,丝毫不苟且。很得上峰赏识。天子为嘉奖他办事认真,特地赐以绯色衣服。不久,他奉命去监督幽州(今北京市西南)军事,与幽州节度使刘仁恭相处得很融洽。当天子调居翰回朝时,刘仁恭请求将居翰留下,唐僖宗答应了这个要求。天复三年(903年)军阀朱全忠(原名朱温)与宰相崔胤联名上奏昭宗说,国初承平之时,宦官不典兵预政,天宝年间宦官势力逐渐强大。贞元末年分羽林军为左右神策军,用来扈卫天子,以宦官掌管,从此宦官参与机密,夺百官之权,上下勾结,共为不法。大则构煽藩镇,倾危国家,小则卖官鬻爵,矗害朝政,王室袁乱,即是这个原因。不翦除这个祸根,祸患便不会停止,请陛下翻夺宦官所兼的职务,罢诸道宦官监军,悉数召还阴下。当时昭宗已在他们控制之下,身不由己,只得表示同意。次日,朱全忠便以兵驱逐宦官第五可范等效百人于内侍省杀之,只有河东监军张承业、幽州监军张居翰等数人得免于难。张居翰由于与刘仁恭有旧谊,刘仁恭接到命令后,将居翰藏匿在幽州西北的大安山中,另外杀了一名罪犯上报,居翰这才躲过了厄运。从此,张居翰便隐姓埋名在幽州住了下来。

天祐三年(906年)七月,梁太祖朱温率兵进攻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沧州属刘仁恭辖区,刘仁恭亲自往救,但屡战屡败。刘仁恭眼看不能打败梁军,军情又急如星火,无奈只得派人向太原李克用求救,前后派出百余人之多。李克用采取围魏救赵之策,进攻潞州以解沧州之围,向刘仁恭征兵。仁恭遣部将李溥、夏候景、监军张居翰、书记马郁等以兵三万来会。李克用派大将周德威、李嗣昭,会合幽州之兵进攻泽(今山西晋城)、潞二州。这年年底,后梁潞州守将丁会开门迎降,围攻沧州的后梁军队听说潞州失守,便仓皇烧营而遁。在这次战役中,张居翰居中运筹,立下了功劳。李克用见他精明强干,便留而不遣,从此,张居翰又成了李克用的爱将。不久,李嗣昭受命节制昭义(即潞州),以张居翰为监军,并拨燕军三干归他指挥。他在潞州时,除了训练士兵外,每年春天还“课人育蔬种树,敦本惠农。”颇受百姓欢迎。天祐四年(907年)六月,后梁大将李思安将兵十万围攻潞州,想从李克用手中夺回这座失陷一年的城他。李思安修筑夹城,深沟高垒,内外重复;把潞州围了个水泄不通。张居翰与李嗣昭率领士卒,登城拒守。朱温多次给居翰、嗣昭写信,劝二人投降,并许诺如若来归,定不吝爵禄之赏。居翰、嗣昭不为所动,焚其诏书,斩其使者,固守经年。城中军民衣服不继,赖居翰等惨淡经营,多方运筹,民心才稍稍安定。由于晋军防守严密,梁军虽然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在张居翰等的守御面前却一筹莫展。天祐五年(908年)正月,晋王李克用病逝,李存勖袭位于晋阳(今山西太原),时年二十四岁。李存勖在张承业等人的劝说下,亲自军兵从太原出发救援潞州,后梁军不意后唐军猝至,士无斗志,争先恐后向南逃审,一路上丢盔卸甲,道路为之堵塞。潞州城中的张居翰、李嗣昭等见救兵已到,便抖擞精神自城中杀出,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梁兵大败,死亡一万余人,生擒其副招讨使符道昭及将佐三百人,缴获当粟百万石。张居翰守城有功,又与李嗣昭配合默契,从此,嗣昭每次出征,便让居翰留后。居翰抚绥士卒,护理百姓,一切都治理得并并有条,得到了庄宗的赞扬。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灭梁称帝,大封群臣。当时宦官马绍宏与大将郭崇韬资格最老,功劳最大,二人当为掌兵权的枢密使,而马绍宏的资历高于崇韬,此人后来赐姓为李,他诬杀大臣,收受赌路,作威作福,天下人多怨之。郭崇韬恐伯他日后掌权难于驾驭,便奏请资历比自己低的张居翰同掌枢密,另委马绍宏为宣徽使,马绍宏怨望不已。崇韬专权跋扈,又嫉恨宦官,因此,居翰虽备位枢密使,不过是随人俯仰而已,手中没有任何权力。每次商议国家大事,居翰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唯唯诺诺,十分低调,这样,他才得以保全性命,没有遭到郭崇韬的迫害。

同光三年九月,庄宗命太子李继岌、枢密使郭崇韬出征前蜀,蜀主王衍的养兄王宗弼暗地里向郭崇韬投降,请求封自己为兵马留后,崇韬许以节度使之职。后唐军至成都,宗弼迁王衍于西官,收成都尹韩昭、宦官宋光嗣等杀之,将首级送给李继岌,王衍自知抵挡不住,上表乞降。继岌入成都时,王衍身穿白衣,衔壁牵羊,以草绳系颈,迎降道左。庄宗召王衍赴洛阳,并赐诏书说:“固当列土而封,必不薄人于险,三辰(日、月、星为三辰)在上,一言不欺!”同光四年四月,当王衍行至秦川驿(陕西、甘肃渭水平原一带)时,突然传来了李嗣源在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反叛的消息,庄宗李存勖慌忙东征平叛。大军将从洛阳出发时,伶人景进献计说,李嗣源来势凶猛,陛下应狮子搏兔,全力以赴。如今太子继岌远在成都未归,陛下跨河东征,国内必然空虚。王衍族党不少,一旦为乱,局势将不可收拾,不如将其杀掉,以免除后患。庄宗当下便派宦官向延嗣下敕诛杀王衍,并下诏说:“王衍一行,并宜杀戮。”张居翰在复查诏书时,认为王衍既己投降,现在又出尔反尔,把他斩首,实在不合天理人情,便将诏书贴在柱子上,将‘行’字涂掉,改为家’字,于是“王衍一行。便成了“王衍一家”。擅改诏书是要冒杀头风险的,所幸的是,向延嗣根本没有想到张居翰居然有勇气偷改诏书,因而接到诏书时并未怀疑。更何况当时军书旁午,羽檄飞驰,庄宗自顾不暇,当然也无心追究此事了。这样,前蜀百官及王衍的仆役等一千余人的生命,才得以保全。

后来庄宗李存勖被弑,明宗李亶进入洛阳,张居翰谒见于至德宫,请求免官放归田里,得到了明宗的批准。张居翰辞朝后归隐长安,于天成三年(928年)四月二十七日(5月19日)病逝,终年七十一岁。八月十日,葬于长安县龙门乡峦村。

有关“张居翰”的历史故事

  • 为何说张居翰是史上最善良的太监?(张居翰救太监视频)

    说到宦官,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的特殊产物。在我们听过的众多历史故事中,宦官通常是专制、擅长政治的代名词。然而,其实太监也有好有坏。今天,边肖将向您介绍一位非常善良的太监,他叫张居汉。张居汉是唐朝庄宗年间的一个小太监。当初,他只是侍奉晋王。因为他干得好,晋王的儿子就让他在这个时候开始服侍。当唐庄宗继承

  • 张居翰为什么敢冒死更改诏书?张居翰下场如何?(皇帝为什么没有杀张居翰)

    说到古代宦官,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奸臣和朝臣,但这次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不是君子的好官。他就是张居汉。张居汉在唐昭宗时期担任范阳君的上司。他在刘仁功的保护下幸免于死。后来,唐庄宗即位,张居汉被提拔为枢密使,但他并没有招安夺权。相反,他冒着生命危险,擅自更改圣旨,挽救了与王彦同行的1000多人的生命

  • 史上最善良太监张居翰,明知皇帝要杀大臣全家,却冒着自己陪葬的风险,故意念错圣旨内容,他只改了一个字,救下了上千人的命。

    这个太监就是张居翰,张居翰是五代时期的人。繁荣昌盛的唐朝灭亡后,各地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原大地先后存续了5个朝代,那就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后周。作为一名受过宫刑的宦官,张居翰想要在这样的乱世生活是极为困难的,可他虽然自己处境艰难,却能在面对他人困境的时候,勇敢施于援手。宦官这两个字其实从春

  • 张居翰作为一个太监,却为了救人故意读错圣旨

    张居翰作为一个太监,却为了救人故意读错圣旨,在之后不仅没有被皇上处罚,还拯救了上千人的性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国力迅速衰退,在政权崩塌后,华夏历史正式跨入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陆群雄割据,各个势力都在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国力,吞并

  • 为何说张居翰是史上最善良的太监?

    说起太监,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皇权下的一种特殊的产物。在多数我们所听到的很多历史故事当中,太监通常是专权、擅政的代名词。然而事实上,太监也是有好有坏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善良的太监,这个人叫做张居翰。张居翰是唐朝唐庄宗皇帝时候的一个小太监,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伺候晋王而已。由于他干得好,这

  • 张居翰为什么敢冒死更改诏书?张居翰下场如何?

    提到古代宦官,可能多数人想到的都是一些奸臣、佞臣,但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则是一位不失正人君子的好官,他就是张居翰。张居翰在唐昭宗时期任范阳军监军,他曾在刘仁恭的庇护下免去一死,后来唐庄宗即位,张居翰升至枢密使,但没有因此就招事揽权。反而他还冒着生命危险,擅自更改皇帝的诏书,免了与王衍同行一千多人的性命

  • 历史上张居翰为何会进入皇宫成为太监?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宦官干政在历史上层出不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监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据《周礼》记载“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太监最开始地位很低,从秦汉开始逐渐涉足朝政,此后历朝历代几乎均有宦官专权的现象。太监由于生理不健全,内心大都有些

  • 唐末宦官张居翰,是如何用一人挽救挽救无数性命的?

    太监是古代每个王朝不可或缺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而这样的人一般都是比较自私的,为了能够保障自己后宫的生活方便,同时不让自己戴绿帽子,皇帝发明了“阉刑”,从而衍生出了太监这

  • 历史上张居翰的官仕之路怎么样?最后是何j结局?

    说起中国的古代史,那就是一部帝王史,但是有帝王一般都必然有宦官。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从历史上可以知道,出于各种原因,皇帝会将君主的权力赋予一部分给宦官,这样使得宦官手握权力,便致使宦官专权干政。但我们今天提到的这位太监,却非常不一样,甚至欧阳修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张居翰更改一个

  • 历史上的张居翰,他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故事?

    张居翰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随着科技的发展,传达信息只需要打个电话或发个微信。老板业务繁忙,很多事情都不会自己亲自处理,于是就有协助老板处理业务的秘书。在古代皇帝有很多事情都不会自己传达,那时传达消息只能通过口头传达、书信、手谕等方式,于是就有了太监的存在。提起太

  • 张居翰被称为是历史上最善良的太监,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末宦官张居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皇宫中的太监,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大家想必会认为太监是领导者的帮凶,大多数的太监只会听从主子,为人怯懦,极少数的太监会成为魏忠贤那样阴狠毒辣的小人。当然,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上,也的确出现了不少的恶名远扬的太监,比如魏忠贤、

  • 唐朝太监张居翰: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个字,却救下近千人的性命

    而中国的历朝历代,几乎每一个封建王朝,都会有一两个“惊才艳艳”得太监,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造成严重影响,但并非所有太监都是奸佞小人。在古代历史上的太监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善良的太监。比如,唐朝太监张居翰,仅仅只是在宣读圣旨的时候,读错了一个字,就将数千人从鬼门关面前拉回来。要知道他的这样的行为,需要承

  • 张居翰为什么敢冒死更改诏书

    提到古代宦官,可能多数人想到的都是一些奸臣、佞臣,但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则是一位不失正人君子的好官,他就是张居翰。张居翰在唐昭宗时期任范阳军监军,他曾在刘仁恭的庇护下免去一死,后来唐庄宗即位,张居翰升至枢密使,但没有因此就招事揽权。反而他还冒着生命危险,擅自更改皇帝的诏书,免了与王衍同行一千多人的性命

  • 唐末宦官张居翰生平介绍及评价

    提到古代宦官,可能多数人想到的都是一些奸臣、佞臣,但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则是一位不失正人君子的好官,他就是张居翰。张居翰在唐昭宗时期任范阳军监军,他曾在刘仁恭的庇护下免去一死,后来唐庄宗即位,张居翰升至枢密使,但没有因此就招事揽权。反而他还冒着生命危险,擅自更改皇帝的诏书,免了与王衍同行一千多人的性

  • 张居翰:后唐宦官,改诏书一字换千人生还,被称作最善良宦官之一

    宦官,又称太监、阉人、内侍或者公公,专指因侍奉皇族而被物理阉割的男人。一方面,他们身份卑微,终生为仆而没有子嗣;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亲近权贵、巧言令色而容易获得某种灰色的权力,背地里的地位甚至能够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程度。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一类人是表面畏缩、内心阴暗的代表。古往今来,宦官误国

  • “最可敬”太监张居翰:宣读圣旨时故意念错一个字,救下千人性命

    宦官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中一支独特的政治力量,但是宦官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声却向来不怎么好,因为身体残缺,宦官大多有心理疾病,贪恋钱财和权位,前有赵高指鹿为马,后有魏忠贤专擅朝政,正如杜甫所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是并非所有宦官尽是如此,像唐朝忠心耿耿的高力士,而在五代十国时期,同样有一位传奇

  • “最善良”的太监张居翰:宣读圣旨时故意念错一个字,救下千人

    公元926年,太监张居瀚接到了一道圣旨,看后脸色大变。圣旨上的内容是要处决一千多人。这个太监临危不乱,决定篡改圣旨,只是改动了圣旨上的一个字,便救下了1000多人。张居翰字德卿,原是唐朝末年掖廷令张从玫的养子,后来入宫当了宦官。当时唐昭宗相继被韩全诲、张彦弘、李茂贞、朱全忠所挟持,没有人身自由,暗中

  • 唐朝末年,太监张居翰读错圣旨,一字之错差之千里,皇帝毫不计较

    “顺天而行,皇旨曰”每当电视剧中出现这段话,我们都知道太监宣旨又是宣旨。我们经常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看到太监。他们出现在宫中每一位上层人物的身边。太监总管旁边还有一个。以前大家都以为太监是负责主子的一切起居,其实这跟他的地位有关.如果他是管事的太监,那么他会有很多太监或者宫女帮他完成任务,甚至可以指派

  • 唐末宦官张居翰是什么出身?他又是如何挽救近千人性命的?

    每当一提起唐末宦官张居翰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张居翰是在唐朝末期比较出名的的宦官,大家一听宦官都带有歧视的态度。毕竟比较出名的宦官都没干什么好事,今天的主角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张居翰。他是皇帝的心腹,为无辜之人免去了杀身之祸。他不追求功名和财富,他做事问心无愧。

  • 太监张居翰冒死篡改圣旨 一个字救上千人的性命

    还不知道:太监张居翰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古代历史,基本很少会有提及到太监这些人物,毕竟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太监俨然是一肚子坏水的小人,娘娘腔。毕竟在80年代的那些电影里,太监总是最大的坏boss,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李莲英,有朝廷的地方就必定有太监